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新文学大系:“打工文学”卷

深圳新文学大系:“打工文学”卷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72924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0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0729247 ; 978-7-5507-2924-7

本书特色

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本书采用主题学分类原则,遵循“以深圳文学讲中国故事”的编选主旨,通过“导言+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建构起深圳“打工文学”的知识谱系,兼具学术史和文学价值。 极具地域代表性,为一座城市立史。收录多位名家作品,如张伟明、安子、王十月、郑小琼、郭金牛等名家的小说及诗歌,以及杨宏海、谢有顺、张颐武等学者的相关文学评论,加之相关媒体关于“打工文学”的报道,充分呈现“打工文学”作为深圳名片的底气与份量。

内容简介

就“打工文学”的多重功能而言,它首先是一个“地方文化符号”。深圳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对于一个如海市蜃楼般突然出现的“国际大都市”而言,焦虑来自文化与历史的匮乏。因此,创建文化符号来回应“深圳是文化沙漠”的批评与质疑,也就自然成为深圳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文学”的命名与推广,与这种文化焦虑不无关联。作为一张城市文化的名片,“打工文学”这个含义模糊的称谓,既切合了深圳独特的城市身份,也为各种文化诉求的表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说它已成为深圳文化人筚路蓝缕的文化实践中*成功的案例之一。

目录

导言

“打工”如何“文学”?“文学”怎样“打工”? ——“打工文学”的知识谱系学 / 李杨

上编:“打工文学”

作品

深夜,海边有一个人 / 林坚

别人的城市 / 林坚

我们 INT / 张伟明

下一站 / 张伟明

这里没有港湾 / 黄秀萍

人在旅途 / 安子

打工女郎 / 安子

漫无依泊 / 周崇贤

米脂妹 / 周崇贤

打工妹在“夜巴黎”/ 黎志扬

评论与报道

打工世界与打工文学 / 杨宏海

面对精彩的打工世界 ——“打工文学系列丛书”序 / 杨宏海

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新潮:打工文学 / 杨宏海 尹昌龙

打工文学与文学史 / 谭运长

青春驿站 / 钟晓毅

走向新的地平线 ——谈深圳的“打工文学” / 李小甘

打工文学的文化意义与视角调适 / 王为理

在“中国梦”的面前回应挑战 ——“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的再思考 / 张颐武

文化视野中的广东打工文学 / 杨宏海

为打工文学立言 /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整理

打造“打工文学”品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首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纪要 / 邓少林 易贞 范明 整理

打工文学:文明转换的一串脚印 / 杨文雯

“关注‘打工文学’是批评家的职责” ——评论家杨宏海呼吁关注底层写作 / 石一宁

打工文学:是否代表民工话语权 / 任志茜

首届鲲鹏文学奖为打工文学正名 / 林洁 王丹阳

下编:“后打工文学”

