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 ISBN:97875201220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20122085 ; 978-7-5201-2208-5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1、从丝路草原地带、丝路绿洲地带、丝路陆海交汇地带三个板块来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在丝路文明交往中所结成的“丝路天然伙伴关系”。2、通过丝路古道、驿站、古城的历史变迁来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在丝路文明交往中所拥有的丝路地缘优势。3、通过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来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在丝路文明交往中所形成的“经文互促、互利共赢”的丝路交往范式。选题价值:1、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地缘历史关系,旨在进一步深化研究我国周边外交尤其是西部周边外交,故本选题将对我国经略周边战略极具现实价值。2、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文明交往范式,旨在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及其“重点项目”的研究,故本选题将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极具战略意义。3、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提供历史经验与佐证,故本选题将对“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极具学术价值。创新之处:1、选题新。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丝路历史关系,旨在凸显基于“地通、路联、人交往”所形成的“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的地缘环境,探索不同丝路地带间开展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的特质、规律、路径、经验等,进而为“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2、材料新。打破以往学界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历史的既定阐释框架,从三个不同丝路地带间经贸与人文两大领域的互动切入来研究丝路核心地带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丝路文明交往及地区国家成长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与现实影响,进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新的学理支撑。3、观点新。研究中国新疆周边地区的“丝路天然伙伴关系”,旨在通过地缘经贸关系与地缘人文关系的实证研究来揭示丝路文明交往规律,剖析丝路文明交往范式,以及探讨“丝路命运共同体”等,进而为建设“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借鉴。
目录
上编丝路绿洲地带的天然伙伴关系
**章丝路绿洲商道/019
**节撒马尔罕及其周边的丝路古城/021
第二节布哈拉及其周边的丝路古城/025
第三节丝路绿洲地带的主要商道/028
第二章丝路绿洲经贸往来/041
**节粟特商人对丝路贸易的多重影响/041
第二节绿洲丝路的物产交流/051
第三章丝路绿洲人文交流/058
**节张骞“凿空”之举与丝路文明交往/058
第二节怛罗斯之战人文效应探析/064
第三节赛典赤兴办儒学与“儒伊文明”对话传统的形成/068
中编丝路草原地带天然伙伴关系
**章历史上的草原丝绸之路/079
**节金玉之路/079
第二节丝绸与毛皮之路/081
第三节茶叶之路与大黄之路/096
第二章丝绸之路草原地带的经贸往来/104
**节争夺丝路贸易权的实证分析/104
第二节草原丝路贸易流动性探梳/108
第三节草原丝路的物产交流/119
第三章草原丝路的人文交流/126
**节和亲的人文效应/126
第二节包容的宗教信仰体系/137
第三节开放的礼俗互鉴传统/140
下编丝路海陆交会地带的天然伙伴关系
**章海陆交会地带的丝路古道/153
**节东西交通的重要枢纽——帕米尔/154
第二节南北交通的必经孔道——开伯尔山口/161
第三节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印巴海港/171
第二章海陆交会区的丝路贸易往来/177
**节贵霜帝国的经贸贡献/178
第二节阿拉伯商人的陆海贸易/185
第三节海陆交会区的丝路物产交流/191
第三章海陆交会地带的人文交往/195
**节法显开辟海陆连通的历史意义/198
第二节玄奘对丝路文明对话的深远影响/205
第三节丘处机一言止杀的情怀/210
结语/213
参考文献/214
后记/224
节选
《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正是由于张骞做出的突出贡献,司马迁评价道:“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①“凿空”一词,是指张骞通过一己之力正式开辟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道路,这为汉朝与西域诸国的交流提供了可能。这条道路上规模化的人文交流自此开始,这不仅沟通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人文交流,也带动了经贸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张骞通使西域后,包括天马、苜蓿、葡萄在内的产品也纷纷东传。而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以及丝织品的西传,也进一步丰富了西域各国的物质生活。 张骞**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在于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其间被匈奴扣留,但依然没有忘却使命,趁匈奴内乱逃出,前往大月氏,但并未得到大月氏的积极回应。张骞在被迫返回汉朝途中于此被匈奴扣押,随后又设法逃出了匈奴控制,返回汉朝。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长达十余年之久。但张骞不辱使命,不忘使命,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先河。 相对于**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准备更加充分,从而较为顺利地到达乌孙之地。但由于乌孙依然畏惧匈奴的势力,因此张骞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在此后的时间内,张骞深入西域诸国,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认识。同时派副使进一步加强同西方世界的联系,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个与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友好交往的使者。作为张骞之后的中国人,逐渐开始接触到中原王朝势力范围之外的地区、人民,这有助于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张骞之于中国,实属“开眼向西望”的**人。同时,张骞开辟的道路,使得日后丝绸之路的开辟成为可能,为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商品往来和技术交流提供了可能性,这从根本上密切了中国同中亚地区的商业联系和人文交流。 作为中国历史上**位官方派出出使中亚地区的使者,张骞两次出使中亚的外交活动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友好交流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此,中国与中亚地区友好往来,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中国与中亚各族人民通过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为人类的共同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为官方交往的先驱,张骞出使西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即是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丝绸之路上流传的*宝贵的精神。每一位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使者乃至游客,都会经历严酷的生理考验以及心理煎熬,能够战胜这种困难的每一位普通人,都展现了强者之姿。而张骞以爱国之心为支撑,完成了两次出使西域的使命,这前无来者的创举已经载人史册。更为重要的是,张骞始终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并没有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这赢得了包括西域诸国在内的尊重。更进一步而言,张骞的爱国精神是将中原王朝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构想传达至西域各国,但并未强迫西域各国必须接纳,同时,张骞的外交创举,使得汉朝在西域地区得以推行符合自身利益且互惠共赢的政策。丝路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但爱国的基础是互相尊重。这种互相尊重又会进一步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由此产生的合作共赢精神始自张骞,一直延续至今。 ……
作者简介
马丽蓉,女,教授,1966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博士后。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等,以及中国高校“一带一路”影响力人物。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常务副主编。学术专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等赢得学界好评,主讲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阿文明交往史”备受关注,主编的《丝路新篇:中阿合作论坛十周年论文集》获得好评,目前主编的《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于2017年3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陆续推出。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走向海洋
¥17.1¥5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38.9¥48.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6.0¥35.0 -
决战华东-华东解放战争实录
¥16.7¥45.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平)邓小平时代
¥62.6¥8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新政治科学
¥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