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308219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301308219 ; 978-7-301-30821-9
本书特色
2017年普利策奖决选佳作! 获誉“近十多年来美国独立战争研究领域至关重要的作品之一”! 粉碎美利坚建国神话的良心之作,完整披露被刻意掩盖两百余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真相! 一部厚重之作,解答一个存在多年的历史谜团:北美殖民地为何能够在独立战争中击败船坚炮利的大英帝国?
内容简介
《友军:法国救星、西班牙援兵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是一部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主题的精彩历史作品,原著跻身2017年普利策奖历史类决选名单三甲之列。 作者搜集、整理、分析了大量一手史料,为广大读者叙述了一个足以戳破“美国建国神话”的真实故事。 多年来,以乔治?班克罗夫特为代表的“美国例外主义”主流史观,宣扬的是美利坚这座“山巅之城”的与众不同,而这种独特性在建国过程中的体现,即是国父们带领民众,浴血奋战,很终击败了强大的大英帝国,取得独立。 本书作者费雷罗直言前述观点是一种神话,“所谓北美军队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殖民地属性,单枪匹马地打赢了这场革命战争并很终获得独立,这作为一种拟制的神话,从根本而言,绝不正确,更不合适”。在他看来,“真实的故事,绝非自给自足的英雄史诗……没有法国的支持,缺少西班牙的帮助,北美就无法赢得独立”。 本书基于扎实客观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纠正“美国例外主义”主流史观固有偏见,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认识美国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序言 永世不忘
**章 走向战争
第二章 鸿商巨贾
第三章 国之重臣
第四章 普通一兵
第五章 勇敢水手
第六章 聚沙成塔
第七章 渐入佳境
第八章 和平之路
第九章 不朽传奇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节选
1776年,费城,仲夏的一天。北美独立运动,时值临盆前的阵痛期。托马斯·杰斐逊亲自执笔,开始草拟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重要公文。“第二届大陆会议”希望藉此从法、西两国获得高举战火的北美殖民地亟需之奥援。对英用兵此去一年有余,但战局堪忧。大陆军刚刚在加拿大及长岛等地遭遇惨败,并从纽约城狼狈溃逃,“城头变幻大王旗,”现在那里已是英军将领威廉·豪的盘踞之地。如若不将英国宿敌——法、西两国——拉到自己这边,由其直接干预,北美殖民地将无论如何都无法压倒兵力占优的英国陆、海军而打赢这场独立战争。 独立革命之火种,几年之前便已悄然四布。到了1763年,随着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成功压制法、西等敌对势力,伦敦方面旋即开始针对北美殖民地加征各种苛捐杂税,并设立诸多出口限制,旨在提高保护费的价码,但北美人民却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自己没有像正常英国人一样,被赋予对上述问题的发言权。北美人民的抗争行动愈演愈烈,*终打响了“莱克星顿的枪声”,并随即连锁引发“邦克山之战”以及“波士顿之围”。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北美居民依然幻想着能够与英媾和。但1776年初,英王乔治三世悍然拒绝了上述和平诉求,直接将其定性为反叛行径,并雇佣来自“黑森—卡塞尔”、“黑森—哈瑙”,以及“布伦瑞克”等德意志邦领的成建制外籍兵团予以镇压。大陆会议代表面对来势汹汹的“黑森佣兵”,尤为焦虑,开始酝酿彻底摆脱英国统治,“宣布殖民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北美殖民地方当局纷纷派遣代表参与大陆会议,要求“立即摆脱英国的桎梏,”不再继续效忠英王。一年前爆发的这场本意迫使祖国承认自身应有权利的武装冲突,现在,已经演变为一场谋求独立的全面战争。 问题在于,这个赤婴之国,尚在嗷嗷待哺之际,便开始通过武力反抗英国统治。正像叛逆的少年,一文不名便愤而离家那般。完全没有海军不说,火炮也少得可怜,衣衫褴褛的陆军,或者说民兵,连现代战争*基本的物资——火药——都捉襟见肘。