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458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5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030345868 ; 978-7-03-034586-8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教程》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分析化学教程》共20章,包括分析化学概论、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测量中的样品采集与制备、化学分析法概论、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法小结、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仪器分析法概述、原子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基础、气相与液相色谱法、其他分析方法简介(包括质谱分析法、热分析与有机元素分析、生物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材料分析)。
目录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及缩写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
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1.3 分析化学的发展 2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1.2.1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1.2.2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3
1.2.3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3
1.2.4 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3
1.2.5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3
1.3 分析过程 4
1.3.1 分析项目的任务和要求 4
1.3.2 分析方法的选择 4
1.3.3 分析样品的采取与处理 5
1.3.4 化学分离、富集与掩蔽 5
1.3.5 分析测定与结果的处理 5
1.4 分析化学文献 5
1.4.1 丛书、大全、手册和教科书 6
1.4.2 辞典与字典 7
1.4.3 期刊与文摘 7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l1
2.1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l1
2.1.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l1
2.1.2 定量分析中数据处理 l7
2.1.3 测量结果的表述方法 l8
2.2 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26
2.2.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26
2.2.2 标准分析方法与分析方法标准化 26
2.2.3 实验室内质量保证 27
2.2.4 实验室间质量保证 34
2.2.5 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35
思考题与习题 36
第3章 分析测量中的样品采集与制备 39
3.1 分析试样的采取 39
3.1.1 取样步骤与基本原理 39
3.1.2 取样的基本操作方法 39
3.2 分析试样的分解 41
3.2.1 无机物的分解 41
3.2.2 有机物的分解 43
3.3 分析试样的制备 44
思考题与习题 45
第4章 化学分析法概论 46
4.1 化学分析概述 46
4.1.1 常用术语 46
4.1.2 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46
4.1.3 化学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 48
4.1.4 滴定曲线 48
4.1.5 滴定分析中的终点指示方法 49
4.1.6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50
4.2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51
4.2.1 标准物质 51
4.2.2 基准物质 52
4.2.3 标准溶液 53
4.3 化学分析法中的计算 55
4.3.1 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 55
4.3.2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56
思考题写习题 60
第5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62
5.1 酸碱质子理论 62
5.1.1 酸碱的定义 62
5.1.2 酸碱反应 62
5.1.3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63
5.1.4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63
5.2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64
5.2.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64
5.2.2 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65
5.3 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68
5.3.1 强酸(强碱)溶液pH的计算 68
5.3.2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68
5.3.3 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70
5.4 酸碱缓冲溶液 71
5.4.1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71
5.4.2 缓冲指数与缓冲范围 73
5.4.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75
5.5 酸碱指示剂 75
5.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75
5.5.2 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77
5.5.3 混合指示剂 77
5.6 酸碱滴定法 78
5.6.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78
5.6.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79
5.6.3 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可行性判据 81
5.6.4 终点误差 81
5.7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83
5.7.1 多元弱酸(碱)分步滴定及准确滴定的可能性 83
5.7.2 指示剂的选择 83
5.7.3 混合酸(碱)的滴定 84
5.7.4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84
5.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85
5.8.1 混合碱的分析 85
5.8.2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86
5.8.3 极弱酸(碱)的测定 86
5.8.4 某些无机物含量的测定 87
5.8.5 非水溶液中的酸贼滴定简介 88
思考题与习题 88
第6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91
6.1 概述 91
6.1.1 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剂 91
6.1.2 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91
6.1.3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92
6.2 配位平衡 93
6.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93
6.2.2 配位剂的质子化常数 94
6.2.3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95
6.3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96
6.3.1 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96
6.3.2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99
6.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00
6.4.1 配位滴定曲线 100
6.4.2 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 101
6.5 配位滴定指示剂 103
6.5.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03
6.5.2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103
6.5.3 金属指示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04
6.5.4 常用金属指示剂 105
6.6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106
6.6.1 终点误差 106
6.6.2 准确滴定的条件 107
6.7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08
6.7.1 控制溶液的酸度 108
6.7.2 采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111
6.7.3 预先分离干扰离子 113
6.7.4 采用其他滴定剂 113
6.8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114
6.8.1 直接滴定法 114
6.8.2 返滴定法 114
6.8.3 置换滴定法 115
6.8.4 间接滴定法 115
思考题与习题 117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19
7.1 氧化还原平衡 119
7.1.1 电极电位方程和条件电位(势) 119
7.1.2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20
7.1.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23
7.1.4 氯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125
7.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126
7.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26
7.2.2 氧化还原指示剂 129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131
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31
7.4.1 高锰酸钾法 132
7.4.2 重铬酸钾法 134
7.4.3 碘量法 135
7.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38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39
思考题与习题 143
第8章 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法小结 145
8.1 银量法 145
8.1.1 基本原理 145
8.1.2 指示终点的方法 146
8.1.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49
