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7406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00874065 ; 978-7-5008-7406-5

本书特色

填补前清史空白的一部力作 解读明清交替之际,风云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命运抉择 展现清朝入关后,数代皇帝东巡祭祖的背景、原因

内容简介

从1616年后金建立前后,东北大地上的女真人逐渐从分散走向统一,1636年建立清朝,1644年入主中原,前后仅用28年。风云际会的时代,英雄辈出,其中有努尔哈赤的先祖,“五大臣”,诸王贝勒……有了这些英才襄助,大清才得以攻入山海关,一统江山,也就有了后世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的东巡祭祖……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直面历史中的转折性事件。

目录

一座城的味道 草根下的王城 杂记波勒密 重蹈覆辙的二贝勒 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结局 永葬满堂 滑稽亲王 虎城之子 无皇冠的皇帝 鹊离枝 幸存者 克勤郡王的敌友 悲情肃亲王 八旗下的五个背影 残碑 叛国者忧思 云南梦里的银杏 秋风策马阅兴京 占驿榆 觉尔察的回声 谒阿布达里 柳条长城
展开全部

节选

阿敏出生于波勒密城,幼年随父征战女真各部落,军事才能显著,深受伯父赏识。某年某月,阿敏被努尔哈赤调任新兵营管理军务。新兵营的本职工作,无非训练新入伍的士兵,教他们擒拿格斗、骑马射杀。训练新兵是份苦差,任务艰巨,却意义重大,不然努尔哈赤不会把任务交给阿敏。他器重二侄子,即使弟弟叛乱,他也没有舍得杀掉阿敏,不但没杀,反而委以重任,提携阿敏参政议政。 史料没有记载兴兵屯驻扎过多少士兵,极大可能,苏子河两岸扎满了帐篷。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明帝国统治下的建州,物资奇缺,苏克苏浒河没有大型坚固桥梁,阿敏巡查士兵营,交通工具是舟。驾舟横渡不轻巧,四百多年前,苏克苏浒河水深莫测,流速很快,小木筏子水上漂,说不准几个浪头就给掀翻。所以,光靠胆大不够,驾舟之人还得识水文、懂观测。 总之,阿敏的官儿当得辛苦,勤勤恳恳地为伯父效力。他从无父亲的非分之想,初受打击,落魄新兵营,完全是受父亲舒尔哈齐的牵连。 舒尔哈齐欲与兄长分道扬镳,将家眷、财产及部分亲兵转移到黑祉木。 分裂计划还没来得及全部实施,他不幸被兄长发现,毫无疑问,叛国的大罪按律应杀头。三个胆大包天的人**时间内被缉拿归案——亲王舒尔哈齐、 大儿子阿尔通阿、三儿子札萨克图披枷戴锁,对指控罪名供认不讳,只求速死。动刑在即,努尔哈赤突然摆手:且慢,还少一位呢。他派兵传信,叫阿敏速回大本营。 阿敏接到信,料知父子四人性命休矣——他知道父亲在冒险,曾劝阻父亲收心,因为跟大伯父斗没有好下场。舒尔哈齐去意已决,视儿子的苦劝为耳旁风,终于大祸临头。恐惧、悔恨不顶用,阿敏只能听天由命,策马狂奔,从新兵营赶往大本营。一路上马蹄嘚嘚,尘土漫天,阿敏汗流浃背,忐忑不安…… 阿敏被皇太极和代善从刀口下解救出来,两位皇子力保他与叛乱无干,努尔哈赤便释放了他。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大业未成,舒尔哈齐竟敢蛊惑军心,自我削弱,谋反叛乱,实在罪不可赦。努尔哈赤野心勃勃,必然诛杀不殆,杀一儆百。出人意料的是,他一杀一放,等于打完一巴掌又给一个甜枣。 努尔哈赤为什么这样做?理由如下:一、舒尔哈齐功高,几乎与努尔哈赤平起平坐;努尔哈赤进京送礼,舒尔哈齐走外交路线积极斡旋。二、后金的大臣、将领、士兵多有他弟弟的亲信,真斩尽杀绝,闹不好,会有人趁机武装暴动,多年心血将付之东流。三、也是*重要的一条,舒尔哈齐与李成梁是儿女亲家,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儿子。舒尔哈齐之所以敢和兄长平分秋色,李成梁这个后盾的作用不可低估。这笔账,努尔哈赤不糊涂——数年后,舒尔哈齐不明不白地死掉,李成梁还送厚礼吊唁。努尔哈赤惊得暗吸口凉气,庆幸自己当时没冲动。 二 既要杀,又要杀得心服口服,还得留下活口,善待之,使之为我用。努尔哈赤具备作为领导的心理素质,两只拳头有软有硬。他推出一系列举措—— 饶恕阿敏,将他父亲的军队、财产全部转承其名下,让他跨入“四大贝勒”之列,地位仅次于长子褚英,并独统镶蓝旗。