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5132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565页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69513233 ; 978-7-5695-1323-3

本书特色

六朝美学史扛鼎之作,全景全幅展现金粉六朝的诗性之美(《六朝美学史》)洋洋六十万言,纲目周密,议论精辟,乃我国美学史研究中之一里程碑也。 ——程千帆 作者在浩长的篇幅中始终把美学史视为动态结构,把多门类的美学现象视为动态史现象,处处在动态演变中说明史的现象及其历程,在多门类、多范畴的分解与综合中显示史的状貌,突破了纯编年体和作品自然性排列的做法,从而建构起了具有立体特征的断代美学史框架。 ——霍松林 匠心打磨二十余载,增删修订数十万字,全新呈现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六朝美学史》(修订本)是“美学史论稿”丛书中的一本,以六朝这一特定的美学史时期为研究对象,详解“妙”“言意”“丽”“气韵”等重要美学范畴,并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六朝绘画、书法、乐舞、雕刻、园林、青瓷、陶俑、文学美学的具体情况,细致展现了六朝美学面貌。著者追求用美文写作,实现了把美学史还给美的崇高追求。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史论》是著名学者吴功正的*新力作,建构了美学史研究的全新谱系,灼见迭出。本书既有总论,重申了美学史的研究理念、程序和书写方式,又有分论,阐述了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存与中国美学史的紧密联系。另外,作者还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史学史、思想史和宗教史与中国美学史的关系,并以鲁迅、郭沫若和闻一多为例,全方位地展现了美学史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意义与价值。作者采用“略小而存大,举重以明轻”的方法,从美学史研究的细微之处入手,注重把握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演变和发展,因此《中国美学史论》又可看作一部中国美学思想史或中国美学范畴史。

