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山东省典型湿地碳积累和释放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
1星价
¥26.8
(3.9折)
2星价¥26.8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9074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52页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21907407 ; 978-7-5219-0740-7
内容简介
本书将湿地有机碳分成溶解性有机碳、轻组碳、重组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开展研究, 细化了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分布动态过程。植物生长、植物根系分泌作用、不同时空维度 (年度、季节、日均24时的变化) 、湿地土壤物化特征、不良湿地生境 (疏浚、光照限制和空心莲子草入侵) 、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群落及固碳菌对湿地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探讨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湿地发展、类型和特点
1.2.1 湿地的发展
1.2.2 湿地的类型和特点
1.3 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甲烷释放
1.3.1 湿地有机碳积累
1.3.2 湿地碳矿化和甲烷排放
1.4 我国湿地有机碳研究现状
1.5 湿地有机碳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山东省典型湿地概况
2.1 自然湿地
2.1.1 南四湖
2.1.2 新薛河
2.1.3 徒骇马颊水系和赵牛河
2.2 人工湿地
2.2.1 新薛河人工湿地
2.2.2 赵牛河人工湿地
第3章 徒骇马颊水系有机碳空间分布
3.1 研究方法
3.1.1 野外取样
3.1.2 试验处理
3.1.3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徒骇河有机碳的分布
3.2.2 马颊河有机碳的分布
3.2.3 徒骇河和马颊河有机碳氮含量差异
3.3 讨论
3.3.1 河流湿地有机碳的分布格局
3.3.2 影响河流湿地有机碳沉积的因素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湿地类型底泥有机碳空间分布
4.1 新薜河-新薜河人工显地有机碳分布特征
4.1.1 研究方法
4.1.2 研究结果
4.2 赵牛河-赵牛河人工湿地有机碳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
4.2.1 研究方法
4.2.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4.3.1 轻组碳的分布
4.3.2 重组碳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分布
4.3.3 季节差异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有机碳的影响
4.3.4 有机碳与重金属的关系
4.3.5 湿地有机碳与有机氮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释放日均和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5.1 研究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检测方法
5.1.3 仪器设备
5.2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通量日变化和影响因素
5.2.1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日变化
5.2.2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的影响因素
5.3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差异及温度的影响
5.3.1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总体变化趋势
5.3.2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4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日均CH4浓度变化和温度响应
5.4.1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变化趋势
5.4.2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5 小结
第6章 湿地上下游和水位差异下CH4通量变化
6.1 研究方法
6.1.1 CO2浓度测定
6.1.2 水位差异的控制试验
6.2 湿地上下游CH4通量差异及与CO2通量的关系
6.2.1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甲烷浓度差异
6.2.2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CH4和CO2浓度的关系
6.3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6.3.1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差异
6.3.2 小试系统CH4浓度与水温、气温、pH和湿度的关系
6.4 小结
第7章 不良湿地生境下有机碳积累储存差异
7.1 研究方法
7.1.1 野外取样
7.1.2 微生物高通量分析
7.2 研究结果
7.2.1 不同湿地生境的有机质
7.2.2 细菌分布和组成
7.2.3 有机质和微生物构成的关系
7.3 讨论
7.3.1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的有机质
7.3.2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中的微生物分类
7.3.3 水花生入侵生境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分布组成
7.3.4 有机质和微生物间的关系
7.4 小结
第8章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矿化格局及宏观影响因素
8.1 数据检索
8.1.1 中国湿地碳积累的数据检索
8.1.2 中国湿地CH4排放的数据检索
8.1.3 数据分析
8.2 中国典型湿地有机碳的积累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8.2.1 有机碳在内陆湿地中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8.2.2 有机碳在中国沿海海域的分布
8.2.3 讨论
8.3 中国典型湿地CH4排放及影响因素
8.3.1 湿地类型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2 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3 湿地类型和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交叉作用
8.3.4 湿地CH4排放通量与经纬度的关系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1.1 同一水系和流向的入海河流的有机碳组成和分布特点
9.1.2 山东省两组典型水域有机碳的组成、分布和储存
9.1.3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9.1.4 湿地生境差异下有机碳的含量、储存及与微生物的关系
9.1.5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CH4排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湿地发展、类型和特点
1.2.1 湿地的发展
1.2.2 湿地的类型和特点
1.3 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甲烷释放
