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克襄动物故事:野狗之丘

刘克襄动物故事:野狗之丘

1星价 ¥18.2 (3.3折)
2星价¥18.2 定价¥5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420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020142033 ; 978-7-02-014203-3

本书特色

1、 台湾自然写作代表作家刘克襄经典动物小说 2、 台湾地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3、 今天谈到自然写作已经不能不想起刘克襄,想到刘克襄就不能不想起自然写作。 ——著名作家 梁文道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的对象是流浪狗。它们的习性如何?怎样在城市游荡?如何交往朋友?如何繁殖下一代?作者选择了一条寻常的城市巷子,以其多年观察野生动物的方式,写下了十二只都市野狗六百多天的生活内容,采用远镜头叙事模式,文字冷静而细腻,让我们直视都市野狗的栖息生态,揭开了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流浪狗行为的秘密;作者还悉心画下一只只野狗,怀念那些野狗相伴的日子,也重新赋予它们温度。总之该书堪称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物文学作品。

节选

**章 美好的小山生活 冬日清晨,朦胧的薄雾里,一只瘦小的黄狗孤单地穿过森林隐秘的小山,静悄悄地走到山脚的垃圾 场。它带着狐疑的眼神,观望了一阵,迅即接近垃圾场。垃圾场位于窄小的巷子底,旁边的小山主要以相思树林为主。人们给巷子编了号码,一○一巷。垃圾场总是堆积着许多脏乱的废弃家具。 瘦小的黄狗叫小冬瓜,背脊的皮肤露出大面积的红斑。一般兽医若是诊治家狗,看到这种外表,都会善意地提出警告。他们往往如此分析:若不医治,这处溃烂的伤口将不断地蔓延,*后扩展到整个背部,乃至全身;这时它会像瘌痢狗一样,全身像烫过了热水,脱了层皮,到处红肿,只剩下稀疏的体毛;然后,身体迅速地羸弱,邋遢地病死。 黄昏时,小区的居民固定把垃圾、厨余拎到这儿丢弃。夜深时,垃圾车才轰隆到来,匆匆地清理垃圾后,再仓促地离开。除此,很少有人会在这儿久留。 对许多野狗来说,这种环境下的食物*不虞匮乏,这儿便成为重要的觅食场。一如人们*爱集聚的传统菜市场。它们以垃圾场为生活重心,镇日在这里徘徊,甚至就滞留附近,集聚成小群生活。小山便是许多野狗栖息的家园。 小冬瓜已经在小山滞留了一段时日。它的眼神充满不信任,全身紧绷,只要有人接近垃圾场就迅速远离,溜回山上。它也和巷子里的野狗保持距离,仿佛有某种隐情,不想和其他野狗为伍。 抵达垃圾场时,恰巧有两只偶尔也出现的野狗在垃圾堆吃东西。小冬瓜宁可站在旁边等候。等它们用完餐,离去了,再慢慢地挨近。 它用前脚迅速地翻拨食物,似乎先前就断定了,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便迅速地吞咬,仿佛许久未进食般。奇怪的是,囫囵吞后,又急切地想离去。 一只和它体形同大的母狗蛋白质,从容地出现了。蛋白质住在一○一巷巷口的摩托车店里,日子过得悠闲,平常爱随处乱晃。没事还会对路过的、感觉不对的车辆追吠,非常惹过路人讨厌。 小冬瓜并未躲闪蛋白质。它们用鼻子互闻,似乎有某种生活的感悟,只有它们才能理解。那互闻也透露了许多讯息。其中之一,蛋白质知道小冬瓜生小狗了。 另外,彼此也在互闻中相互打气吧。 我们人类可能没有这种预知的本事,却有另一个简单的辨识方法,仔细注意母狗的肚腹就一目了然。这时,小冬瓜肚腹下方的乳头是肿胀、粉红而下垂的。 蛋白质并没有吃任何东西。它似乎只是想出来游逛,找一些乐趣。这大概是多数家狗的特性。很像一些有钱有闲的贵妇,吃饱饭没事做,外出购物般。蛋白质在巷子里东闻西嗅,寻找新鲜、好玩的事物。小冬瓜回山里时,蛋白质并未尾随,兀自神采奕奕地,继续沿着巷道溜达。 小山不高,*高点不过海拔六十米。小冬瓜暂时把它的住家安置在那儿,一处居高临下的平缓台地上。