“邦克山之战”偃旗息鼓后不久,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曾坦言,“每名大陆军士兵所装备的火药量,尚不够打响五枪。全世界都一头雾水,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很少开炮。理由很简单,实在负担不起”。总而言之,此时的北美殖民地,迫切希望法国与西班牙能够直接介入,毕竟,只有这两个国家,有能力直接对英开战,并将英国舰队引入大洋,挫其锐气,让北美沿海地区得以摆脱重压,获得喘息之机。 虽然北美独立战争刚一打响,法、西两国便开始了秘密支援,但事实证明,对如此规模的高烈度战争而言,这点援助实属杯水车薪。既然路易十六及卡洛斯三世都不好在英国内战中明确表态、选边站队,北美殖民地已然别无他法,只能宣布自己也是对抗法、西公敌的独立之国。出自杰斐逊之手的这份文件,清楚无误地写明,“我们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现在是,而且按公理也应该是,独立自由的国家,”其实是在迫切地请求法、西两国,与北美大陆的人民,并肩作战。这份文件后来于7月4日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得到批准,成为后人所熟知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更是一份“需要仰仗法国(以及西班牙)之宣言”。 …… 如今,每到7月4日,美国所庆祝的独立纪念日,多少有些托伪之嫌。与《独立宣言》有关的经典话语一般可以表述如下:对英国持续通过有失公允之恶法,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不赋予殖民地人民适当代表权的行径,北美各殖民地已忍无可忍。第二届大陆会议经过投票,决定用书面文件的方式,向英王乔治三世说明独立之义理,向全世界宣告北美殖民地扯旗造反的正当性。但《独立宣言》背后的真相,却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位英王,早就对此信息心知肚明,正如其在1775年10月告知议会的那样,这场叛乱“摆明了是要缔造一个独立王国”。这份文件的真正目的,甚至都不是以独立大业将北美各殖民地团结在一起,毕竟各殖民地已经指示各自派驻大陆会议的代表,准备“散伙”公投。相反,写《独立宣言》的目的,旨在向法国及西班牙寻求奥援。 通过正式文件宣告国家独立的做法本身,前所未闻。长久以来,希望摆脱他国统治的一方,根本不会用笔头子夸夸其谈,千言万语,比不上一枪一弹。刚刚发生的适例,便是1755年“科西嘉共和国”(Corsican Republic)从“热那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enoa)独立出来的事件。科西嘉领导人巴斯夸·帕欧里(Pasqula Paoli)并未印发什么宣言,而是直接宣布独立,并组建了政府。对此,北美殖民地当然比谁都清楚,他们甚至还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命名为“帕欧里”以志纪念,而这里,后来也成为对英血战的修罗场。在此之前,“荷兰共和国”(The Dutch Republic)在争取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八十年鏖战过程中,除了一份被称之为《誓绝法案》(the Act of Abjuration)的文件之外,再无其他任何书面声明。而《誓绝法案》也只不过是宣布放弃对西班牙国王的个人效忠而已,算不得一个新国家的独立宣言。 尽管在宣告国家主权方面可谓史无前例,但《独立宣言》,却绝对算不上北美人民首份旨在加速战争进程的檄文。作为一项发端自英国的法律惯习,宣言一直都在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关系中)被用来表达制定者的意图,或者宣告新政策的制定。宣言的起草,绝非单纯地昭告天下或留档备查,而是需要字斟句酌,以期影响特定受众,从而达成特定目标。例如,面对英国1774年借由《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对马萨诸塞所施加的严苛经济惩罚措施,**届大陆会议就通过了诸多宣言与决议,以及致英国及其他英属殖民地的公开信,甚至还撰写了呈交英王的请愿书,意在鼓动新一届英国议会对北美殖民地的诉求能够采取更加温和的态度,同时呼吁英王直接行使否决权,以改变上述恶意满满的敌视立法。 随着改变立法或议会态度的尝试无果而终,到了1775年,局面变得一触即发。