1.3.1 湿地有机碳积累
1.3.2 湿地碳矿化和甲烷排放
1.4 我国湿地有机碳研究现状
1.5 湿地有机碳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山东省典型湿地概况
2.1 自然湿地
2.1.1 南四湖
2.1.2 新薛河
2.1.3 徒骇马颊水系和赵牛河
2.2 人工湿地
2.2.1 新薛河人工湿地
2.2.2 赵牛河人工湿地
第3章 徒骇马颊水系有机碳空间分布
3.1 研究方法
3.1.1 野外取样
3.1.2 试验处理
3.1.3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徒骇河有机碳的分布
3.2.2 马颊河有机碳的分布
3.2.3 徒骇河和马颊河有机碳氮含量差异
3.3 讨论
3.3.1 河流湿地有机碳的分布格局
3.3.2 影响河流湿地有机碳沉积的因素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湿地类型底泥有机碳空间分布
4.1 新薜河-新薜河人工显地有机碳分布特征
4.1.1 研究方法
4.1.2 研究结果
4.2 赵牛河-赵牛河人工湿地有机碳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
4.2.1 研究方法
4.2.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4.3.1 轻组碳的分布
4.3.2 重组碳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分布
4.3.3 季节差异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有机碳的影响
4.3.4 有机碳与重金属的关系
4.3.5 湿地有机碳与有机氮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释放日均和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5.1 研究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检测方法
5.1.3 仪器设备
5.2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通量日变化和影响因素
5.2.1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日变化
5.2.2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的影响因素
5.3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差异及温度的影响
5.3.1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总体变化趋势
5.3.2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4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日均CH4浓度变化和温度响应
5.4.1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变化趋势
5.4.2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5 小结
第6章 湿地上下游和水位差异下CH4通量变化
6.1 研究方法
6.1.1 CO2浓度测定
6.1.2 水位差异的控制试验
6.2 湿地上下游CH4通量差异及与CO2通量的关系
6.2.1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甲烷浓度差异
6.2.2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CH4和CO2浓度的关系
6.3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6.3.1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差异
6.3.2 小试系统CH4浓度与水温、气温、pH和湿度的关系
6.4 小结
第7章 不良湿地生境下有机碳积累储存差异
7.1 研究方法
7.1.1 野外取样
7.1.2 微生物高通量分析
7.2 研究结果
7.2.1 不同湿地生境的有机质
7.2.2 细菌分布和组成
7.2.3 有机质和微生物构成的关系
7.3 讨论
7.3.1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的有机质
7.3.2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中的微生物分类
7.3.3 水花生入侵生境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分布组成
7.3.4 有机质和微生物间的关系
7.4 小结
第8章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矿化格局及宏观影响因素
8.1 数据检索
8.1.1 中国湿地碳积累的数据检索
8.1.2 中国湿地CH4排放的数据检索
8.1.3 数据分析
8.2 中国典型湿地有机碳的积累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8.2.1 有机碳在内陆湿地中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8.2.2 有机碳在中国沿海海域的分布
8.2.3 讨论
8.3 中国典型湿地CH4排放及影响因素
8.3.1 湿地类型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2 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3 湿地类型和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交叉作用
8.3.4 湿地CH4排放通量与经纬度的关系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1.1 同一水系和流向的入海河流的有机碳组成和分布特点
9.1.2 山东省两组典型水域有机碳的组成、分布和储存
9.1.3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9.1.4 湿地生境差异下有机碳的含量、储存及与微生物的关系
9.1.5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CH4排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电路及磁路
¥11.0¥33.3 -
电视原理-(第7版)
¥18.2¥43.0 -
防爆工艺导论
¥29.9¥59.0 -
路易.威登的秘密
¥35.8¥58.0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38.1¥128.0 -
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中绿色物流的枢纽选址与路径规划:英文版
¥57.9¥78.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5.6¥48.0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
¥69.3¥99.0 -
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66.3¥96.0 -
(社版)XG管道分质直饮水供水技术与工程
¥54.0¥78.0 -
水利工程与水工建筑施工
¥38.4¥68.0 -
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扬子江水利考
¥36.2¥7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LNG船舶夜航安全评估
¥32.4¥56.0 -
科学论证:逻辑与科学评价方法:log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
¥89.6¥128.0 -
河南省水资源——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144.0¥200.0 -
职业健康安全(李冰峰)
¥28.0¥36.0 -
变电施工现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
¥34.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