目录

绪 言 六朝美学史概述 001 **编 在前代美学史的延伸下 **章 汉代和六朝两大美学史区段间的演变轨迹 013 **节 从两汉经学到六朝玄学、两汉神学到六朝人学 013 第二节 从两汉到六朝审美意识的变更 017 第三节 从两汉到六朝审美风貌的演化 020 第二章 两大美学史区段的中介——西晋 024 第二编 六朝社会与美学 第三章 庄园与美学 031 **节 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 031 第二节 庄园经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036 第四章 风习与美学 040 **节 豪奢生活与金粉美学 040 第二节 民间习俗与通俗美学 046 第三节 士庶之分与贵族美学 051 第五章 士风与美学 056 **节 六朝士风与前朝士风 056 第二节 六朝士风与美学的关系 062 第六章 隐逸和美学 074 **节 隐逸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 074 第二节 隐逸与美学的关系 079 第七章 南渡与美学 085 **节 南渡心态类别 085 第二节 南渡心态和审美格调 089 第八章 玄学与美学 092 **节 玄学的渊源和发展 092 第二节 玄学与玄言诗 099 第三节 玄学—美学范畴 101 第九章 佛教与美学 114 **节 六朝佛教的特点 114 第二节 玄佛更迭现象 117 第三节 佛学—美学形态 122 第三编 历史坐标:人的自我发现,自然的被发现 第十章 对人和情感世界的发现与重新确认 135 **节 人的素质和情感特点 135 第二节 生命意识和情感类型 139 第十一章 自然山水意识的萌发与确定 147 **节 自然山水文化—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147 第二节 自然山水文化—审美意识的载体 150 第三节 对自然山水的不同心态 157 第四编 美学范畴 第十二章 “妙” 163 **节 “妙”解 163 第二节 “妙”之表现 166 第三节 “妙”之地位 169 第十三章 “言意” 173 **节 “言意”哲学渊源 173 第二节 “言意”美学表现 178 第十四章 “丽” 183 **节 “丽”的感性表征 183 第二节 “丽”的特殊形态 184 第三节 “丽”的美学历程 188 第十五章 “气韵” 191 **节 “气韵”的形成 191 第二节 “气韵”作为美学范畴 194 第三节 “气韵”美学范畴的美学史影响 196 第五编 门类美学 第十六章 绘画美学 201 **节 六朝绘画美学与前代之关系 201 第二节 顾恺之的画论与绘画 203 第三节 宗炳的山水画 209 第四节 陆探微、张僧繇及其他南朝画家 213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 215 第六节 谢赫的“六法” 217 第七节 姚*的《续画品》 221 第八节 六朝绘画美学的影响 223 第十七章 书法美学 226 **节 书家群体 226 第二节 王羲之、王献之 231 第三节 书法美学论 237 第四节 南北朝书法分股与合流 246 第十八章 乐舞美学 248 **节 六朝乐舞美学的演变 248 第二节 六朝乐舞美学形态 262 第三节 六朝乐舞审美格调 271 第四节 六朝乐舞的诗赋表征 274 第五节 南北朝乐舞之比较及影响 279 第十九章 雕刻美学 286 **节 六朝雕刻基本状况 286 第二节 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 287 第三节 人物砖刻的世俗情味 292 第二十章 园林美学 294 **节 六朝园林文化—审美心理 294 第二节 六朝园林三大系统 300 第三节 六朝园林景观结构 311 第四节 六朝园林审美特征 320 第五节 南北园林异同 322 第二十一章 青瓷、陶俑美学 327 **节 六朝青瓷概述 327 第二节 六朝青瓷美学表征 329 第三节 六朝陶俑美学 331 第二十二章 文学美学(社会文化环境) 333 **节 崇文的社会风气 333 第二节 文学社交社团活动 335 第三节 文学教育 342 第二十三章 文学美学(发展历程) 344 **节 东吴文学 344 第二节 东晋文学 344 第三节 刘宋文学 346 第四节 萧齐文学 348 第五节 萧梁文学 349 第六节 陈代文学 350 第二十四章 文学美学(诗歌门类) 352 **节 郭璞 352 第二节 陶渊明 358 第三节 谢灵运 369 第四节 颜延之 379 第五节 鲍照 385 第六节 谢脁 396 第七节 沈约和永明体 400 第八节 萧氏父子 406 第九节 梁陈其他诗人 413 第二十五章 文学美学(辞赋散文门类) 421 **节 东晋 421 第二节 刘宋 426 第三节 齐梁陈 436 第二十六章 文学美学(小说门类) 445 **节 小说审美观念 445 第二节 志怪小说 448 第三节 志人小说 454 第二十七章 文学美学(论说门类) 461 **节 葛洪 461 第二节 范晔 466 第三节 刘勰 472 第四节 钟嵘 507 第五节 萧氏三兄弟 518 第六节 萧子显 523 第七节 两大论争 527 第八节 其他 532 第二十八章 南北朝美学交流 535 **节 南北朝美学的特征 535 第二节 南北朝美学的融合 541 第六编 在延伸下的美学史中 第二十九章 对六朝美学的选择和吐纳 553 **节 隋代之于六朝 553 第二节 唐代之于六朝 554 第三十章 六朝美学纵向性、多方位之影响 558 **节 精神人格影响 558 第二节 诗美学影响 559 第三节 论说形态影响 561 第四节 *具影响力的贡献 563
展开全部

