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美学理论(修订译本)

美学理论(修订译本)

1星价 ¥103.5 (7.5折)
2星价¥103.5 定价¥13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6251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208162518 ; 978-7-208-16251-8

本书特色

《美学理论》是阿多诺的美学代表作,汇集了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持守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等运思策略,在本书中进行了贯通古今的多维论证,深入地追溯了艺术的历史演化流变过程,检视了古今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反思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与社会总体性的种种影响,彰显了现代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悖论特征,同时也指陈了未来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其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娱乐导向、物化现象、真理性内容、行政化操控以及“反世界”艺术的批判反思,充满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真知灼见。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多诺的美学代表作,汇集了他的“美学思想精髓”。

目录

再版译序1 阿多诺的批判美学理论——代译序王柯平1 **章艺术、社会、美学1 一、 确定性的丧失1 二、 起源:一个虚假的问题3 三、 艺术的真理性、生命与死亡4 四、 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6 五、 艺术的心理分析理论批判11 六、 康德与弗洛伊德论艺术14 七、 艺术欣赏19 八、 审美快乐主义与认识的福祉21 第二章情境24 一、 材料的分解24 二、 艺术去实质化25 三、 论文化产业批判26 四、 艺术作为表现苦难的语言28 五、 历史哲学与新事物29 六、 论不变性问题35 七、 实验(上篇)36 八、 为“诸种流派”辩护37 九、 “诸种流派”即各种世俗化流派38 十、 可造性与偶然性39 十一、 “二次反思”40 十二、 新事物与绵延41 十三、 整合辩证法与“主观意图”44 十四、 新事物、乌托邦与否定性48 十五、 现代艺术与工业生产49 十六、 审美理性与批评52 十七、 戒律53 十八、 实验(下篇)56 十九、 庄严性与不负责任58 二十、 黑色作为一种理想59 二十一、 论我们与传统艺术的关系61 二十二、 主体性与集体性62 二十三、 唯我论、模仿禁忌与成熟性64 二十四、 专长65 二十五、 表现与建构66 第三章丑、美与技术70 一、 论丑的概念70 二、 丑:丑的社会性相及其历史哲学74 三、 论美的概念77 四、 模仿与理性81 五、 论建构的概念86 六、 技术88 七、 功能主义辩证法91 第四章自然美94 一、 对自然美的责难94 二、 自然美即“步入野外活动”96 三、 文化景观98 四、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联100 五、 对自然的感知在历史上遭到歪曲104 六、 审美感知是分析的结果106 七、 自然美作为一种历史停滞107 八、 确然的不可界说性109 九、 大自然作为一种调适密码112 十、 黑格尔批判自然美的原批判114 十一、 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过渡117 第五章艺术美:显形、精神化与直观性121 一、 “附加值”即表象121 二、 审美超越与祛魅122 三、 启蒙与震撼123 四、 艺术与反艺术125 五、 非存在物127 六、 形象性129 七、 “迸发”130 八、 集体形象内容132 九、 艺术即精神133 十、 艺术品的内在性与异质性136 十一、 论黑格尔的精神美学138 十二、 精神化辩证法141 十三、 精神化与混乱无序144 十四、 艺术直观性的悖论145 十五、 直观性与概念性149 十六、 艺术的似物性151 第六章幻象与表现154 一、 幻象的危机154 二、 幻象,意义与绝技159 三、 趋于幻象的救赎162 四、 和谐与不协和166 五、 表现与不协和167 六、 主体—客体与表现168 七、 表现作为一种语言特质170 八、 支配作用与概念知识171 九、 表现与模仿172 十、 内在性辩证法174 第七章谜语特质、真理性内容与形而上学179 一、 对神话的批评与救赎179 二、 模仿的与昏庸的180 三、 是何缘由?181 四、 谜语特质与知解182 五、 “无物存留不变”185 六、 谜语、涂抹与阐释187 七、 借模仿予以阐释189 八、  “阻碍”190 九、 碎片性超越190 十、 谜语,绝对与真理性内容191 十一、 关于艺术品的真理性内容192 十二、 艺术与哲学195 十三、 艺术的集体性内容196 十四、 真理性作为非幻象性事物的幻象197 十五、 对死亡的调和与模仿性适应200 十六、 艺术参与模糊的事物202 第八章连贯与意义204 一、 逻辑性204 二、 逻辑,因果关系与时间206 三、 无目的的目的性208 四、 形式210 五、 形式与内容 214 六、 表达清晰的概念(上篇)218 七、 论素材概念220 八、 论题材概念222 九、 意向与内容224 