第二届大陆会议认为,责任完全应由英国议会及英王麾下诸大臣承担,遂指定了一个三人委员会,其中就包括托马斯·杰斐逊,并由其负责撰写《采取武力之理由及必要性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Causes and Necessity of Taking Up Arms),一方面说明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坚信必须通过战争捍卫自由,同时还要表明寻求双方和解的*终目标。尽管宣言起草者声称,此举意在“向世界发出*崇高之正义吁求,”但显而易见,宣言苗头直指乔治三世,目的还是让其改弦更张,让手下的大臣通过“合理的条款”与殖民地进行协商,唯如此,才能避免“内战之惨祸”。但这一诉求,以及与其同时发出的《橄榄枝请愿书》( Olive Branch Petition),遭到英王乔治三世的断然拒绝。等到1775年岁末,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气氛陷入战和两难的绝境,和谈显然已不再是选项,但问题在于,他们全然看不到通往成功独立的可行道路。 1776年初,终于打破僵局的,并非当时在宾州议会的辩论过程中挥斥方遒的百龙智者,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并几近破产,一年前才刚刚从伦敦迁居费城的报人。花了很短的时间,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就从茶坊酒肆的街谈巷议间准确把握了为某些政治人物私下腹诽的明确结论:迄今为止,大陆会议所发表的所有决议或申告,无一不令局势更加恶化。造成殖民地种种不幸遭遇的罪魁祸首,就是乔治三世本人,而非其手下的什么大臣或者英国议会。因此,无论如何祈求英王,都于事无补,只有完全脱离英国,而非委屈求和,才是确保北美荣景之通途。如此冷静、明晰的逻辑推演,还让潘恩得出了第二个结论:独立,只能通过武力手段才能实现。而这必须仰仗法国与西班牙鼎力相助。能否如愿,完全取决于北美殖民地是否能够以书面形式宣布自己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从英国完全独立。 …… 认为北美军队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殖民地属性,自给自足地打赢了这场革命战争并*终获得独立,作为一种拟制的神话,从根本上而言绝不正确,更不合适。早在北美独立战争正式打响,甚至连北美殖民地人民自己都不知道这场革命运动可能会引发独立战争之前,法国和西班牙便开始提供援助。1815年,约翰·亚当斯在写给杰斐逊的信中,将革命与独立战争联系起来,“所谓革命,究竟何意?一场战争?革命,只不过是革命所引发的结果”。诚如亚当斯的解释,“七年战争”之后,因为英国方面在处理北美殖民地问题时屡屡犯错,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然而,对此问题,西班牙与法国早已心知肚明。《1763年巴黎合约》刚一签订,法西两国的重臣便已预估到北美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将会引发下一场战争。为此,他们各自派遣谍报人员,密切把握革命动向,同时未雨绸缪,大肆建造战舰,为日后与英国的海战做准备。 当独立战争*终爆发时,甚至在《独立宣言》呼吁其施以援手之前,法国和西班牙便严阵以待,从未缺席任何关键阶段。战争伊始,这两个国家通过商人间的私下渠道,向北美提供援助,后来,随着冲突不断升级,两国开始通过海路运输公开向北美叛军提供支持。甚至在《独立宣言》起草前,法国的志愿者及军火已纷至沓来。与此同时,西班牙方面则始终向西线作战的北美武装力量提供弹药补给。*终,北美军队使用的武器,有百分之九十来自海外。法国及西班牙方面提供的超过现值三百亿美元的资金,确保了独立战争之火没有中途熄灭。法西两国为赢得北美独立战争所作贡献,还远远不止提供武器金钱。1778年法美盟约的签署,消除了英国在北美沿海的军事优势,等到1779年西班牙方面参战,这场局部冲突已转变为全球战争。法西两国的介入削弱了英国的军力,动摇了英国的意志,*终迫使其正式认输。 …… 真实的故事,绝非自给自足的英雄史诗,美国之诞生,乃是各国合纵连横,共抗强敌的核心篇章。没有法国的支持,北美就无法赢得独立,而缺少了西班牙的帮助,法国也无法成功。
作者简介
拉里·费雷罗 | Larrie D. Ferreiro,美国畅销书作家、军事史学者。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科技史博士学位。曾先后服役于美国海军、美国海岸警卫队及美国国防部逾三十年,曾作为互换工程师赴法国海军效力。目前执教于乔治·梅森大学(弗吉尼亚州),以及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新泽西州),讲授历史学与工程学。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