8.2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50
8.2.1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50
8.2.2 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 150
8.2.3 盐酸丙卡巴肼的含量测定 151
8.3 沉淀滴定法中的计算 151
8.4 滴定分析法小结 152
思考题与习题 153
第9章 重量分析法 156
9.1 重量(称量)分析法的分类与特点 156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56
9.2.1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157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57
9.3 沉淀重量法概述 160
9.3.1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60
9.3.2 沉淀的形成机理及条件 161
9.3.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62
9.4 沉淀条件的控制 163
9.4.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3
9.4.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3
9.4.3 均匀沉淀法 164
9.5 沉淀剂的选择和有机沉淀剂 164
9.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165
9.5.2 有机沉淀剂的类型与应用 165
9.6 沉淀重量法的应用 166
9.7 沉淀重量法测量结果的计算 167
思考题与习题 168
第10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171
10.1 分析科学与分离科学 171
10.2 沉淀分离法 172
10.2.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172
10.2.2 有机试剂沉淀分离 173
10.2.3 共沉淀分离与富集 173
10.3 溶剂萃取分离法 174
10.3.1 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 174
10.3.2 萃取率与分配比的关系 174
10.3.3 重要的萃取体系 174
10.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75
10.4.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分类 175
10.4.2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77
10.4.3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 177
10.4.4 离子交换分离的应用 178
10.5 其他分离方法简介 179
10.5.1 层析分离法 179
10.5.2 膜分离法 180
10.5.3 浮选分离法 180
10.5.4 毛细管电泳法 181
10.5.5 色谱法 182
思考题与习题 182
第11章 仪器分析法概述 183
11.1 仪器分析的内容与分类 183
11.1.1 仪器分析的概念与地位 183
11.1.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183
11.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184
11.1.4 仪器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 184
11.1.5 仪器分析的分类 185
11.1.6 分析仪器的组成 186
11.2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187
思考题与习题 187
第12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 188
12.1 原子光谱分析法导论 188
12.1.1 电磁辐射 188
12.1.2 原子光谱基本理论 188
12.1.3 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191
12.2 原子发射光谮法 191
12.2.1 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 191
12.2.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91
12.2.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 193
12.2.4 发射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 198
12.2.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201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
12.3.1 概述 202
12.3.2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 202
12.3.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 204
12.3.4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干扰及抑制 207
12.3.5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技术 208
12.3.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10
思考题与习题 211
第13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21
前言
主要符号及缩写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
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1.3 分析化学的发展 2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1.2.1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1.2.2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3
1.2.3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3
1.2.4 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3
1.2.5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3
1.3 分析过程 4
1.3.1 分析项目的任务和要求 4
1.3.2 分析方法的选择 4
1.3.3 分析样品的采取与处理 5
1.3.4 化学分离、富集与掩蔽 5
1.3.5 分析测定与结果的处理 5
1.4 分析化学文献 5
1.4.1 丛书、大全、手册和教科书 6
1.4.2 辞典与字典 7
1.4.3 期刊与文摘 7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l1
2.1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l1
2.1.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l1
2.1.2 定量分析中数据处理 l7
2.1.3 测量结果的表述方法 l8
2.2 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26
2.2.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26
2.2.2 标准分析方法与分析方法标准化 26
2.2.3 实验室内质量保证 27
2.2.4 实验室间质量保证 34
2.2.5 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35
思考题与习题 36
第3章 分析测量中的样品采集与制备 39
3.1 分析试样的采取 39
3.1.1 取样步骤与基本原理 39
3.1.2 取样的基本操作方法 39
3.2 分析试样的分解 41
3.2.1 无机物的分解 41
3.2.2 有机物的分解 43
3.3 分析试样的制备 44
思考题与习题 45
第4章 化学分析法概论 46
4.1 化学分析概述 46
4.1.1 常用术语 46
4.1.2 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46
4.1.3 化学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 48
4.1.4 滴定曲线 48
4.1.5 滴定分析中的终点指示方法 49
4.1.6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50
4.2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51
4.2.1 标准物质 51
4.2.2 基准物质 52
4.2.3 标准溶液 53
4.3 化学分析法中的计算 55
4.3.1 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 55
4.3.2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56
思考题写习题 60
第5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62
5.1 酸碱质子理论 62
5.1.1 酸碱的定义 62
5.1.2 酸碱反应 62
5.1.3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63
5.1.4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63
5.2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64
5.2.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64
5.2.2 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65
5.3 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68
5.3.1 强酸(强碱)溶液pH的计算 68
5.3.2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68
5.3.3 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70
5.4 酸碱缓冲溶液 71
5.4.1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71
5.4.2 缓冲指数与缓冲范围 73
5.4.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75
5.5 酸碱指示剂 75
5.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75
5.5.2 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77
5.5.3 混合指示剂 77
5.6 酸碱滴定法 78
5.6.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78
5.6.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79
5.6.3 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可行性判据 81
5.6.4 终点误差 81
5.7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83
5.7.1 多元弱酸(碱)分步滴定及准确滴定的可能性 83
5.7.2 指示剂的选择 83
5.7.3 混合酸(碱)的滴定 84
5.7.4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84
5.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85
5.8.1 混合碱的分析 85
5.8.2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86
5.8.3 极弱酸(碱)的测定 86
5.8.4 某些无机物含量的测定 87
