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4595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5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112245956 ; 978-7-112-24595-6

本书特色

上篇:徽州古戏台建筑形制 1徽州古戏台的产生与演变 1.1徽州地域与人文历史 1.2徽州古戏台的历史沿革 1.3徽州古戏台的留存现状 2徽州古戏台的类型划分 2.1祠堂戏台 2.2庙宇戏台 2.3家庭戏台 2.4公共戏台 3 徽州古戏台的规划选址 3.1负阴抱阳 3.2村落水口 3.3八卦核心 4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特点 4.1徽州古戏台的布局特色 4.2徽州古戏台的平面形制 4.3徽州古戏台的结构特色 5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空间 5.1引导空间——祠前广场 5.2入口空间——仪门 5.3表演空间——戏台 5.4观戏空间——前天井及廊庑 5.5仪式活动空间——享堂 5.6祭祀空间——后天井与寝楼 6徽州古戏台的装饰艺术 6.1藻井 6.2轩棚 6.3屏风与门扇 6.4挂落 6.5栏板 下篇:徽州古戏台建筑实录 1.会源堂 1.1文化渊源 1.2建筑测绘 1.3艺术览胜 2.嘉会堂 2.1文化渊源 2.2建筑测绘 2.3艺术览胜 3.敦典堂 3.1文化渊源 3.2建筑测绘 3.3艺术览胜 4.馀庆堂 4.1文化渊源 4.2建筑测绘 4.3艺术览胜 5.敦化堂 5.1文化渊源 5.2建筑测绘 5.3艺术览胜 6.大本堂 6.1文化渊源 6.2建筑测绘 6.3艺术览胜 7.叙伦堂 7.1文化渊源 7.2建筑测绘 7.3艺术览胜 8.聚福堂 8.1文化渊源 8.2建筑测绘 8.3艺术览胜 9.和顺堂 9.1文化渊源 9.2建筑测绘 9.3艺术览胜 10.顺本堂 10.1文化渊源 10.2建筑测绘 10.3艺术览胜 11.新安古戏台 11.1文化渊源 11.2建筑测绘 11.3艺术览胜 12.吴宅古戏台 12.1文化渊源 12.2建筑测绘 12.3艺术览胜 13.敦本堂古戏台 13.1文化渊源 13.2建筑测绘 13.3艺术览胜 14.东南村古戏台 14.1文化渊源 14.2建筑测绘 14.3艺术览胜 15.陈氏宅院古戏台 15.1文化渊源 15.2建筑测绘 15.3艺术览胜 16.万年台 16.1文化渊源 16.2建筑测绘 16.3艺术览胜上篇:徽州古戏台建筑形制 1徽州古戏台的产生与演变 1.1徽州地域与人文历史 1.2徽州古戏台的历史沿革 1.3徽州古戏台的留存现状 2徽州古戏台的类型划分 2.1祠堂戏台 2.2庙宇戏台 2.3家庭戏台 2.4公共戏台 3 徽州古戏台的规划选址 3.1负阴抱阳 3.2村落水口 3.3八卦核心 4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特点 4.1徽州古戏台的布局特色 4.2徽州古戏台的平面形制 4.3徽州古戏台的结构特色 5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空间 5.1引导空间——祠前广场 5.2入口空间——仪门 5.3表演空间——戏台 5.4观戏空间——前天井及廊庑 5.5仪式活动空间——享堂 5.6祭祀空间——后天井与寝楼 6徽州古戏台的装饰艺术 6.1藻井 6.2轩棚 6.3屏风与门扇 6.4挂落 6.5栏板 下篇:徽州古戏台建筑实录 1.会源堂 1.1文化渊源 1.2建筑测绘 1.3艺术览胜 2.嘉会堂 2.1文化渊源 2.2建筑测绘 2.3艺术览胜 3.敦典堂 3.1文化渊源 3.2建筑测绘 3.3艺术览胜 4.馀庆堂 4.1文化渊源 4.2建筑测绘 4.3艺术览胜 5.敦化堂 5.1文化渊源 5.2建筑测绘 5.3艺术览胜 6.大本堂 6.1文化渊源 6.2建筑测绘 6.3艺术览胜 7.叙伦堂 7.1文化渊源 7.2建筑测绘 7.3艺术览胜 8.聚福堂 8.1文化渊源 8.2建筑测绘 8.3艺术览胜 9.和顺堂 9.1文化渊源 9.2建筑测绘 9.3艺术览胜 10.顺本堂 10.1文化渊源 10.2建筑测绘 10.3艺术览胜 11.新安古戏台 11.1文化渊源 11.2建筑测绘 11.3艺术览胜 12.吴宅古戏台 12.1文化渊源 12.2建筑测绘 12.3艺术览胜 13.敦本堂古戏台 13.1文化渊源 13.2建筑测绘 13.3艺术览胜 14.东南村古戏台 14.1文化渊源 14.2建筑测绘 14.3艺术览胜 15.陈氏宅院古戏台 15.1文化渊源 15.2建筑测绘 15.3艺术览胜 16.万年台 16.1文化渊源 16.2建筑测绘 16.3艺术览胜

内容简介

徽州人善歌舞,明清时期戏曲活动是人们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安徽地区以古徽州为中心的戏曲发展更是丰富多彩。古戏台作为徽派建筑的一种类型,继承了徽派建筑特有的环境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本书分两部分,**部分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现存的15座古戏台,归纳总结了徽州地区明清戏场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筑类型。结合文献阅读及修缮复原设计,分析了古戏台的建筑空间及建筑特色与装饰艺术。第二部分为建筑实录,从文化渊源、建筑测绘、艺术览胜三个方面详细展现了现存的15座古戏台,可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高等建筑院校建筑类专业师生、古建筑和建筑艺术爱好者等学习参考。

目录

序 **部分 徽州古戏台建筑形制研究 1 戏台的产生与演变 2 徽州古戏台的规划选址 3 徽州古戏台的类型划分 4 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特色 5 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空间 6 徽州古戏台的装饰艺术 第二部分 徽州古戏台建筑实录 1 会源堂 2 嘉会堂 3 敦典堂 4 馀庆堂 5 敦化堂 6 大本堂 7 叙伦堂 8 聚福堂 9 和顺堂 10 顺本堂 11 新安古戏台 12 吴宅戏园 13 敦本堂 14 东南村古戏台 15 陈氏宅院古戏台 16 万年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薇,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安徽省教学名师,现任职于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环境与建筑通风,健康建筑与空气质量,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出版专(编)著3部,教材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指导学生国内外竞赛获奖4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