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论丛:公共法律服务元年新观察

- ISBN:97875203689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20368957 ; 978-7-5203-6895-7
内容简介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指明了方向。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政法系统和党政机关的现代职能建构具有基础性意义,上至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下至基层矛盾化解法律服务,兼具宏观与微观视野,涉及多种公权力部门,覆盖广泛群体和社会组织。《公共法律服务元年新观察》从公共法律服务难点热点观察、调研观察、理论观察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作者深入研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学观点,对加快推进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政法体制改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助益。
目录
一 让公共法律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
二 公共法律服务: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风险的良药
三 公共法律服务:化解基层矛盾的一剂良方
四 尽快建成“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五 六大体系:建构公共法律服务“全业务”完整框架
六 定价标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关键一环
七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八 公共法律服务的真正市场在农村
九 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
十 让村(居)法律顾问成为社会治理新模式
十一 打通法律服务“*后一公里
十二 让互联网金融在法治阳光下运行
十三 以成熟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脱贫攻坚
十四 以公共法律服务助力破产制度效能转化
十五 公共法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
十六 乡村振兴下的公共法律服务
十七 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治理效能,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
十八 以完善的政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补齐应急管理制度短板
十九 应对风险社会,建议法治原则作进一步拓展
二十 公共服务:确立援引宪法进行裁判说理规则的价值目标
二十一 建构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评鉴标准与评价体系
二十二 疫情防控”总体战“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定位新思考
二十三 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协同治理功能保障战“疫”胜利
二十四 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二十五 从”民转刑“典型案例看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之重要
二十六 发挥社区治理作用,实现战”疫“全胜
二十七 发挥基层社区治理在现代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基础作用
二十八 智慧、活力与幸福: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心头
二十九 青年送法下乡:法律公共服务价值*佳实践路径
三十 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是青年建功立业的上佳场域
三十一 到广阔农村去谱写公共法律服务青春之歌
第二篇 公共法律服务调研观察
一 法治信仰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二 全国各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经验
三 全国各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共同特点
四 全国各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平衡状况分析
五 全国各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六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建议
第三篇 公共法律服务理论观察
一 加快建设通向美好生活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 数字正义:转型时期法治政府治理模式法治化的新向度——以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视角
三 以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抓手——以县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构为切入点
四 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架构
……
附录 公共法律服务新闻报道观察
后记
节选
《公共法律服务元年新观察》: 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之所以难以化解,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群众难以获得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创新“菜单式”供给、“订单式”配送、“回单式”管理,让群众知道法律服务在哪里,由谁提供,逐步形成遇事找法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对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价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然也必须包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普通百姓身边”,是我国司法工作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提高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程度。 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指向的是公益和普惠,就是要把法律服务打造成像医疗、教育、交通、养老服务一样的均等化社会公共产品。“法律”侧重在专业性和规范性,通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法律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充分彰显司法行政职能。“服务”则聚焦于实用性和便民性,创新“菜单式”供给、“订单式”配送、“回单式”管理模式,让群众享受到身边的法律服务。通过送法下乡、送法上门,将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心头,是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目标,在于畅通法律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交互渠道。要让老百姓知道法律服务在哪里,由谁提供,并由此发现自己身边的法律问题,形成遇事找法律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要形成这种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律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律师应该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适应并满足各个主体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司法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更多的法律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规范并引领各个主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当前,专门从事公共法律服务的人员数量与群众不断扩大的需求之间仍存在缺口。这恰恰是社会律师队伍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通过提供法律顾问、志愿者下基层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能够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后一公里”。 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重心,在于保障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供给。应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群体等为对象,集中实施一批法律服务扶贫项目,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不留缺口。应缩小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差距,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重点以县(市、区)为单位,有步骤、分阶段推动法律服务规划、管理政策、项目投入等同城化管理。应提高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对各省域内公共法律服务薄弱地区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通过合并执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托管代管、培育规模法律服务机构等措施,逐步缩小服务差距。 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核心,在于精准到位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全业务覆盖。应针对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突发性、随机性、多样性、群体性等特点,努力做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的终端村(居)实体平台,采取“巡诊、问诊、坐诊、会诊”等服务方式,实现精准服务、精细服务。应探索以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的全业务,实现党建工作与法律服务业务的双融合:积极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捷基层服务圈,使老百姓不出街道社区即可获得综合性法律服务:聘请律师与街道社区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和结对子活动,点对点实行法律援助:整合土地纠纷、安置拆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专业性委员会,提供更加丰富和更加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通过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作者简介
杨凯,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司法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公共法律服务学科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第三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和第五届湖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参与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六部委法律人才互聘“双千计划”。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挂职两年)、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应用法学与法治社会研究院首任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研究旨趣为: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公共法律服务与市域社会治理、应用法学与法治战略等。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艺术教育
¥8.0¥26.0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19.6¥69.0 -
北宋 徽宗真书墨迹-人美书谱--天卷
¥25.0¥49.0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10.6¥30.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10.5¥29.8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0.7¥58.0 -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
¥6.1¥13.0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11.8¥25.0 -
齐白石山水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花卉图案-经典图案资料汇编
¥7.6¥22.0 -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
¥21.4¥68.0 -
赵孟頫书《胆巴碑》临写与创作
¥14.4¥35.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明清印学论丛
¥21.5¥58.0 -
重塑中国-一代电影人和他们的电影
¥11.2¥32.0 -
硬笔卷-楷书名家临帖入门
¥4.8¥13.0 -
水彩私绘堂:爱的魔法汤
¥34.3¥49.0 -
(精)莫奈手稿
¥34.1¥138.0 -
邓散木讲书法
¥12.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