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5452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302545255 ; 978-7-302-54525-5

本书特色

相比于传统的学术专著,《流动传热过程的数值预测》在内容上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在介绍理论的同时,重点阐述了作者多年来在数值模拟方面的经验体会,使得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们等能够迅速进行数值预测。书中所列举的数值预测算例也非常典型,分析角度和方法不同,涉及问题较广,包括燃烧器燃烧流动传热,火力发电厂烟气与翅片管的强化换热,极寒地区土壤与流体输送管道换热,以及火电厂锅炉低NOx生成及排放等,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较为丰富的实例。 本书的撰写本着注重应用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前辈在流动传热数值计算方面的工作,在介绍理论的同时,突出了作者多年来在数值计算方面的经验体会及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本书以流动传热为主线,算例涉及面广,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及行业技术人员可用来作为参考。

内容简介

《流动传热过程的数值预测》介绍了数值流动传热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电力生产等(燃烧器内部燃烧、换热器换热、工质输送、NOx排放影响)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优选驻涡燃烧室与旋流冷壁燃烧室内的燃烧传热流动,火电厂H形翅片管、火电厂纵向涡发生器、方腔及极寒地区土壤与流体输送管道的传热,以及火电厂锅炉低NOx生成及排放。 本书可作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动力等领域的高校教师、研究生和相关科研人员科研、教学和学习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流动传热数值模拟理论
1.1控制方程
1.1.1系统与控制体
1.1.2控制守恒方程
1.1.3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1.2离散方程的性质
1.2.1离散方程的相容性
1.2.2数值解的离散误差
1.2.3数值解的舍入误差
1.2.4离散格式的稳定性
1.2.5离散方程的收敛性
1.2.6守恒性
1.2.7迁移性
1.2.8假扩散
1.3网格
1.3.1网格质量评价标准
1.3.2网格类型选取
1.4速度场计算
1.4.1SIMPLE算法
1.4.2基于SIMPLE算法思想的其他改进算法
1.5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1.5.1湍流模型
1.5.2大涡模拟
参考文献
第2章H形翅片管湍流传热特性
2.1研究概况
2.2单H形和双H形翅片管对流换热
2.2.1计算模型和方法
2.2.2计算结果和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纵向涡发生器强化单H形翅片湍流换热特性
3.1研究概况
3.2不同类型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换热
3.2.1计算模型和方法
3.2.2加装矩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单H形翅片流动换热
3.2.3加装三角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单H形翅片流动换热
3.2.4矩形小翼和三角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单H形翅片流动
换热对比
3.3利用场协同原理分析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机理
3.3.1场协同原理
3.3.2不同攻角纵向涡发生器对协同角的影响
3.3.3不同速度对协同角的影响
3.3.4加装纵向涡发生器对湍动能协同角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先进驻涡燃烧室流动传热机理
4.1研究概况
4.2AVC流动传热的场协同分析
4.2.1计算模型和方法
4.2.2AVC速度场与温度场协同分析
4.2.3AVC多场协同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射流对涡旋燃烧室流动的影响
5.1中心空气射流对旋流冷壁燃烧室燃烧流动的影响
5.1.1研究概况
5.1.2计算模型和方法
5.1.3计算结果与分析
5.2冷气射流对先进驻涡燃烧流动的影响
5.2.1计算模型和方法
5.2.2计算结果和分析
5.3燃料射流对先进驻涡燃烧流动的影响
5.3.1计算模型和方法
5.3.2计算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方腔内自然对流
6.1研究概况
6.2内置圆管方腔内的共轭自然对流
6.2.1模型与求解
6.2.2计算结果
6.3壁面带翅方腔内的自然对流
6.3.1壁面带圆头翅方腔内的自然对流
6.3.2壁面带三角形翅方腔内的自然对流
参考文献
第7章极寒地区流体输送管道与周围土壤环境的换热
7.1研究概况
7.2极寒地区土壤与埋地管道的温度场模型
7.2.1几何模型
7.2.2数学模型与基础参数
7.3温度场模型的求解
7.3.1区域离散
7.3.2初场的建立与方法验证
7.4极寒地区埋地管道对土壤的热力影响
7.4.1融化圈与融化深度的计算与分析
7.4.2融沉量的计算与分析
7.4.3冻结圈与冻结深度的计算与分析
7.4.4冻胀量的计算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火电厂锅炉低NOx排放
8.1NOx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方法
8.1.1煤燃烧时NOx的生成机理
8.1.2煤燃烧生成NOx的一般控制方法
8.1.3煤粉燃烧和NOx生成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8.2煤粉燃烧炉内参数特性分析
8.2.1数值计算模型和条件
8.2.2炉内参数分布分析
8.3NOx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8.3.1典型煤种和混烧的影响对比
8.3.2SOFA对NOx排放和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8.3.3多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曾卓雄,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国家科技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核心专家库成员,SCI期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 和 中文核心期刊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1995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学士学位,1998年获西北工业大学火箭发动机硕士学位,2001年底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全日制博士毕业后到南昌航空大学任教。2004年-2006年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从事全日制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周力行/张健教授。2011年-20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陶文铨院士。2014年底到上海电力学院任教。一直从事传热流动燃烧方面的相关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在内的课题10余项,在核心刊物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排名前2),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排名第1)。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1)。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