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草心

寸草心

1星价 ¥29.2 (4.3折)
2星价¥28.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1606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20-06-24
  • 条形码:9787516916063 ; 978-7-5169-1606-3

内容简介

  《寸草心》记录了笔者20年来走过这方美丽山水时的体悟,为笔者在藏区工作茶余饭后的随观、随感、随想。分为青涩年华、静美高原、平凡人物、甘青纪行、乡野草木五个篇章。青涩年华收录了笔者工作以来,在高寒牧区石渠和甘孜藏区挥洒青春岁月的痕迹,“青春易逝、岁月不老”,文稿不乏和大多数曾经年轻的人一样,有着对明天的憧憬和向往,有着年轻人的一颗炽热和赤诚的心。静美高原为笔者所走过的山水掠影,既有景观,也有感受,还有反思,折射对这方山水的眷念和深情。平凡人物为笔者身边人员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在这方山水上平凡人的一些足迹,他们深深地爱着这方山水和生活。甘青纪行是笔者在一周左右对甘肃、青海等地走马观花的感受,不乏有让人回味之处。乡野草木系笔者茶余饭后所写,反映了基层的一些隋况,对“顶层设计”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目录

青涩年华
童年趣事
朋友,有空请来信
星空的记忆
眼神
冬夜思
藏家坨坨肉情思
雪雨阿日扎行
风雪中的那双眼睛
淌过石渠的青春岁月
在路上
——与《甘孜日报》的不解之缘
无畏逆境
暮色初染四月八
有容乃大望海去
阅读的味道
内江月色映大干
温馨电话的启示
康定夜步遐思
遥想江陵

静美高原
初会色须寺
石渠情思
杞人忧草
激扬飞湍的和谐之音
巴塘散记
魂牵梦萦扎溪卡
月光似水润心田
走马阿坝
云绕雾缭印经院
仙鹤眷恋理塘地
金碧辉煌理塘寺
深山一瞥八邦寺
记忆深处的那些新年

平凡人物
再见了,母亲
老倪,别来无恙
母亲
俯首甘为“老黄牛”
感受超人
——第十一个记者节感想
藏家汉子:雪域高原铸军魂
——记石渠县人武部部长夺呷泽郎
阿婆锅盔
一瓶花椒油
暮色中,父亲的坟茔静默无语
用心一路走好
——读夺呷泽郎《心路——一名康巴高原军人的十年感悟》后感一
寻常物中见真性平常事里显本色
——毕世祥部长生前三五事侧记
车过荣县思万千
月色下,那双温暖我一生的手
扎溪卡草原的“油楂子”
——追忆藏族干部洛登同志
在亚丁守望梦想的康巴汉子

甘青纪行
从“大香格里拉”想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治多到曲麻莱
盛夏的可可西里
初踏昆仑山口
将军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德令哈观感
水沙之恋折射的生态观
敦煌的微笑
“砖的智慧”与“关的雄风”
黄昏过张掖
见证“马踏飞燕”
游走在河西走廊
金城汤池是兰州
夜宿西宁
大美青海湖
日月山遐思

乡野草木
由清明想到爱国
“沙尘暴”距石渠还有多远?
为“安心工程”鼓与呼
牛圈里面讲牛经
办公室工作心得体会
舍得之间
践行甘孜精神成就美丽人生
——对甘孜精神的理解
又临春分
“雨水”之喜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月色康定之遐思
——写在州政府与省环保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际
重温“谁知盘中餐”
群众工作要切实做到“愿、敢、善”
文章的温度
雅康高速通车是一场“大考”
一个妈妈的女儿
展开全部

