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
读者评分
5分

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

1星价 ¥31.9 (4.9折)
2星价¥31.9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ztw***(二星用户)

希望学有所用!

2024-04-06 00:15:59
0 0
所思亦***(二星用户)

看了视频专门来找书,内容有趣不枯燥

2022-03-17 18:25:45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1548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20715485 ; 978-7-5207-1548-5

本书特色

作者温铁军教授经过十几年的乡村调研和建设实践,解开了现代化的真相,破除了大众对西方现代化及为保障其权益的延续而实行的全球化的迷信,使我们回归自身,回归真实处境,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社会主义特色化发展道路,避免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收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温铁军向我们剖析了“现代化”的问题乃至造成的现实危害,将国内外的很多问题,比如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归结”为是“成本转嫁”导致的。总之,“成本转嫁”在国内外是普遍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作者认为: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没有关系。   温铁军认现代化困境的破解之道在于“去现代化”,关键的要求在于:一,在国际上“去依附”,主要是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去依附”,由此阻止西方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现代化成本继续转嫁给中国,为此要慎重地对待全球化,保持独立自主,不能迷信全球化乃至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同时重视中国特色的问题与经验;二,在国内“去城市化”,要推进乡村建设,重视乡土社会或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意义,不再迷信城市化与“唯城市化”,包括保护好小农经济,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建设,保证乡村社会承受现代化危机的能力还还在,进而降低城市经济波动的代价或影响;三,在发展上要超越“工业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也就降低了工业化中资本及其造成的危机所带来的“成本转嫁”。

目录

目录

国仁文丛总序

作者再版自序

**部分 全球化危机与现代化困境

**章 全球化与世界法西斯主义   _ 003

一、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   _ 003

二、谁反对全球化?   _ 005

三、全球化与世界法西斯主义的复苏   _ 008

第二章 重复欧美经验?——无法复制的现代化   _ 012

一、全世界*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_ 012

二、不可重复的西方现代化经验   _ 013

三、中国的出路:加强区域一体化   _ 018

第三章 不破不立:解构现代化   _ 020

一、题解:关于感性认识   _ 021

二、反思:在调研中重新认识世界和中国   _ 022

三、转变:由“四个现代化”到“科学发展观”   _ 027

四、溯源:西方现代化的真相   _ 029

五、强权政治:资本经济时代唯一不能替代货币的信用

来源   _ 035

六、从不怀疑“翻两番”   _ 039

七、我们到底要什么   _ 040

第四章 中国的战略转变与工业化、资本化的关系   _ 046

一、两个约束条件下的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   _ 047

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相似现象   _ 048

三、一场战争引发的战略转变   _ 049

四、农村改革的动因是政府退出   _ 051

五、改革开放的成果:三个重大制度的转变   _ 053

六、中国有第三条道路吗?   _ 055附:讨论   _ 056

第五章 中国能再争取 20年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吗?   _ 060

一、冷战以后美国的战略调整   _ 061

二、从国际冲突的历史解构西方现代化   _ 073

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_ 076

四、守拙:重大国际变局下的唯一选择   _ 078

附一:中国改革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_ 089

一、中国制度与西方式的私有化制度不同的历史根源   _ 089

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危机的成因   _ 093

三、 20世纪 90年代的改革与发展   _ 105

附二:国家资本再分配与民间资本再积累 _ 116

一、国家工业化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 _ 121

二、中国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比较

分析 _ 128

三、国家资本再分配是民间资本再积累的基础 _ 134


第二部分 “三农”问题:百年回望与新世纪展望

第六章 我的困惑   _ 119

一、怎么理解中国在遍地小农经济的条件下追求农业现代化?   _ 120

二、农业经济科学是伪科学?   _ 122

第七章 世纪之交的“三农”问题   _ 125

一、 16年的试验证伪   _ 129

二、为什么叫“三农”问题?   _ 136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   _ 140