此举意在笼络大臣、将领、士兵: 大家看好了,他们父子负我,我却以德报怨,你们哪个不心悦诚服? 上述决策的出台,是努尔哈赤睿智,善于驾驭全局的表现。但这里头不排除亲情的因素,他没有立斩兄弟,改囚于赫图阿拉的西大狱,或多或少流露出内心的不忍。失去父亲的阿敏地位崇高,大权在握,这是努尔哈赤有心补偿,笼络侄子,真可谓用心良苦。 阿敏逃过一劫,变得失魂落魄,郁闷茫然。训练之余,时常一个人在河岸边彷徨。河里的蒲棒沙沙响,他呆望起伏的绿浪神思恍惚——父亲被囚, 兄长和弟弟命归黄泉,家中的两个小弟弟,日后还要依靠他照顾。伯父厚赏重用,自己唯有感激涕零,竭力报效,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身家性命, 为伯父的千秋伟业洒尽热血。 阿敏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命令,从不擅自脱岗回大本营。实际上, 赫图阿拉已经变成一根刺,扎他,让他心疼——父亲被关押于西大狱,父子情深,阿敏趁回大本营办公务之机,偷偷探望过几次。他扒着土墙,伸长脖子,轻声呼唤父亲。昏暗的光影中,父亲颤巍巍地爬起来,眯起眼睛,端详他。看着肮脏的囚徒父亲,阿敏心如刀绞:那个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人没了,代之以胡须花白,浑身异味,眼珠混浊,骨瘦如柴。他鹰爪似的手指抓着食物,嘴巴贪婪地咀嚼,喉咙里发出咕咕的吞咽声。他根本不问战情,不问家中境况,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一件事——吃。吃饱了才恢复意识,他木然地告诉儿子,少来看他这个活死人,免得惹祸上身。一会儿,他又说,跟伯父混,要多长几个心眼,你的命在他手里握着。阿敏忍泪点头。每次临走,父亲眼里又流露出害怕孤寂的恐惧,紧紧抓住他的衣袖,费好大劲儿才掰开,然后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匆匆离去…… 生为人子,阿敏想哀求伯父释放父亲。但阿敏深谙伯父的性格,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按捺思念,忍受感情的杀戮。这种杀戮持久、残忍,深入骨髓。惊魂未定的他不敢碰那根刺,一碰,就将闯下大祸。现实要求阿敏,履行职责是转移感情的*好方式。 两年后,父亲*终死在伯父手中。父亲的死,在阿敏的预料之中,伯父老谋深算——二侄子阿敏地位显赫,功勋卓著,对自己感恩戴德,谅他小子不敢轻举妄动。后金政权逐渐巩固,发展态势良好,正万众一心地抢夺大明帝国的土地和城池。此时不杀,更待何时?于是,四十八岁的舒尔哈齐,蒙难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十九日。 父亲惨死后,新兵营像阿敏治疗伤痛的诊室,他就是自己的医生。深夜寂静无人时,阿敏步出营房,躲到河边,倾听着苏克苏浒河的滔滔水声,舔舐内心的流血。阿敏是个聪明人,于己不利的时局,他分析得一清二楚: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誓死追随大伯父,以免落得父亲的下场。 随着后金对明朝战争的深入,他和军队离开新兵营,投入各大战役中 去。这段往事,他在戎马生涯中逐渐淡忘。 阿敏毕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多年之后,竟也重蹈老爹的覆辙。他变得居功自傲,忘记了新兵营的痛苦,派人到黑祉木,意图继续经营,与堂弟皇太极决裂。阿敏的过激行为幸好被人及时劝阻,皇太极大度,亦不追究。他返回盛京,仍以主将身份参加永平之战(1630年)。 永平是块硬骨头,八旗军队与明军展开野地争夺,但八旗军队伤亡惨重,连失城池。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阿敏残杀汉族降官,引起汉人的强烈抵抗,翌日败给祖大寿。兵败,班师回盛京,屁股还没坐热,阿敏就被众人弹劾。皇太极伺机下令,囚禁二贝勒——皇太极早预备好菜刀,只等阿敏像长兄褚英那样自己跳上案板,任其宰割。

作者简介

王开,满族,公务员,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人。2004年学习散文写作;2007年起借地域之便,致力于前清史挖掘;2008年结集《去者》;2019年成书《马背上的江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