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传播学教程(第2版)/郭庆光//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ISBN:97873001112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300111254 ; 978-7-300-11125-4
本书特色
《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书是本着建构传播学核心理论的宗旨编写的,**版出版以来,尽管它还只是一种初步探索,但得到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其他学科的广泛使用。本书是面向本科生的入门教材,主要着眼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是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体系,它不应该是易碎品,而应该具有长远的价值。 《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特色 1.名师编写,作者是传播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大师,在传播学领域浸淫多年,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2.教材体例简洁、系统而完整,篇幅适中,章节安排合理,特别适合本科教学。 3.内容全面,但同时又不是很深奥,基本涵盖传播学理论的主要问题,同时修订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4. 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需要,是考研非常合适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重点教材,自1999年出版以来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全书运用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等领域中的许多理论和现实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勾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作为传播学课程的基础教材,本书以其体系的完整严谨、讲解的深入浅出、知识点布局的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大量**手外文资料的占有而广受师生称道,被国内绝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采用作为专业课教材,并且被多所院校指定为考研教材或参考教材。第2版修订主要是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专业发展进行了充实和拓展,重点增添了关网络社会结构下信息、媒介、社会和个体之间互动发展的研究与思考,并介绍了日趋成熟的“框架”理论和“第人效果”等理论。 《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版重印22次,共发行50多万册。《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重点教材,同时也是新闻传播专业考研的**参考书,自1999年出版以来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是第二版。它运用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全新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等领域中的许多理论和现实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勾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
目录
**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二、信号与象征符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什么是意义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
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后记
节选
**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例如,有的学者将传播定义为“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有的学者则认为传播即“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这些概念,让我们对传播的实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然而,上述定义仍然使我们有些迷惑:这种社会互动,究竟是意义引起的还是符号引起的?因为如上所述,有些定义强调的是符号,而另一些定义强调的则是意义。这个问题,直到信息科学出现才得到解决。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事实上,从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例如,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写道: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D另一位传播学者阿耶尔则更明确地指出: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应该指出,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并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因为从信息科学的观点来看,传播并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机制在维持物质的运动和系统的运行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观点,使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考察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
作者简介
郭庆光,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受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留学, 1987年获社会学(B新闻学)硕士学位;1992年博士学位课程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1997年任新闻学院副院长,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长,2009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目前兼任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考委新闻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网络协会监事长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理论。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