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仆与泥人:什么不是科学

魔仆与泥人:什么不是科学

¥36.3 (6.5折) ?
00:00:00
1星价 ¥40.3
2星价¥40.3 定价¥56.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004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2,267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308200431 ; 978-7-308-20043-1

本书特色

相关评论或推荐:潘涛这本由各篇以书为依托话题的或是评论或是论文、译后记汇集而成的文集,便因其作者兼具出版人和科学文化人的特殊身份而别具特色了。此书的出版,应该对国内科学文化传播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刘兵(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集纳作者以多种方式介入科学书籍的杂感。全书叙论科学文化、 (反) 科学思潮、科学人物, 皆以科学传播为旨趣。关键词涉及: 竺可桢、龚育之、李约瑟、普利高津、卡尔·萨根、霍金 ; 中国科学社、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科学大纲》、《科学》杂志、“哲人石丛书”、《技术史》 ; 混沌理论、复杂性科学 ; 第二种文化、灵学史、搞笑诺贝尔奖。

目录

存正祛魅
第三文化正在开拓中.......................................................................... 003
魔仆与泥人:第二种文化的两种意象及其破解.............................. 008
科学与“选美”——读《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有感 ......... 017
另一种科普——读《科学的终结》有感 ......................................... 021
有趣的似懂非懂.................................................................................. 024
卡尔·萨根为何心烦意乱?.............................................................. 028
20 世纪90 年代俄罗斯反科学的“病状” ......................................... 043
灵学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科学大纲》《灵学》篇................ 048

通人气象
认真·宽厚·反思——深切怀念龚育之老师 ................................. 059
从“雪中送炭”到“架设桥梁”—— 竺可桢20 世纪40 年代
日记中的李约瑟.............................................................................. 074
宝藏正在启封——访《竺可桢全集》编委潘涛博士 ..................... 115
行进在狭路上的混杂学家.................................................................. 119
卡尔·萨根:黑暗中的明烛.............................................................. 131
集异璧之大成 聚奇思之精华——商务印书馆悄然推出
科普巨著.......................................................................................... 136
以流利之文笔 写科学之妙谛——记数学科普作家斯图尔特 ..... 142

传播巨擘
商务印书馆:引进现代科学的桥梁——从《科学大纲》谈起 ..... 149
汉译《科学大纲》:20 世纪20 年代一大出版盛事........................ 160
从“科普”到“科文”——商务印书馆50 年来的科学传播 ....... 169
从混沌的教益想到“缺失的万有” .................................................... 181
溯源畅流 鉴往知来——从“科学源流”看《科学》杂志 ......... 187

译编心曲
从求知到传达:难以释怀的“普利高津情结” ................................ 193
新鲜·真实·重要——《从摆钟到混沌》中文版译后记.............. 197
一切是有秩序中的无秩序——《上帝掷骰子吗》中文**版
译后记.............................................................................................. 202
一个混沌从秩序中产生的奇迹——《上帝掷骰子吗?》中文
第二版译后记.................................................................................. 206
《湍鉴》重印记事................................................................................ 216
《技术史》、文化精品与出版人的使命感.......................................... 225
人们,为什么因石头而疯狂?.......................................................... 236
“搞笑诺贝尔奖”和《泡沫》的前世今生........................................ 239
《医学仪器设备百科全书》评介........................................................ 253
后记 献芹者言.................................................................................. 261
展开全部

节选

  《魔仆与泥人:什么不是科学/守书人》:  第三文化正在开拓中  一册《科技潮》杂志在手,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其封面上的一行醒目标示:全国**家大型科技文化月刊。由此可见办刊人的气魄和眼光——把科技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  1959年5月,英国科学家、作家C.P.斯诺(Charles PercySnow,1905—1980)在剑桥大学发表著名的里德演讲,指出“文化分裂”(cultural divide)现象——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的潜在危害:“这种对科学的不理解,比我们体会到的要普遍得多,它在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并且给整个‘传统’文化增添了一种非科学的味道,这种非科学的味道经常转变为反科学的情绪。”4年后,斯诺又发表《再谈两种文化》,重申“拥有两种不能(或没有)沟通的文化是危险的”,深信能够缓和交流困难、保持两极对话的“第三文化”正在来临。  近来,“科学大师佳作系列”(Science Masters Series)的总策划人约翰·布罗克曼亮出了“第三文化”的旗帜,一批堪称第三文化思想的科学大师群起响应,共同参与科技文化——一种新的自然哲学——的建设。  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认为,第三文化是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文学知识分子有一种默契,认为他们拥有智慧领土和评判源泉,实际上有一批大多出身于科学的非小说作家具有许多人们想读到的动人思想。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莫雷·盖尔曼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看到一个健康的趋势,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又开始把他们的工作直接和通过媒体介绍给公众。不幸的是,艺术和人文——甚至某些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人以对科技或对数学知之甚少而自豪。相反的现象非常罕见。你偶尔会发现一个科学家对莎士比亚一无所知,但你从来找不到一个科学家以此为自豪。  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丹尼尔·C.丹尼特认为,许多科学书近来的成功标志与许多新科学匠的跨学科性有关。教授们在为其他学科的同事写作。所以他们必须用平易的英语写作,并避免他们自己领域的行话。  公众理解科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说:“我略有偏执地感到我所认为的知识媒体的文学人物的‘劫持’现象,不光是‘知识’这个词。有一天我注意到一位文学批评家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理论:它是什么?》。你相信吗,‘理论’意指‘文学批评中的理论’?这并非出现在一份文学批评刊物上,而是出现在像周日报纸之类的普通出版物上。‘理论’这个字眼因某些极端狭隘的教区文学目的而被劫持——就好像爱因斯坦没有理论,达尔文没有理论。”  进化生物学家史蒂文·琼斯说:“和斯诺时代一样,如今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种每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可以劈开的文化,回答如果是否定的,那就肯定应当有。如果你不是那种能用普通语言谈论科学话题和非科学话题的人,你就不是有文化的人。”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说:“*近几年,科学家在我们称为大问题的一些事物上发挥了各种影响,这些影响反倒招致一种很丑陋的对立性反应。科学家开始为人所知,不仅抓住了公众的心,而且抓住了他们的灵魂——正像许多科学书所表明的那样——然而却招来文学那边地盘受损的尖叫声。”  心理学家尼古拉-汉弗莱认为,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恺撒打交道的那些英国知识分子对化学或生物学实验室里发生的事情不当回事,此种过去在我们文化中起支配作用的人突然惶恐不安起来。因为他们不懂科学,他们的遁词是那么无关紧要。但他们正在打一场败仗。  计算机科学家丹尼·希利斯认为,我们正在经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清楚他们的将来,更遑论他们的孩子的将来。他们意识到事情变化得太快,你简直想不到你的孩子的生活会怎样。任何有头脑的人都想把握事情的动向,做到这一点的一个办法是读科学家写的书。第三文化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科学家往往轻视那些向非科学家通俗介绍其思想的科学家。不尊重像古尔德或道金斯那样的“普及者”是荒唐的。  ……

作者简介

潘涛,出版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64年生于北京,1982—1986年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生物工程系,1986—1995年任教于江西医学院物理教研室,1995—199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二十余年出版生涯,策划“哲人石丛书”“普林斯顿科学文库”“八面风文丛”“辞海译丛”等科学文化图书品牌,主持《竺可桢全集》《技术史》《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中国医史》等出版项目,参与《辞海》(第六版)编修审订。曾获首届“科学文化出版人”奖。 独译、合译作品有《相跃》《从摆钟到混沌》《上帝掷骰子吗?》《自然之数》《湍鉴》《新时代科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