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28.0 (4.8折) ?
1星价 ¥45.2
2星价¥45.2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9149840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0P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229149840 ; 978-7-229-14984-0

本书特色

在这部并不宏大的文学经典中悄然安放着中国人内心,不曾被寒风吹凉过的那块温玉 编辑推荐:1、《浮生六记》是中国古典文学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沈复一生淡泊名利,追求清新雅趣的人生,他以细腻的语言、妙趣的情思,讲述了自己与妻子芸的伉俪情深,以及在后来经历丧妻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转而以哀婉坦率的笔触道出人生无常。其艺术价值别具一格,于细微处读出人生至情至性、飘零虚无,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2.2020今注全译插图本。本书译者为著名诗人刘太亨,译文通俗流畅且保留了古典文学行文美感。正如他所说,注译《浮生六记》的过程,也是细心体味的过程。和其他译本比较,该译本的特点在于力求原貌呈现“原作的语感和韵味”。 3.锦瑟书系,精装典藏。古典雅趣的装帧设计,让作者的原文意蕴得到艺术化呈现。 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才是宇宙间之至美。 ——林语堂捧读本书,汉人内心曾经拥有的那块温玉以及那由内而外的阵阵清风,几近有拂面而来。 ——倪泰一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沈复作为一介书生对人生的快意告慰,也是他作为一位深情夫君写给爱妻的绵长悼文,有闺房记乐,有闲情记趣,有浪游记快,也有坎坷记愁,即使颠沛流离,布衣蔬食,宿疾缠身,沈复夫妇也总能在花月诗酒间发现赏心乐事。林语堂在谈到此书时说:“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才是宇宙间之至美。”