节选

六朝: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六朝时期,曾经稳定的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讲究大一统的中国却*没有大一统,南北长期对峙,“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竟是如此宅基不牢、王气不聚。即使在同一王朝期内也是沧海桑田、陵谷巨变。公元453年,宋文帝被长子所杀,其后二十多年间,更换了六个皇帝;齐历世仅二十二年,换了七个皇帝,其中八年间(494—502)换了五个。这是一个冲撞、变动的时期,从而规定了它那绚丽和惨淡、悲剧和闹剧、宗教色彩和世俗情调相并存的现象。这才会有萧氏父子至尊身份和轻靡诗风并存的状况(如萧衍,生活那样清苦而诗情风流),才会有萧纲与裴子野的古今新旧之争——实际是理性美学与感性美学之争。一切没有稳定,一切有待稳定,而一切又在向稳定方面发展。这些都使得六朝时期*动乱且又*活跃、*复杂且又*有内容。六朝烟水的靡丽,六朝粉黛的靡丽,编织成一幅光怪陆离的文化图像。 跟地理状况居中的特点相吻合,它具有南北文化交汇的特征;在文化形态上,它又具备阴阳文化交感的性质。它负载的历史内容深厚,具有和吴地姑苏文化相类似的性质。六朝美学就是在上述总体文化语境中具备了自身的涵质。 六朝是中国美学走向自觉、基本定型的时期。 六朝是中国美学在各个门类、领域全面发育的时期。 六朝是审美主体的审美基本成熟的时期,人情绪结构的多面性被发现、被感受到。我们可以从六朝列出一长串居于中国美学史前沿、具有一流水平的美学家名字。曹植《与杨德祖书》形容建安文学盛况是“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六朝美学家群体状况也正如此。 六朝美学就形态而言,有理论形态和物化的作品形态,而且两者的发展呈同步趋势,使得中国美学在总体形态上趋于完备。理论形态有四个特点:一是由思辨性进入经验性;二是由抽象议论进入艺术的多种门类研究;三是由创作论进入欣赏论、批评论;四是诞生了“品”的形式。 六朝美学精神比较齐备,包括人文精神、现实精神、悲剧精神、玄远精神、天人合一精神、生命精神、宇宙精神等等。精神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精神意识的孵化和发育。 六朝在社会结构与美学的关系上,在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上,在宗教与美学的关系上,为中国美学史提供了范例。 六朝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书法、园林审美理想,它诞生了一系列新美学范畴,诸如“妙”“气韵”“神似”“风骨”“味”等,具有美学史的阶段性意义和地位、价值。而在六朝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美学范畴:东晋是“神”“韵”;刘宋是“清”;齐、梁、陈是“艳”,是与宫体之靡丽相并存的永明体之清丽。六朝美学在审美范畴演化过程中显示出其思想的轨迹:由雅入俗,由形上而形下,由纯精神现象超越进入世俗生活的感应和描述。 六朝美学是由贵族美学、通俗美学、金粉美学交织而成的“三色环”。六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历史内涵上,过渡与沉淀、延续与变异同时存在;在美学上则是精致与板涩并存,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相生。 六朝是继先秦后又一次思想纷乱期,人文主义精神重新抬头,也正因为此,人们对于自身的体认产生了自觉的意识,因而出现了人对于自身的审美,即所谓的人物品藻。而对人价值的估价和肯定标准,并不仅仅是人的学问和德行,还包括人的个性、智慧、情感、情调、风度等。 六朝美学是前代残存而有新的萌生的时期,是定型过渡时期,既积淀了前代又为后代做出新的积淀的时期。这一时期,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大幅度提高。庄佛合流形成了新的思想趋向,也带来了新的审美趋向。作为庄学新形态的玄学,在本体上促进了美学向无上性、无穷性、无限性的升腾。玄学使得六朝美学对美的体认达到一个相当深刻的层次,这就是美是不可言传、不可言喻的,体认美的方式是得鱼忘筌、舍筏达岸。从以玄对山水到以美对山水,六朝美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新变。佛学精神使美学本体论和形神论等具体理论得到了新的生发和提高,庄学更使自然论在六朝美学中得到了确立。 六朝时,审美趋于感性化,又色彩绮靡,缺少建安的风骨,所以钟嵘才会慨叹“建安风力尽矣”。也唯其如此,六朝美学才有了它的特定性。 六朝美学对中国美学史的贡献就在于它实现了美学的解放。美学开始从道德、实用中剥离,进而沉淀下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这相对于两汉而言,是历史性的进步。 总之,六朝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范畴、形态、意识、理想、形式、发展观等方面。六朝是美学自由、活跃的时期,“精神是*哲学的,因为是*解放的、*自由的”,“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作者简介

吴功正,江苏如皋人。博士生导师,文艺评论家。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和断代美学史。出版《小说美学》《明清短篇小说概论》《六朝园林》《六朝文学》等学术专著十余部。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大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