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刻小说的人
读者评分
5分

刻小说的人

豆瓣8.2分!涉及五十余位中外作家的作品。文章中既有对作家写作技艺的精妙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

1星价 ¥28.9 (4.9折)
2星价¥28.9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作者真是把这些作品及人物都“嚼碎了在喂给读者”~但这样像朋友在讲述一样的娓娓道来真的很舒服~那些没有接触过的作品也不会觉得晦涩陌生

2023-02-03 12:48:1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26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49632640 ; 978-7-5496-3264-0

本书特色

给忙碌者的文学品读课:读懂一个作家,就是读懂一个新的世界 ====== 黄集伟、马家辉、李敬泽、杨葵、楚尘、梁文道、冯唐、阿乙一致推荐! 给忙碌者的文学品读课 料足:五十多位文学大师,四十三幅手绘插图,展示文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易读:笔调接地气,讲述由浅到深,即便遇到不了解的文学作品,也能畅快阅读 程序员聊文学,角度清奇,分析精密,生动有趣 崭新改版 新增两篇,讲透当代重要作家大卫·米切尔,获本尊点赞 平装双封设计,精致时髦,易翻阅易携带

内容简介

  《刻小说的人》是作家比目鱼书评和文学随笔的结集,涉及五十余位中外作家的作品。文章中既有对作家写作技艺的精妙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

======

海明威小时候被妈妈打扮成女孩,对他的写作有何影响?

塞林格开创“少年侃”叙事,是不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迈向经典的重要一步?

村上春树不论写小说还是随笔,每每挥洒肆意,偏偏喜欢让自己沉浸在长跑、枯坐的孤独情境中?

卡佛写下《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赢得一片赞叹,读者却宁愿永远不懂其中滋味?

从经典小说到先锋读本,从文坛大师到写作新秀,比目鱼是考究的文学品读者,也是精密的作家分析师。他以丰富的背景数据揭示故事底色,以通俗词句拆解深沉的文本,在你我和小说家之间搭起桥梁,让我们见证伟大作品的诞生,领略文学之美。

目录

代序英文书店AtoZ/1

Ⅰ患者肖像

冯内古特的时间旅行/7

奥康纳为何如此“邪恶”/30

雷蒙德·卡佛:刻小说的人/45

患者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海明威和他们的精神疾病/68

作家反目:从打笔仗到掴耳光/89

Ⅱ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既不荒野,也无侦探/103

一部气势磅礴的奇书/113

诗人、流浪者/123

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127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长篇处女作/132