5.8.5 非水溶液中的酸贼滴定简介 88
思考题与习题 88
第6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91
6.1 概述 91
6.1.1 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剂 91
6.1.2 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91
6.1.3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92
6.2 配位平衡 93
6.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93
6.2.2 配位剂的质子化常数 94
6.2.3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95
6.3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96
6.3.1 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96
6.3.2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99
6.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00
6.4.1 配位滴定曲线 100
6.4.2 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 101
6.5 配位滴定指示剂 103
6.5.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03
6.5.2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103
6.5.3 金属指示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04
6.5.4 常用金属指示剂 105
6.6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106
6.6.1 终点误差 106
6.6.2 准确滴定的条件 107
6.7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08
6.7.1 控制溶液的酸度 108
6.7.2 采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111
6.7.3 预先分离干扰离子 113
6.7.4 采用其他滴定剂 113
6.8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114
6.8.1 直接滴定法 114
6.8.2 返滴定法 114
6.8.3 置换滴定法 115
6.8.4 间接滴定法 115
思考题与习题 117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19
7.1 氧化还原平衡 119
7.1.1 电极电位方程和条件电位(势) 119
7.1.2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20
7.1.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23
7.1.4 氯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125
7.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126
7.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26
7.2.2 氧化还原指示剂 129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131
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31
7.4.1 高锰酸钾法 132
7.4.2 重铬酸钾法 134
7.4.3 碘量法 135
7.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38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39
思考题与习题 143
第8章 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法小结 145
8.1 银量法 145
8.1.1 基本原理 145
8.1.2 指示终点的方法 146
8.1.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49
8.2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50
8.2.1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50
8.2.2 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 150
8.2.3 盐酸丙卡巴肼的含量测定 151
8.3 沉淀滴定法中的计算 151
8.4 滴定分析法小结 152
思考题与习题 153
第9章 重量分析法 156
9.1 重量(称量)分析法的分类与特点 156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56
9.2.1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157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57
9.3 沉淀重量法概述 160
9.3.1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60
9.3.2 沉淀的形成机理及条件 161
9.3.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62
9.4 沉淀条件的控制 163
9.4.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3
9.4.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3
9.4.3 均匀沉淀法 164
9.5 沉淀剂的选择和有机沉淀剂 164
9.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165
9.5.2 有机沉淀剂的类型与应用 165
9.6 沉淀重量法的应用 166
9.7 沉淀重量法测量结果的计算 167
思考题与习题 168
第10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171
10.1 分析科学与分离科学 171
10.2 沉淀分离法 172
10.2.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172
10.2.2 有机试剂沉淀分离 173
10.2.3 共沉淀分离与富集 173
10.3 溶剂萃取分离法 174
10.3.1 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 174
10.3.2 萃取率与分配比的关系 174
10.3.3 重要的萃取体系 174
10.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75
10.4.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分类 175
10.4.2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77
10.4.3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 177
10.4.4 离子交换分离的应用 178
10.5 其他分离方法简介 179
10.5.1 层析分离法 179
10.5.2 膜分离法 180
10.5.3 浮选分离法 180
10.5.4 毛细管电泳法 181
10.5.5 色谱法 182
思考题与习题 182
第11章 仪器分析法概述 183
11.1 仪器分析的内容与分类 183
11.1.1 仪器分析的概念与地位 183
11.1.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183
11.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184
11.1.4 仪器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 184
11.1.5 仪器分析的分类 185
11.1.6 分析仪器的组成 186
11.2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187
思考题与习题 187
第12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 188
12.1 原子光谱分析法导论 188
12.1.1 电磁辐射 188
12.1.2 原子光谱基本理论 188
12.1.3 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191
12.2 原子发射光谮法 191
12.2.1 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 191
12.2.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91
12.2.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 193
12.2.4 发射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 198
12.2.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201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
12.3.1 概述 202
12.3.2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 202
12.3.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 204
12.3.4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干扰及抑制 207
12.3.5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技术 208
12.3.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10
思考题与习题 211
第13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21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7.5¥50.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4.0¥16.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4.1¥38.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16.8¥48.0 -
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
¥27.9¥68.0 -
宇宙与人
¥12.3¥35.0 -
声音简史
¥18.2¥52.0 -
星空探奇
¥14.4¥39.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8¥28.0 -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
¥15.1¥43.0 -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14.7¥39.8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14.4¥48.0 -
几何原本
¥35.6¥93.6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43.5¥58.0 -
离散数学(第六版)
¥32.4¥49.9 -
图说相对论(32开平装)
¥17.0¥46.0 -
自然感悟丛书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
¥18.0¥50.0 -
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15.8¥45.0 -
不匹配的一对:动物王国的性别文化
¥13.7¥42.8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7.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