目录

译注者语 / 1

| 译文 |

卷一 闺房记乐 ……………… 5

卷二 闲情记趣 ……………… 33

卷三 坎坷记愁 ……………… 49

卷四 浪游记快 ……………… 79

| 原文 |

光绪三年初版 杨引传序 / 127

卷一 闺房记乐 ………………… 129

卷二 闲情记趣 ………………… 161

卷三 坎坷记愁 ………………… 177

卷四 浪游记快 ………………… 206

卷五 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

…………………………… 249

中山记历 ………………………… 271

养生记逍(佚) ………………… 306

王韬跋 / 324

附:沈复年谱 / 326


展开全部

节选

我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值太平盛 世,又在衣冠之家,住苏州沧浪亭畔。上天对我的厚待,可以 说已是无以复加。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我一生的 经历,如果不以文字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上苍对我的厚爱。想 到《诗经》三百篇,《关雎》居首,所以我在这里也把夫妇情 事列为首卷,其他的事再依次述及。惭愧的是我年少失学,识 字不多,好在我只想记下当时的实情实事而已,如若必定得考 订文法,那真是面对落满尘垢的镜子,责怪它不够明亮了。 我年幼时与金沙的于氏定亲,但她八岁时就夭折了。后 来娶了陈氏。陈氏名芸,字淑珍,是我舅父心余先生的女儿。 她天生聪明颖异,学说话时,向她口授《琵琶行》,仅一遍她 就能完整诵读。可惜四岁时,她失去了父亲,家中只剩母亲金 氏和弟弟克昌,家道从此中落,后来竟至一贫如洗。芸年纪稍 长,即娴于纺织刺绣,一家三口全赖她的双手供给。克昌从 师,给先生的酬资也因此不曾有过短缺。一日,芸在存书的 竹箱里看到《琵琶行》,便与记忆中的读音对照辨认,才有了 识字的开始。她在刺绣的闲暇,又逐渐悟得了诗词的节奏和韵 调,写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她娘家探亲,因与芸两小无嫌, 所以得见了她的诗句。虽然叹赞她才思隽秀,私底里却也担心 她福泽不深,但对她的倾心实在也难以释怀,便告诉母亲说: “若为儿子择妻,非淑珍姐姐不娶。”母亲也爱她的温柔和 顺,便立即褪下金约指作为订礼,缔结了我俩的姻缘。这是乾 隆四十年七月十六日的事。 那年冬天,芸的堂姐出阁,我又随母亲前往。芸与我同 岁,却比我长十个月,两人自幼以姐弟相呼,所以我仍呼她为 淑姐。当时只见满室鲜衣,唯独芸衣着素净淡雅,仅穿了一双 新鞋。我见那新鞋绣制精巧,一问,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 的蕙质兰心不止在笔墨呢。她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 秀,顾盼神飞,唯有两颗牙齿微微外露,似乎算不上上佳的面 相。但她那缠绵纤弱的神态,也实在令人沉迷。我要了她的诗 稿来看,有的仅只一联,有的仅只三四言,多数都没有成篇。 问她原因,她笑着说:“没有老师指教的习作,只能这样,所 以很想有可以做老师的知己,帮我把这些诗推敲成篇。”我于 是在她的那些诗册上戏题“锦囊佳句”。殊不知,芸夭寿的机 兆,在这里便被我无意间藏伏了下来。 这天夜里,送亲到城外,返回时已是三更。我肚子饿, 要吃的,老妈子拿来枣脯,我嫌它甜。芸暗中牵我的衣袖, 让我随她进到闺房。我见她藏有热粥和小菜,便高兴地拿起 筷子。正待要吃,忽然听到芸的堂兄玉衡在门外大呼:“淑妹 速来!”芸紧忙关门说:“我倦了,正要睡呢。”而玉衡已挤身 而入,见我正要吃粥,便斜了眼笑看芸说:“刚才我要粥喝, 你说吃完了,原来是藏了专待你的夫婿呀!”芸大窘,急忙避 去,上下人等见了,都哗然失笑。我也负气,带着老仆先回家 去了。 自吃粥的事被嘲笑,我再去,芸都有意藏了躲避我,我 知道她这是怕再次贻人笑柄。 到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夜,她瘦怯的身材 依然如昔。头巾揭去,两人相视嫣然,感觉仍旧是那么美好。 合卺酒后,并坐宵夜,我在桌案下暗暗握她的手腕,她纤细手 指的温润滑腻,使我的心跳禁不住怦然加速。让食给她,却正 逢她的斋期。她吃斋已有很多年了。我暗中推算她吃斋开始 的时间,正是我出水痘的日子。因笑对她说:“如今我光鲜无 恙,姐姐可以从此开戒不?”芸笑看着我,点了点头。 二十四日是我姐出嫁的日子,但二十三日是国忌日,不 能行喜乐的事,所以只得提前到二十二日夜为姐姐送嫁宴客。 芸到厅堂陪宴,我在洞房与伴娘划拳对酌,输了很多,以至大 醉而卧,醒来时芸已在梳理晨妆。 那天,虽然要入夜才开始宴乐,但白天时亲朋已络绎而至。 二十四日子正时分,我作为新舅送嫁,直到凌晨三点才 回,家里已是灯残人静。我悄然入室,见陪伴的老妈子正在床 前打盹,芸卸了妆,还没有完全躺下。燃着银烛,垂着粉颈, 不知看什么书让她入神至此。我因而抚着她的肩膀说:“姐姐 连日辛苦,为什么还这么孜孜不倦呢?”芸忙回过头来,起身 说:“刚才正想睡,打开书橱见到这书,不觉间竟然读得没了 倦意。《西厢》这书名,早听得很熟了,今天才**次读到, 真不愧是才子之作,只是书中的文字未免过于尖薄了些。”我 笑着说:“正因为是才子,文笔才尖薄。”此时老妈子已经清 醒,便在一旁催促我们早睡。我让她关好门先去,这才与芸并 肩坐到一起贴身调笑,仿佛重逢的密友。我伸手探她的胸口, 感觉她的心也怦怦直跳,便俯身向她耳旁说:“姐姐的心,舂 米似的,为什么也这么捣动呢?”芸回眸朝我微笑,我便觉着 有一缕情丝正摇动我的魂魄,于是拥她入帐,爱意缠绵,浑然 不觉间天也就亮了。 芸做新妇,开始时甚为缄默,但终日也没有怒容,与她 说话,她只是微笑而已。她侍奉长辈恭敬有礼,对待仆从和 晚辈也很和气,行事井井然,没有丝毫过失。每日朝阳爬上 窗口,她便披衣急忙起床,好像总有人在呼叫催促。我笑她 说:“如今已不再是吃粥时的情形,为什么还急匆匆怕人嘲 笑呢?”芸说:“当初藏粥待君,传为笑柄。如今不是怕人嘲 笑,是担心公婆说新娘子懒惰呢。”我虽恋她睡在身旁的感 觉,却也赞赏她的德行,于是也随着她每日早起。自此两人 耳鬓厮磨,亲同形影。我们间的爱恋之情,很多都难以用言语 形容。 然而欢娱的时光总是易逝,转眼新婚已经足月。那时我 父亲稼夫公在会稽做幕宾,专程派人来接,让我去杭州赵省斋 先生门下念书。先生循循善诱,我今日尚能执笔成文,都得益 于先生当年的教诲。回来完婚时便已说好,事后即到父亲处随 侍学习。但到父亲真来信催促时,我心中仍十分怅然,很怕芸 会对人垂泪。芸却强颜劝勉,还代我整理行装。当晚,只是觉 得她神色与平常略微有些不同而已。临行,芸轻声向我说: “出门在外,无人照护,凡事要多加小心。” 待登舟解缆,虽然正是桃李争妍的春日,我却神思恍 惚,仿佛立即成了远离丛林的孤鸟,感觉天地也因此变了 颜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沈复,长洲(属江苏苏州)人,字三白,号梅逸,擅诗画散文,有《浮生六记》传世。 译者简介: 刘太亨,中国当代诗人,曾参与发起成立“整体主义”诗歌流派,为《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编委,作品入选《后朦胧诗全集》《明月降临——第三代人诗选》等多部合集。出版诗集《刘太亨诗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