一位抱负不凡却*终放弃的“文学武士”/137

文字背后的幽灵/143

穿越时空的六重奏/152

一半是现实,一半是奇幻/162

结构上的极繁主义者,文字上的极简主义者/171

叛逆男孩的“少年侃”/191

关于J.D.塞林格的只言片语/198

当我谈《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谈些什么/203

打中部分人的心脏/207

戴着墨镜遥望远方/213

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218

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223

有些雨必将落下/229

一部“倒带小说”/235

人渣也有悲伤,负能量也是能量/242

完美的低俗/247

珍妮弗·伊根的推特小说/261

邪典:由读者决定的小说类型/266

Ⅲ悬念保鲜术

“要展示,不要讲述!”/279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冷叙事/283

自由间接文体/288

悬念保鲜术/292

极繁的小说,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296

披着奇装异服的现实主义小说/307

展开全部

节选

叛逆男孩的“少年侃”(节选)提起描写叛逆青少年的经典小说,很多人会想起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TheCatcherintheRye)。这本书于一九五一年在美国出版,今天依然畅销,每年能卖出大约二十五万本。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是一本饱受争议的小说。一方面此书仍然受到当今青少年的喜爱,也被很多文学评论家视为当代美国文学经典;另一方面,对这部小说的斥责声一直不断,一度有很多美国学校把该书归为禁书之列。争议的焦点除了书中出现的“污言秽语”之外,还包括情节中涉及的青少年性行为、“对宗教的亵渎”“对家庭伦理和传统道德的不敬”,等等。书中的主人公身为高中生,却抽烟、喝酒、撒谎、放荡,几乎“五毒俱全”。
有人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危险的小说”。该书至少和三起凶杀案有间接的联系:一九八○年,一名二十三岁的青年在纽约街头枪杀了歌星约翰·列侬,这个凶手是一个“麦田迷”,在枪杀现场还随身带着这本书;一九八一年,一名二十五岁的青年行刺美国总统里根,警方在凶手的酒店房间内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八九年,美国女演员丽贝卡·谢弗被一名粉丝枪杀身亡,凶手年仅十九岁,作案时身上也揣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
可以肯定,塞林格写这部小说绝不是为了推崇暴力。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一名十六岁的少年,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预科学校读书。霍尔顿不喜欢学校,认为这里到处都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他不喜欢读书,结果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在圣诞节前夕被学校开除(在此之前他已被其他学校开除过三次)。霍尔顿不想让父母过早知道这件事,于是想在学校里再待三天,等到假期开始时再回纽约的家。可是这天晚上他和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打了一架,感觉忍无可忍,于是当夜便收拾行囊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后霍尔顿不敢回家,找了一个旅馆住下,开始了连续几天的飘荡生活。当晚他在酒吧里和几个来纽约旅游的姑娘搭讪,然后又鬼使神差地叫了一个妓女,却*终丧失了兴趣,付了钱把对方打发出门。没想到妓女和同伙又来上门敲诈,还把他揍了一顿。次日霍尔顿在城里游荡,还叫了一个以前约会过的女孩一起看戏,结果不欢而散。夜幕降临,他开始想念家里的小妹妹,于是在黑夜里潜入家中,和妹妹促膝聊天。为了躲过父母,他到一位老师家中投宿,却发现这位老师有变态之嫌,慌忙告辞,在车站过了一夜。翌日,霍尔顿决定远走他乡,去西部生活,写了个便条给妹妹和她告别,没想到小妹妹提着行李箱而来,想和他一起出走。霍尔顿因此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和妹妹在动物园玩了一会儿,然后和她一起回了家。小说的结尾暗示霍尔顿接受了精神治疗,然后准备换个学校继续读书,重复以前的生活。
这部小说之所以名叫《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因为霍尔顿把一句“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的诗误听为“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于是他对妹妹说:
“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这个“麦田和悬崖”的画面象征了年轻的主人公对世界的看法:成人世界充满肮脏和欺骗,就像一个深渊,而未被污染的儿童世界像一片麦田,纯洁而美好。可是人不得不长大,注定要从悬崖边跌入深渊——不难看出,一个“守望者”的角色是徒劳而充满悲剧色彩的。
在小说接近结尾处,塞林格又写下了另外一段具有象征性的文字。为了哄妹妹菲芘开心,霍尔顿带她去骑旋转木马——
骑在木马上的另外还有五六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想攥住那只金圈儿,老菲芘也一样,我很怕她会从那只混账马上掉下来,可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他们想伸手去攥金圈儿,你就得让他们攥去,*好什么也别说。他们要是摔下来,就让他们摔下来好了,可别说什么话去拦阻他们,那是不好的。
深究起来,这段文字略显直露,但可以看出,塞林格想借此表现主人公在态度上的改变—成长无法阻拦,一个人总是要接触并不纯洁的社会,*终会从悬崖上掉下去,守望和阻拦并没有用。

作者简介

神秘程序员,建立了读书网站“读写人”。 书画爱好者,本书题字绘画皆是他的手笔。 有趣的写作者,文笔简洁而一针见血,被称赞“书评写得像小说”。 他介绍了欧美文学的前沿进展,影响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对比目鱼而言,读懂一位好作家,就是发现一个新世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