×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丛书: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丛书:新型城镇化道路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918021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69918021 ; 978-7-5699-1802-1

本书特色

1.中共十九大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全面的解读2.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3.特别聘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成勋担任顾问。 4.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赵智奎担任主编。 5.本丛书的各分册作者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

内容简介

  《新型城镇化道路》详细阐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路径以及发展趋势、发展模式,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和举措。

目录

引言 开创新时代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全新局面/001章 新型城镇化助力实现中国梦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举/003二、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化改革的必然之路/008三、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012四、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潜能和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式/015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城镇化之路的探索一、十八大之前对城镇化的探索/023二、十八大以来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032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045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056第四章 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一、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071二、中国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106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21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129三、多元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134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136五、重点发展小城镇,提高建设水平/144六、提高城镇化治理水平/148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一、成都模式/157 二、天津模式/162三、广东模式/168四、苏南模式/173五、温州模式/178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一、理念的共享、人本化趋势/185二、方式的创新、集约化趋势/188三、形态的协调、集群化趋势/192四、体系的完善、合理化趋势/198五、模式的多元、复杂化趋势/206六、道路的绿色、生态化趋势/210结束语/215
展开全部

节选

  二、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化改革的必然之路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深化改革,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7)》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含义是,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常常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也就是说,“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从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多数都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鼓励“先富”,更须实现“共富”。新型城镇化可以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新型城镇化可以催生城市服务产业,城市服务产业是培育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人群*重要的产业载体。  新型城镇化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上的修修补补,而是涉及中国全方位的系统改革。新型城镇化是对旧的城镇化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当前中国进行的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就是要消除阻碍农民工变为市民的户籍、社保等障碍,扩大就业,实现“先富”带动“共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探索,它必然要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整个系统的重大变化,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其目的是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去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镇化新体制,努力全面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终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作者简介

李锦顺 博士,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副主任。主笔中国套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广州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指标修订及四类新增指标。广东省民政厅“双百计划”监测与评估工作组组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