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辑要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辑要

1星价 ¥55.3 (7.0折)
2星价¥55.3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532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13253239 ; 978-7-5132-5323-9

本书特色

孙光荣教授,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医药文化学者和中医教育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第五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

内容简介

孙光荣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第五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我国有名中医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医药文化学者和中医教育家。本书选编了孙光荣教授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临床学术论文共52篇,收集孙老内科、妇科、肿瘤科等疑难杂症临证验案63例。按其内容和性质分为5类,涉及临证思维、临证经验、临证用方、临证用药、临证医案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临床医师和中医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目录

临证思维 临证思想初探 一、、洞中肯綮,燮和天下 二、胸中甲兵,调和阴阳 三、执两用中,和而不同 四、大中至正,心平气和 “中和”学术思想概述 一、临证观 二、未病观 三、养生观 论中医临床医学“六难 一、诊断指标难以自身客观化、精细化、标准化 二、临床路径、治疗方案难以规范化、标准化 三、治疗方剂难以格式化,剂量难以标准化 四、临床用药难以优选 五、临床疗效的评定难以客观化、标准化 六、中医药学难以国际化 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一、个性化的辨证论治 二、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 三、人性化的治疗方法 四、多样化的干预手段 五、天然化的用药取向 论中医药学的六大优势 一、临床疗效确切 二、用药相对安全 三、服务方式灵活 四、费用比较低廉 五、创新潜力巨大 六、发展空间广阔 中医辨治六步程式 一、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源远流长 二、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司外揣内 三、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中医辨治六步程式 论中西医学文化的比较 一、学科属性 二、医学模式 三、诊疗思维 四、发展特点 五、治疗特点 论“观其脉证 一、辨证元素记心中,四诊*重基本功 二、望诊本是**诊,观其有否精气神………℃ 三、目鼻舌甲需仔细,闻问详参辨假真 四、脉探生死与逆顺,再参数据诊如神 论“知犯何逆 一、主症切入莫彷徨,首先明辨阴与阳 二、表里要辨脉与舌,寒热要询便与汗 三、虚实须问眠纳泄,痛问喜按不喜按 四、逆顺必观纳和出,生死凭脉看神光 五、脏腑经络与时令,新病旧疾细参详 六、风寒暑湿燥火虫,痰瘀郁毒食性伤 七、审症求因明主从,知犯何逆必显彰 论“随证治之 一、经方本是万方宗,方证相符立见功 二、时方多是古验方,究明方旨古今通 三、师承验方有奇效,东南西北不相同 四、自拟新方要有据,切勿杂糅乱糊弄 五、先定治则与治法,君臣佐使井然从 六、*忌滥伐无过者,扶正祛邪要适中 七、须知专病有专药,从顺其宜力更雄 论“新一代中医临床骨干必须做到四精 一、精读经典,一本垫底旁通诸家 二、精通临证,一科独秀旁通诸证 三、精研师学,一师全承旁通诸派 四、精工授受,一术贯通旁通诸术 临证经验 临证经验浅析 一、重视经典,推崇《中藏经》,示人以规矩准绳 二、临证倡导中和,擅用“对药”“角药 论治经验 一、乳腺增生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三、肝硬化 四、血吸虫病 五、胃息肉 六、胃溃疡 七、慢性萎缩性胃炎 八、胆囊良性疾病 九、肺纤维化 十、宫颈炎 十一、慢性肥厚性喉炎、喉角化症、喉乳头状瘤 十二、慢性皮肤溃疡、瘘管、长期受摩擦的瘢痕 十三、色素痣 十四、肠息肉 十五、黏膜白斑 十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十七、Barrett食管 临证用方 临证用方思路 一、妙选方,巧化裁,井然有序 二、施对药,遣角药,平治权衡 经方化裁 一、小柴胡汤(《伤寒论》) 二、小建中汤(《伤寒论》) 三、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四、理中丸(《伤寒论》) 五、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六、白头翁汤(《伤寒论》) 七、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八、肾气丸(《金匮要略》) 九、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十、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十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临证用药 对药 一、龙骨、牡蛎 二、杜仲、川牛膝 三、蔓荆子、藁本 四、白茅根、车前子 五、石菖蒲、郁金 六、天麻、石决明 七、金樱子、车前子 八、小茴香、荔枝核 九、枳壳、厚朴 十、山药、薏苡仁 十一、郁金、佩兰 十二、桑寄生、何首乌 十三、陈皮、半夏 十四、茯神、炒酸枣仁 十五、蒲公英、金银花 十六、谷精草、密蒙花 十七、炒酸枣仁、制远志 十八、熟地黄、生地黄 十九、乳香、没药 二十、九节菖蒲、磁石 二十一、墨旱莲、女贞子 角药(三联药组) 一、角药(三联药组)配伍特色 二、常用角药(三联药组) 三、、角药(三联药组)临床应用 其他用药思考 一、人参与“中和”学术思想 二、原生中药材新晃龙脑研发战略 临证医案 一、冠心病 二、风心病 三、高血压 四、脑梗死 五、咳嗽 六、哮喘 七、梅核气 八、顽固性头痛 九、失眠 十、精神分裂症 十一、抑郁症 十二、胃脘痛 十三、腰痛 十四、泄泻 十五、肝硬化失代偿期 十六、尿毒症透析失衡综合征 十七、皮肤瘙痒症 十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九、痞格证 二十、肾囊风 二十一、带下 二十二、月经不调 二十三、崩漏 二十四、闭经 二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二十六、习惯性流产并先兆流产 二十七、子宫肌瘤 二十八、乳腺增生 二十九、乳腺纤维瘤 三十、肺癌 三十一、食管癌 三十二、甲状腺癌 三十三、直肠癌 三十四、卵巢癌
展开全部

节选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医药文化学者和中医教育家,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本书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诠释了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学可用,值得我辈继承和学习。

作者简介

何清湖,男,1965年11月生,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专业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和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健康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男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社科湖南中医药文化研究首席专家。主编学术专著、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黎鹏程,男,1970年10月出生,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及中医心病病机理论与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7篇,参编著作18部,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13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