附:提问   _ 142

第八章 “入世”与中国“三农”问题   _ 153

一、题解:“入世”影响的是农业还是“三农”?   _ 153

二、背景:GATT向 WTO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_ 157

三、中国想要加入 WTO的原因   _ 165

四、利弊:WTO与中国“三农”问题的讨论   _ 170

五、选择:应对“入世”挑战的另一套政策   _ 186

附:现场问答   _ 198

第九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大政策   _ 203

一、“今天的你我重复昨天的故事”   _ 203

二、“五大政策”解决“三农”问题   _ 209

第三部分 若干重要问题的去意识形态化讨论

第十章 集建入市的交易成本与垫底制度   _ 215

一、交易成本决定土地制度   _ 215

二、土地现在是并且将越来越是农民的保障   _ 220

三、土地基本制度不能轻易言动   _ 222

第十一章 “非典”引发的危机与改革   _ 225

一、回顾过去:为了不再意识形态化地讨论“非典”   _ 225

二、在危机发生时,*有效的应急防范体制   _ 227

三、“后 SARS”的讨论:改革机会与方向   _ 229

附:问答   _ 234

第十二章 财政支农的概念和问题   _ 237

一、澄清概念   _ 237

二、中国“入世”以后的问题在哪里?   _ 244

三、“分盘子”体制:导致乡村公共负债问题的罪魁祸首   _ 247

四、财政支农的台湾经验   _ 250

第十三章 找不到大学,找不到教授   _ 253

一、为什么教育投资在中国会有比较高的回报?   _ 254

二、投资教育领域的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   _ 255

三、终极困境   _ 256

第十四章 浅谈时尚话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_ 257

一、从背景提问:美国的金融危机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否有关   _ 257

二、分析:西方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_ 258

三、中国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问题   _ 260

第十五章 农村财税、金融改革和贫困问题   _ 263

一、关于中国农村的税费改革问题   _ 263

二、关于农村的合作金融问题   _ 270

三、关于西部农村贫困问题   _ 274

第十六章 面向小农经济的资金、市场与政策问题   _ 276

一、银行商业化改革与农户资金需求高度分散的相悖   _ 276

二、农村市场的成功与困境   _ 279

三、适宜小农经济和中国国情的政策思路   _ 281

第十七章 西部开发的两个思路   _ 284

一、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放   _ 284

二、西部应该争取的政策   _ 286

第十八章 毕节扶贫开发   _ 288

一、扶贫投资与财政体制问题   _ 289

二、基层组织薄弱与制度空白问题   _ 290

三、资源短缺与需求约束问题   _ 292

四、四点建议对症下药   _ 293


展开全部

节选

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 印度喀拉拉邦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一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喀拉拉的劳动力价格在当地是低的,但由于有l/3的劳动力就近流动到海湾产油国打工,因此喀拉拉本地的劳动力价格被拉高了。如果进一步做国际比较,印度的劳动力价格不如中国低。有调查证明,中国沿海地区的低层劳动力价格10年没有上涨。这是因为,中国农村的劳动年龄人口有5亿,实际上大多数农业劳动是由半劳力承担的,因此,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这就导致市场条件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劳动者也因此根本没有条件建立能够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地位。于是,农村流动打工的人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沿海企业也从来不支付中西部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可见,其他国家不可能在劳动力价格上与中国相比。 我们应该进一步看到,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问题上,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有资本输入、输出的矛盾,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矛盾。比如我2000年11月在墨西哥访问时了解到,那里的知识分子就强烈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因为墨西哥的普通劳动力价格比中国高 3 倍,在一般商品的生产中它就竞争不过中国。 所以,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互相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几乎都反对WTO,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在与印度朋友的座谈会上,他们质问我,中国为什么那么强烈地要求加入WTO。他们的问题其实不确切,应该问到底是中国的哪部分人如此强烈地要求加入。 如果真正实现了全球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市场的作用就当然会把*过剩的要素价格降到*低。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劳工价格与他们的生存条件都会同一化到*低程度。这个规律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明显表现。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约束下,绝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价格不仅是在下降的,而且已经降到*低水平了;不仅如此,人们发现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劳动力的价格之低也是一样的。 在中国,*显著不同的,其实是城乡人口的收入差别。*近20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的确已经大规模发生,但是,它并非现在才发生的。从 19 世纪中叶到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就已经是面向全球的开放经济了。由于工业化加快,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因此,农业商品化过程对农村社会结构的解体造成的压力是长期的、客观存在的。这和现在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至少在现象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资本全球化的同时,资本也把自然资源的价格压低,这样才能在资源资本化的进程中变成资本的增量收益。因为,资源价格压低之后产生的任何利益,亦即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收益,大部分都是被大资本所占有的。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发生的大城市超前繁荣、传统农区却难免衰败的趋势,就是这个规律的作用使然。

作者简介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先后承担多个国家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