作品

出租屋里的磨刀声 / 王世孝

国家订单 / 王十月

流水线 / 郑小琼

铁 / 郑小琼

黄麻岭 / 郑小琼

打工,一个沧桑的词 / 郑小琼

零点的搬运工 / 谢湘南

呼吸 / 谢湘南

吃甘蔗 / 谢湘南

流水线上的雕塑 / 许立志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 许立志

我谈到血 / 许立志

赠林志玲 / 许立志

纸上还乡 / 郭金牛

庞大的单数 / 郭金牛

罗租村往事 / 郭金牛

想起一段旧木 / 郭金牛

评论与报道

我看“打工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 何西来

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 ——关于“打工文学现象”/ 蒋述卓

《大鹏湾》的文学生产 / 尹昌龙

打工:一个沧桑的词 / 柳冬妩

“我们并不沉默,只是没有人倾听”/ 郭珊

打工诗歌:为漂泊的青春作证 / 罗德远

郑小琼:在诗人与打工妹之间 / 成希 潘晓凌

分享生活的苦 ——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 / 谢有顺

打工仔文学的亮丽风景 / 杨匡满

生活与词语的双向搬运 ——读谢湘南诗集《零点的搬运工》/ 安石榴

“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 / 张清华

伦理与诗歌伦理 / 钱文亮

“打工诗歌”的美学争议 / 冷霜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 秦晓宇

诗人之死与艺术的重生 ——“打工诗人”许立志诗歌论 / 何雪峰 白杨

乡关何处 / 杨炼

外省、工业、乡愁与疾病的隐喻 / 郭金牛

郭金牛:从居无定所到走上国际诗坛 / 何晶

附录

我是范雨素 / 范雨素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深圳新文学大系:“打工文学”卷》:  我抽空来到李树那堆小山般高的坏机前,这堆黑疙瘩除了贴有说明“其他部件不良”的字样外,都千篇一律地贴有“INT”(接触不良)的字样。我看一眼其他检验员,客家妹的红筒裙很刺眼。这些检验员无一例外地紧绷着蜡黄的脸,都目不斜视地飞快地舞动着双臂,都有李树那种穿山甲的特征。  我回到我的座位,看着那些源源不断地流下来的产品,就感到好像是医生的钳子在向我嘴巴伸来,像要拔我的牙齿。  我抓住每一个向我流下的黑疙瘩,这些黑疙瘩在我的掌下砰砰作响。我不愿承认我们又回到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不一会儿我身边也堆起了小山般高的坏机,坏机身上无一例外地也贴着“INT”字样!妈的,这样千下去我们每个人迟早也会INT。  客家妹检验着的收录机突然“砰”地冒出了火烟,吓得她尖叫一声想抓扑到谁的怀抱里。后面的修理工张开双臂,结果李树在他头上重重地击了一布锤。当发工资时,李树的勤力奖比别人少了整整八十元。  下班走在这条水泥路上时,好像比上班时亮堂许多,这无疑是在厂房待得太久的缘故,眼睛还一时适应不了这强烈的光线。  建筑工地的旗帜依然很白,我张开双臂想做一种飘扬状,刚把双臂张开,才发现我完全没有这种兴致。  我头脑里还摆脱不了那些穿山甲的形象。  李树这小子还是很女人味地扭着屁股。从他那扭着的屁股来看,你会觉得他兜里一定揣着够吃半年的饭票。  我把路旁一个光耀刺眼的空罐头踢得哐当哐当作响,这空罐头好像专门等待我这一脚似的,很引入注目地响亮着跳过去。在离前面姑娘们几步远时,我以为它会停下来,想不到它竟情绪昂扬地蹦到客家妹那红筒裙下面。  李树这小子兴致勃勃地跟上去又补了一脚。那空罐头越发放肆地蹦跳着接连碰了几个姑娘的脚跟,末了却惹来那些姑娘用十几种方言汇集起来的一顿咒骂。随着这一顿咒骂,李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地变换着。李树懊丧地把那个惹是生非的空罐头掷在路旁的黄泥堆上,黄泥堆散发出来的泥腥味并不难闻。  李树的背后不知贴着什么,我认真一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突然哈哈大笑,要是以前遇到再好笑的事情我也不会在他人面前这样哈哈大笑的,何况面前还有一群五颜六色的姑娘。总之,在李树茫然地看着我,待我把贴在他身后的那张小方纸揭给他看后,我仍然在哈哈大笑着,止也止不住。待他看清楚那是写着“INT”的小方纸后,突然也跟着我哈哈大笑起来,比我笑得更洪亮,更有气派,而且边哈哈大笑边把那张写有“INT”的小方纸贴在脑门上。周围那些原来惊奇地看着我们的修理工也被我们感染得断断续续地一个跟着一个哈哈大笑起来,不一会儿整条水泥路都喧嚣起“哈哈”的声音。我发现那个脖子上趴着一块疤的修理工笑得很难看,这使我很恼火。我使劲让自己不再笑,而嘴巴却不听使唤地依旧哈哈不停。我看见李树用手顶住嘴巴,他也不想让自己再笑下去,但嘴巴同样不听使唤地哈哈大笑着。我还发现工友们的嘴巴也在不听使唤地哈哈大笑着。我觉得这样笑很苦,五脏六腑都挺难受。  前面的那群姑娘,早被我们那像被惊动了的鹅一样伸长脖颈向天空发出声音的荒唐举动吓得消失了踪影。  李树笑起来远比他们有气派。这小子竟然愿陪着我笑,与我分担这笑的痛苦,而且笑得比我更无厘头、更嘹亮。我一下子发现他是个很有侠义心肠的男子汉,很有哥们儿的那种意思。我突然发现我不愿借饭票给他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我们都哈哈大笑之时,我把我那半个月的饭票全都塞进了他的兜里。  我看一眼那飘扬的旗帜,那旗帜有些发黑,只是从它上面飞过的一只乌儿还很白很白。  我躺在床上看罗文岗在阳台上练拉力器。随着拉力器的一张一合,他的臂膀便会爬出许多大大小小的“乌龟”来。他搬来和我们同住时,他的拉力器才两根弹簧,现在多出了三根,但他拉起来仍从容得像在搭积木。  罗文岗是A线的组长,听说他有一张什么文凭才聘用他的。除了港方厂长外,全厂就他敢不戴厂牌。不知何故,李树把罗文岗看成是他的敌人,是不是因为罗文岗能不动声色地拉动有五根弹簧的拉力器,不时会说出“世界是幻觉”“人是一种符号”之类的使人不知所以然的话语,所以他自惭形秽?他原来对罗文岗的敌意是形之于色的,自罗文岗的拉力器多出三根弹簧后,他那明显的敌意便转为地下了。  罗文岗已把他的拉力器拉到了第三百四十五次,但他仍然在拉。我知道李树这小子此刻正躲在蚊帐里面紧张地数着罗文岗拉动的次数。  夕阳把阳台和罗文岗抹得金黄。和房间里那苍白的光线对比起来,罗文岗好像站在另一个世界里。  我朝躺在我上层的李树的床板踢了一脚:“该吃饭了。”  上面没有动静。我又朝上更响地踢了一脚。  ……

作者简介

李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文化研究。出版有《两种智慧——科学与中国政治文化》《文化与文学:世纪之交的凝望》《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再解读》《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