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影梅庵忆语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050986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205098636 ; 978-7-205-09863-6
本书特色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冒襄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全文分四卷:**卷记叙了作者与董小宛从相识到相爱到终成眷属的全过程;第二卷写他们在爱情生活中那些如诗如画的生活片断;第三卷写甲申之变后他们流离失所经历的种种艰险困苦;第四卷有一些梦幻色彩,用一种宿命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姻缘。 《影梅庵忆语(有声全解本)/纸短情长》为融媒体图书,书中配有新绘制的图片和丛书主编关熙潮的朗读音频。音频内容为解读赏析的内容。
内容简介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文人冒襄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开“忆语体文学”先河,侧面反映了明代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以清代顾沅辑道光十年长州顾氏刻本为底本校,译文雅致流畅,拆解前情旧事,博引古今咏叹。内附有声播读,扫码古韵入耳,聆听完整篇章。
目录
[译文及译记]
卷一译文
卷一译记
卷二译文
卷二译记
卷三译文
卷三译记
卷四译文
卷四译记
[原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书后]
书影梅庵忆语后
雾锁秦淮 董白疑案寻踪
红兰受露 冒襄与吴姬
朴巢往事 冒襄生平简记
为欢几何 对望《浮生六记》
《影梅庵忆语》年谱
董小宛诗作精选
节选
《影梅庵忆语(有声全解本)/纸短情长》: 卷一 译文 君屡过余仅一见, 昔年曲栏醉晤人。 1 花落 所谓情爱,生于亲近缱绻,因而少不了粉饰作态。 书写情爱,如果也信笔夸饰,那天下就少有真正可爱的人了。何况内屋深屏、光色不露,那些文人,不过是凭着粉饰雕琢、描摹想象,胡编滥造出麻姑神女的奇幻传奇、放浪故事。近来,又有好事者假借雅名,大谈奇情离合之事。使得西施、夷光、文君、洪度这些女子。也因笔墨蒙冤。几乎人人闺中都有这样的书,皆是作者沽名钓誉的恶劣习气。 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籍贯为秦淮,后迁至吴门。 她身处青楼风尘中,艳名在外,却并非其本色。相识之初,她便决心从我。进了我家门,她的智慧才识开始显露。九年光阴里,上下内外大小,都与她相处得融洽和睦,未曾发生忤逆离心等事。她陪我著书,伴我退隐,助我正妻,精于女红织绣,亲手操持家务,即便在疾苦流离的逃难时期,也能处变不惊,笑对困顿。如上种种,都是真实的她。 而今,小宛骤然离世。我真的不知道,死去的究竟是她,还是我呢! 只见我的妻子茕茕孑立、孤独无措,上下内外大小人等,都悲痛不已。这样的女子不可复得,其聪慧之心、淡泊之性,闻者无不感叹,文人义士都难以与之并论。 我专门写了千篇哀辞追思哭悼,但碍于声韵格律,无法完整地呈于纸上,于是只简单地书写她的生平大概,作为凭吊。 每每痛念、每每回首小宛的一生,我们共度的九年光景,就一并翻涌心头,凝塞双眼。就算我有吞鸟梦花的神来之笔,也不能一一追述还原。泪染纸墨,笔涩暗淡,爱意本就难言难抒,又怎么可能矫饰雕琢呢?况且她对我的爱,出于自心,发乎自然,本就不是亲昵作态之举。 我年已四十,容貌光华不再。还记得十五年前,眉公先生笑我痴迷于胭脂温柔、功名利禄,难道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还要效仿轻薄子弟,随意谱写艳情诗文,戏弄泉下亡魂吗?如若有深信我的人,能因我的文童,得知小宛的与众不同,那就请上天赐给我鸿文丽藻,以神来之笔报答她吧。 这样,小宛死而无憾,我也应生而无憾了。 2 初识 崇祯十二年(1639)初夏,我去南京应试,跟密之会晤。密之说:“秦淮佳丽,近来有位美女,年正芳华,才色冠绝一时。” 我专程去寻访,未能得见。听说她因为厌倦繁华,带着家人去了金闻。 我科举落第后,到吴门浪游,又屡次踏足半塘寻访她。怎奈她一直逗留于洞庭,没有返回。 当时与她齐名的,有沙九畹、杨漪炤。我每日与两位佳人为伴,独独见不着她。 即将返程离开,我心有不甘,便又去拜会了一次,渴盼能与她见上一面。她的母亲秀惠贤达,对我说:“看你已来过多次了,所幸她此时在,只是小醉未醒。” 等了片刻,她母亲扶着她,沿着花径曲栏款款走来,与我会面。只见她面颜如春色晕染,醉眼正顾盼流转,形貌绝艳,神韵天然。 小宛微醺慵懒,沉默不言,我望着她,只有惊叹爱怜。怕她太疲累,刚匆匆相会,又匆匆别离。这便是我们的初见,那年,她十六岁。 崇祯十三年(1640)夏天,我在影园停留,又想着去见见小宛。有吴门来客,说她已往西子湖去了,还要游黄山白岳,我便只能作罢,没再寻访。 ……
作者简介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叉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术巢诗文集》、《芥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彩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追忆他和秦准名妹董小宛的爱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从中不难领略到封建礼教下透露出的一缕春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