十、 意向与意义224 十一、 意义的危机227 十二、 和谐的概念与封闭的意识形态233 十三、 肯定方式236 十四、 古典主义批判237 第九章主体—客体242 一、 主客体二分法的歧义性与美感的观念242 二、 康德的客观性概念批判244 三、 靠不住的平衡246 四、 语言特质与集体性主体247 五、 论主客体的辩证法249 六、 “天才”251 七、 原创性254 八、 幻想与反思255 九、 客观性与物化258 第十章艺术品理论断想260 一、 审美体验与艺术品的过程本质260 二、 短暂性263 三、 人工制品与起源264 四、 艺术品作为单子:内在分析265 五、 艺术与艺术品268 六、 “可理解性”与历史的构成意义269 七、 对象化与分离的需求271 八、 一与多274 九、 紧凑的概念276 十、 成就277 十一、 “深度”279 十二、 表达清晰的概念(下篇)280 十三、 澄清进步的概念282 十四、 生产力的发展283 十五、 艺术品的转型284 十六、 阐释、评论与批评286 十七、 真理性内容与历史287 十八、 自然与艺术中的崇高288 十九、 崇高与游戏290 第十一章共相与殊相294 一、 唯名论与艺术体式的消失294 二、 古代审美体式评述298 三、 哲学史与常规299 四、 论风格概念302 五、 艺术的进步305 六、 艺术史的非同质性308 七、 进步与掌握素材310 八、 “技巧”313 九、 工业时代的艺术319 十、 唯名论与开放性形式323 十一、 建构:静与动326 第十二章社会331 一、 艺术的双重本质:社会现实与自律性331 二、 艺术的拜物性334 三、 接受与制作335 四、 选材;艺术主题;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38 五、 艺术作为一种行为模式341 六、 意识形态与真理性342 七、 “应负责任”344 八、 关于现代艺术的接受346 九、 艺术与社会的调解347 十、 净化观批判;艳俗与庸俗350 十一、 艺术的实践态度354 十二、 影响,生命经验与“震颤”355 十三、 义务361 十四、 唯美主义,自然主义,贝克特364 十五、 反对受操纵的艺术367 十六、 艺术在今日依然可能吗?368 十七、 自律性与他律性370 十八、 政治抉择372 十九、 进步人士与反动分子375 二十、 艺术与哲学的贫困378 二十一、 艺术与客体的首要作用379 二十二、 唯我论与伪调和的问题380 附录一补遗383 附录二艺术起源断想——补论477 附录三初稿导言487 一、 传统美学的废退487 二、 论朴素性的变化作用491 三、 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的不相容性495 四、 艺术品的真理性内容与拜物特征498 五、 对美学的迫切需要499 六、 美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庇护所502 七、 审美经验作为一种客观知性形式505 八、 美学理论与作品的内在分析509 九、 审美经验的辩证法510 十、  共相与殊相511 十一、 现象学探源批判513 十二、 黑格尔美学透视514 十三、 美学的不安全性516 十四、 形式美学与物质美学(上篇)517 十五、 形式美学与物质美学(下篇)519 十六、 方法论、“二次反思”与历史521 编者后记526 术语对照表53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多诺(1903—1969),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道德哲学的问题》《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文学笔记》《*低限度的道德》《启蒙辩证法》《新音乐哲学》《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等。

译者介绍
王柯平,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主要从事美学与古代哲学研究。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法国波尔多行政学院讲座教授,希腊雅典大学哲学学院访问教授,国际普适学会(ISUD)副会长,国际美学协会(IAA)跨国执委等。作者简介 阿多诺(1903—1969),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道德哲学的问题》《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文学笔记》《*低限度的道德》《启蒙辩证法》《新音乐哲学》《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等。 译者介绍 王柯平,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主要从事美学与古代哲学研究。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法国波尔多行政学院讲座教授,希腊雅典大学哲学学院访问教授,国际普适学会(ISUD)副会长,国际美学协会(IAA)跨国执委等。 迄今在国内外出版的中英文著作主要包括《的诗学研究》《的道德诗学》《跨文化美学初探》《旅游美学论要》,Harmonsim as an Alternative (2019), Chinese Culture of Intelligence (2019), Rediscovery of Sino-Hellenic Ideas (2016), Reading the Dao: A Thematic Inquiry (2011) 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