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2316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6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67231634 ; 978-7-5672-3163-4
本书特色
历史是有很多种面貌的,它有时是传奇,有时是故事,更多的时候是亲历者的记忆。当我们做这部口述史时,那些尘封的人和事,仿佛抖落了身上的尘烟,不再是故纸堆里干巴巴的符号,突然“活”了过来。我们渐渐明白,所谓历史,所谓传奇,不过是外人赋予的一种想象,回归到这些人物本身,他们所经历的都是时代大背景与个人命运交织下的真实生活。 我想这应是口述历史的意义。 我们和主笔团队的磨合,正是要把这种鲜活的、在场的、原生态的,甚至是小人物的悲欢镌刻出来。它有宏大叙事,但更多是白蒲的“你我他”,让他们出场,让他们诉说,我们是倾听者,更是忠实的记录者。他们的乡音方言,他们的羞赧,他们的激扬与语迟,甚至是不那么通顺的表达,我们都并未做过多处理,只为给你一个属于白蒲人的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集镇居委会为单位, 捕捉家家户户的日常琐事, 重现底层村民的复杂人生, 展示白蒲千年古镇的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 记录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命运, 使其留下历史踪迹。
目录
**章 古风遗韵
一、人文历史
白蒲地区的形成
白蒲几大姓何时何因迁居至此
白蒲地区的自然灾害
“蒲塘”的由来
史料疑点考证
吴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
苏州吴氏来白蒲的故事
续修《杨氏家谱》
宋仁宗赐名“法宝寺”
徽商文化崇尚落叶归根
结婚习俗的变迁
殡葬陋习与移风易俗
主持迁建法宝寺
二、乡贤名流
古镇核心区底蕴深厚
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
《沈岐大人让路》人选民国课本
我是沈岐第六代嫡孙
名医吴篪从政记
抗日英雄顾益三
**位女共产党员刘瑞清
白蒲走出去的两位科学家
堂叔方钧洪受到毛主席接见
二伯沈洪焘参加过1969年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
我家出了个将军
农民的儿子邵国发
三、古街老巷
“一镇两治”的特殊现象
魁星楼巷的故事
印池的传说
消失的古佛庵
文峰阁重建了
秀才巷里故事多
镇区是个“溜鸡巷”
白蒲公园的变迁
做古镇文化的传承人
四、保护开发
古镇开发与保护
古建筑正在恢复
瓦当也成了古董
祖宅是文物保护单位
义务重建法宝寺
参与筹建法宝寺
做古镇保护的“领头羊”
……
第二章 寿乡探秘
第三章 古巷旧事
第四章 众生百相
一、人文历史
白蒲地区的形成
白蒲几大姓何时何因迁居至此
白蒲地区的自然灾害
“蒲塘”的由来
史料疑点考证
吴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
苏州吴氏来白蒲的故事
续修《杨氏家谱》
宋仁宗赐名“法宝寺”
徽商文化崇尚落叶归根
结婚习俗的变迁
殡葬陋习与移风易俗
主持迁建法宝寺
二、乡贤名流
古镇核心区底蕴深厚
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
《沈岐大人让路》人选民国课本
我是沈岐第六代嫡孙
名医吴篪从政记
抗日英雄顾益三
**位女共产党员刘瑞清
白蒲走出去的两位科学家
堂叔方钧洪受到毛主席接见
二伯沈洪焘参加过1969年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
我家出了个将军
农民的儿子邵国发
三、古街老巷
“一镇两治”的特殊现象
魁星楼巷的故事
印池的传说
消失的古佛庵
文峰阁重建了
秀才巷里故事多
镇区是个“溜鸡巷”
白蒲公园的变迁
做古镇文化的传承人
四、保护开发
古镇开发与保护
古建筑正在恢复
瓦当也成了古董
祖宅是文物保护单位
义务重建法宝寺
参与筹建法宝寺
做古镇保护的“领头羊”
……
第二章 寿乡探秘
第三章 古巷旧事
第四章 众生百相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中国近代史
¥16.7¥39.8 -
万历十五年
¥12.2¥2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8.6¥4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4.1¥38.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16.4¥4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8.6¥28.0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3.4¥32.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3.0¥39.9 -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26.5¥52.0 -
史趣(书里书外的历史)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