节选

  《寸草心》:  童年趣事  别家久了,自然于某一时刻就会思念家中亲人;离故乡远了,不时而生的定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怀念之情。  现下故乡的山也许黄了吧?乡亲们也该闲暇了吧?远隔千山万水,怀念故乡,*难以忘怀、相互之间津津乐道的也多是故乡那些平淡的吃食。什么瓜瓜、洋芋、二季豆、火烧子馍馍、水粑子、酒梨……  说来也令人笑,虽然离家不久,也正值青春年少,但童年里常伴左右的,平淡无奇的这些吃食,如今反而那样令人怀念。特别是身处异地他乡,这种感觉就更令人魂牵梦萦、挥之不去、思之即来。  童年时,每逢苞谷刚长满牙子,我们这伙“青沟子”娃娃就趁洗澡之际钻进苞谷林中,逐行逐窝,选那又长又大的青玉米棒,掰上两棒,连蹿带蹦到大河边,捡点干水柴,把柴堆在沙地上点燃,等到明火基本燃过,把偷来的玉米棒撕掉苞衣,埋在火炭里。不一会就闻到一股香气,几下扒开炭火,那香气就更加惹人垂涎欲滴了,先前还嫩的玉米包包这时已全成金黄色。顾不得烫手,人手一只在手中拍了拍,吹吹沙土,马上朝那饱满、嫩老适宜的中段狠咬一大口。嚼上两口,那香味直沁人心脾,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工夫就下肚了一只,再来一只……  吃饱后,一个个挺着那小肚子躺在滚烫的沙滩上晒太阳,那情趣恐连神仙也比不上的。  *好的还是“打拼货”。三五个耍得要好的小伙伴早早约好,于某天风和日丽之际到某个野地去自己做饭吃。  到了那天,你或带小锅、大米,他或带油、盐、酱,她则带点肉或香肠。而菜呢?莫愁,到了蔬菜地里,看看四野无人,选那嫩绿的白菜、红圆的番茄、青的海椒、紫衣的茄子每种摘点儿,就有好几样时鲜菜蔬了。  再找个有水、背风的地方,找几块石头支个灶,就近寻点枯枝干草,点着火淘米下锅,不一会就烧得饭香阵阵。  饭煮好后,就炒菜。番茄炒海椒,又酸又辣;茄子煮了凉拌,鲜香可口;腊肉烧花菜,色香味俱全;末了,再烧个白菜汤。  许多时候,饭还是半生半熟的。而菜呢,则或咸或淡。手拿现场制作的“茅草筷”一阵狼吞虎咽,真是粒米滴汤不留,来个锅底朝天。打扫干净野炊现场,临别又开始预约下次啥时再来。  岁月如梭,童年早去,不再回头。可那沙地烧苞谷,野地“打拼货”的味道却愈来愈令人回味不已。可以说,长大离家后,始终未再吃过那么美味的东西。久居高原后,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1995年8月于虾扎)  朋友,有空请来信  通信工具日益进步的信息时代,人们或许早已习惯拨个号码和亲友互通平安。亲切的问候、熟悉的嗓音、变幻的人事……顷刻,便传到或远或近的人儿耳中。  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更多的时候,自己是用心灵那股神奇的线路来感受亲友的关注和问候。时而,也会以烛为伴,铺开信笺,或浓或淡地涂上几笔相思,遥寄给远方的亲友。  住在荒凉的牧场小学,已渐安孤寂单调的生活。除了上课以外,*兴奋的莫过于远方的来信。  “龙儿,家里一切尚好,妈的身体也好,请勿挂念。你走时买的小猪已长大到二百多斤……”  高原住几日,家书情更溢。每当收到母亲的来信,读着读着,自己的眼眶便湿润起来,心中酸楚波涛汹涌,翻滚不停总想奔涌而出。家始终是每一位游子向往和温馨四溢的所在,母亲更是游子们魂牵梦萦的。多少次梦里醒来,还在回味着母亲为我炒的酸菜、蒸的“锅圈子”……  无论走在天涯海角,剪不断理更乱的是那股浓浓的乡情。不管游子荣耀富贵或穷困潦倒,白发老母亲那双关切的眼睛总在远方注视着。毕竟,对每一位人来讲,即使你再白发苍苍、老步蹒跺,可在母亲的眼中,儿仍是那个永远调皮的小孩儿。  “阿龙,你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要告别单身生活了,你呢?……”  友人们来信,或直爽地诉说自己的近况,或间接地倾诉自己的困惑。不管是平淡还是浓郁,透过这薄薄和稀疏的字行,你都能感受到彼此真诚而深挚的情谊,以及对方那颗滚烫而真诚的心。  多少次梦中醒来,帐篷外的犬吠声总让人觉得空荡荡的,无所依靠。点亮烛火,就着昏黄摇曳的烛光,随意翻出一封信,默默地品味、咀嚼。顷刻间,空虚和孤寂便让那一句句浓浓温情四溢的话语驱除得干干净净,自己也带着对亲友们的思恋不知不觉便又进入了梦乡。  梦中,仿佛又回到春光明媚的故乡,依偎在母亲身边;梦中,真挚友人仿佛就在身旁,一块儿欢叙……  作为一位执教于偏僻牧区的游子,我不会拥有现代人时下流行的大哥大,甚至连那淘汰的手摇电话机也没有,可我拥有一支笔、几张纸和一颗真诚的心。  亲友们,真的,希望有空多来信。  (1996年8月12日夜于虾扎)  ……

作者简介

  张建国,湖北江陵人,甘孜州作协会员,公务员,在高原工作20余年。热爱高原、热爱生活、喜欢文字,坚持用心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在高寒之地快乐地一路奔走、记录、放歌和思索。尊崇“文以载道”,以“存初心、行义举、抒真情、求正果”为乐……工作之余在省州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近百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