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71332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17133278 ; 978-7-5171-3327-8
内容简介
《中国红色旅游融合创新研究》内容共分为十个主题:分别为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创新研究、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红色旅游体验经济、全域旅游、新业态、研学旅行研究、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景区管理、红色旅游产业化研究。
目录
——在全国首届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红色旅游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加强红色旅游理论建设 努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红色旅游研究院的缘起与构想
主题一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研究
红色旅游是传承 红色基因 的有效方式
——《全国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获奖作品汇编》序言
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史研究综述
红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红色文化概念研究综述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
红色基因的内涵、特征及传承方式初探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思考与对策
——以湖北黄冈市为例
红安精神探析
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红色旅游文化教育必要性研究
主题二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
红色旅游的当代功能与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
节选
二、红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 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哲学,和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引起共鸣的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实际上也是一种在批判、反思和终结思辨哲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属人”的哲学。红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一个民族的传统,是在历史进程中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根植于民族心理中,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发展并发扬光大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逻辑的必然。在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传统文化土壤的作用不可忽视。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不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还源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二)红色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汇通和融合的机理 一是“经世致用”的思想是“实事求是”的传统根基。经世致用的思想对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影响深远,尤其是船山学说。长沙党组织成立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自修大学,培养优秀的共产党人,传承船山思想的经世思想,对湖湘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他们以务实的精神,研究致用的学术,为实行社会改造做准备。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学说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科学总结。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经世致用务实学风合乎逻辑的发展。 二是陆王心学等思想对早期共产党人影响深远。李达认为不能陷入经济决定论,如果认为社会变革“完全可以离却人的精神的要素和意志的行动”,那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变为机械的史观了”。阳明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这一点和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三是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统一。注意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显著特色,根植于民间,成为稳定的心理形式和民族性格被传承下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少奇指出,作为优秀的共产党人,应该有人类*伟大*高尚的一切美德,必须吸收和借鉴儒家的一些道德原则和修养方法,把儒家强调实践的道德观融人中国的革命实际,运用于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中。五四运动以来,如何在批判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道德,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点之一。在党的建设学说中,也特别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提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任人唯贤、德才兼备这样的要求。 (三)红色文化形成过程直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红色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和融合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过程。作为红色文化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知道,只有熟悉中国的历史地理,掌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习惯和道德的特点,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其在中国焕发出生命力和活力。无论是语言、思维方式,还是理论结构,与本土文化相符合的,才容易被接受。因为这样既吸取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又与中国实际、中国民族传统相结合,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的特点。毛泽东尤为重视中国国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中国国情和革命道路进行了探索,《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反对本本主义》《论十大关系》,都是“依据中国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的特殊形式下表现出来”,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成果,都是红色文化形成过程与中国实际和中国民族传统相结合的见证。而且,毛泽东的著作都富有中国特色,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包含有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哲理。 (四)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红色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不能割断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和思想上要批判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延安整风纠正了轻视民族文化的倾向,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流,*终全党达成共识。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具体表现和理论概括。邓小平理论同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处处体现着中国的民族风格,把马克思主义融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一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二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民族的风格;三是必须要形成创新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性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思想。 三、红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但精华与糟粕并存,其性别歧视、尊卑观念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格格不入,成为民主革命的对象。红色文化发展到今天,对传统文化一直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 (一)消除儒家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历经几千年,早已植人中国人心理深层结构中,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伦理和道德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红色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性别歧视进行了严厉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提出,“在任何社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列宁曾经指出过,“工人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同样,女工的解放也应当是女工自己的事。”其实早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就提出男女平等和解放妇女,孙中山也提出了“男女平权”学说,要求实现男女教育和参政平等,李大钊认为“有了妇女解放,真正的民主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
徐仁立,男,陕西杨凌人。现为广西百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全国红办红色旅游培训主讲专家,中国红色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旅游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9.0¥56.0 -
国富论
¥16.7¥58.0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国富论
¥9.7¥35.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9¥39.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8¥58.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8.7¥58.0 -
博弈论
¥28.4¥49.8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从牛犀牛到独角兽
¥22.8¥6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38.1¥6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14.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