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1星价 ¥33.6 (5.8折)
2星价¥33.6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19381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214193810 ; 978-7-214-19381-0

本书特色

本书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二十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造纸这项要求有高度技能的工作,在这部社会史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而“技能”这一话题以两种互相关联的线索贯穿全书:技术性的,或社会性的。作者试图通过聚焦一种技能劳作的相关细节,更加透彻地了解乡村民众的生活世界。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开始,迄今为止,出版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名著190余种。丛书主编为刘东教授,丛书聚焦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囊括了孔飞力、萧公权、费正清、魏斐德、史华兹、杜赞奇、谢和耐等海外著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

内容简介

夹江县是四川境内的山区,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目录

表格、地图、图片目录 1


度量衡及货币 1


致谢 1


导论 1


技艺娴熟的农民 5


社会组织与技能生产群体 7


“农民性”[peasantness)的模式 9


两种类型的“去技能化”[deskilling)13


技能的本质 16


田野调查及资料情况 21


本书的结构23


1. 定位技能 25


造纸技术 27


造纸的劳务量需求 34


劳动的性别分工和代际分工 36


家庭劳力的补充、培训和管控 37


雇工的招募、训练和管控 42


劳务交换与互助原则 44


公开和保密 46


性别与技术的宗亲控制 47


夹江造纸业的技术定位 49


2. 夹江山区的社区和宗族 51


居住区 54


保甲制 58


袍哥会 59


宗教组织 60


暴力与权力 62


造纸地区的亲属关系 64


夹江的正式亲属组织 67


辈分顺序 70


亲属关系派上用场 72


技能的共同体74


3. 阶级与贸易 76


“大户”:石子青的作坊83


阶级与拥有土地 85


市场86


信贷 92


造纸区的市场和社区95


4. 从匠人到农民 101


纸匠与清朝的国家 105


清代的工艺控制和自我管理 107


民国初年利益代表模式的变迁 109


1936—1937年和1941—1942年的粮食危机 114


帝国主义与“中国手工业的崩溃” 116


槽户——改革的阻挠者 118


自上而下的改革 120


自下而上的改革 123


5. 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造纸人,1949—1958年 125


工业改造与社会主义国家 126


造纸业重组:规划与当务之急 128


造纸地区的土地改革 131


向集体造纸过渡:1952—1956年 138


踏入国营部门 140


合作社下的生活 141


对技能的提取 142


专家说了算 145


6. “大跃进”、饥荒与农村的“去工业化” 149


恢复…… 152


……再次衰退 156


对手工纸的需求 159


挖竹根 161


在生产队管理下的生活 162


夹江的产业化和去产业化 164


7. 家庭生产的回归 167


回归到家庭作坊 169


家庭作坊的巩固 171


一个小型技术变革 172


家庭、政府和技术变革 176


石堰的纸张生产:一个案例 177


改造过的家庭作坊 178


雇工 183


换工与互助 184


8. 改革时期的纸张贸易和乡村产业188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游击贸易 189


石荣轩 190


石胜新 191


石威方 192


彭春斌 193


从“行商”到“坐商” 194


商人与槽户的关系 195


乡镇与农村工业化 197


盲目发展:石堰的乡村企业 198


乡镇企业发展的得与失 202


行政和经济上的分化 203


家庭工厂 204


专有技术 206


2000年以来的变化 207


9. 加档桥石碑 210


石碑 212


对亲戚讲辈分 217


中国后改革时代的亲族关系、职业和身份认同 222


结语 224


国家的视角,市场的嗅觉 229


坚壁起来的公用资源236


附录一 238


附录二 242


文献资料目录244


译校后记26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艾约博(Jacob Eyferth,1962-),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现代史副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2000年在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哈佛和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以及关于工作、技术、性别和日常生活的历史。主编How China Works: Perspectives on the Twentieth-Century Industrial Workplace(Routledge, 2006) 。目前正在撰写一部关于自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以来中国农村女性纺织活动的社会变迁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