一对幸存下来的小狗,就窝在那儿。一白一黑,分别叫马铃薯和小不点。 为什么只有两只呢?我们大致可从食物和疾病的角度,作一综合分析。 通常,一只野狗没有多少食物可吃,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很难像家里的母狗,一胎八九只,甚至十来只。但少说也该有四五只吧,若剩下两只,一定是小狗群在生长过程里遇到了麻烦。 在野外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譬如,随便一场皮肤病的传染,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只要来个寒流,小狗有可能受冻或挨饿,迅速死亡。又或者,初次怀胎的母狗不懂得照顾,或是来不及提供充裕的奶水,都可能让小狗无法存活。 换言之,原因太多了,如此深入讨论小野狗的死亡问题,实在没有意义。无论如何,这两只幸存下来,而且是在寒冷的冬天,那意味着,两只小狗想必是活得健壮,有着坚强的生存毅力的。 事实呢?却有一些不尽然吧。当小冬瓜接近巢位时,它们起身摇尾迎接,就清楚地看出端倪。站出土坑摇尾的是马铃薯,看来精瘦结实。但瘦弱许多的小不点只是略微抬头,用前脚撑着身子,似乎连抬起后脚的力量都没有。 它们的模样不会超过两个月大。若是一般家里的小狗,这时长相肥胖,*是可爱活泼之际:到处乱跑乱钻,惹是生非;随便丢个球过去,都会把球当成玩伴或敌人,一下子躲闪,一下子攻击它,整天就绕着球团团转。 野外的小狗根本没有这种快乐的童年,若有也很短。多半时候,脑海浮升的恐怕都是如何填饱肚子的想象。整天都待在土坑里保持体力,设法不让自己虚弱下去。 小冬瓜一回到土坑,马铃薯便迫不及待地凑上前,仿佛饿了好几餐,紧咬住一个乳头开始猛吸。小冬瓜似乎被咬得有些疼痛,几乎站立不住。那小不点也慢慢地趋近,好不容易挨着另一个乳头,仰着头,忘情地吸吮起来。 马铃薯的体形比小不点壮硕许多,足足大了三分之一。可见,在前些时吸奶的过程里,小不点一定受到马铃薯不少的欺负,或是根本抢不到足够的奶水喝。 它们栖息的凹坑,上方有隐秘的林子遮护着,挡住了冬天的连绵细雨,却无法晒到阳光。还好,干燥的凹坑冬暖夏凉,成为温暖而舒适的窝。尤其是寒流来袭的这个时节,更成为小狗避寒的好所在。 除了凹坑的特性外,小冬瓜为何选择山头居住?大概与那儿居高临下,适合展望、嗅闻空气都有关系。但这时其他野狗都躲到较为温暖的街弄去了。譬如,有的会选择人家刚熄火的车子,蹲在排气管下方取暖。也有的,就近于垃圾场,一起窝在纸箱里。纵使是一般流浪的母狗生小孩,有的也会选择温暖的住家角落。小冬瓜的选择,完全是与众不同的。除了不想受到干扰,能够安心地照顾小狗外,猜想个性谨慎、野性较强都是原因吧。 天色有点阴冷,小冬瓜不会再下山。它知道山下现在要找到食物已经不容易。要等到黄昏以后,才会有人再出来丢垃圾。以前还没有养育小狗时,它常到巷口,那儿有好几家饮食店,譬如早餐店、卖面的小吃店,以及自助餐店等,饮食店后面的巷子也总是能找到一些被丢弃的食物。只是小狗还小,必须随时照顾。目前的状况,巷口对它来说有些遥远了。 小冬瓜已近三岁,关于它的身世,野狗嘛,大抵说来,几乎不可能从远古祖先就是野狗,这样的代代相传。很可能上上一代,或者上一代就是家狗。甚至,自己本身就是,只是后来遭到遗弃。这种野狗里的弃狗,恐怕才占大多数呢。 至于,一只弃狗的心理,因为弃养的原因不同,往往会造成它日后作为野狗时的行为和心态的改变。若受到很大的打击,大多会丧失信心。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弃狗,便常有一种猥琐、毫无信心的神情,它们总是走在街角,躲闪着人,连三岁小孩都害怕。若是一般照顾得很好的小狗,纵使是两个巴掌大的博美犬,走起路来常抬头挺胸、理直气壮的样子,仿佛整条街都是它的天下。 小冬瓜的母亲大概是一只弃狗。它出生于附近一个社区旁边的传统菜市场。一岁时,在捕狗大队扫荡下,胡乱地逃窜,意外地流浪到小山附近。这是它第二次生小狗。**次也在小山,但全部染病死了。这次,它依旧在半山腰生小狗,只是小狗能走动时,就带到山头去了。幸存的两只小狗跟它一样,都患有皮肤病。 小冬瓜选择这处视野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可见依旧保有野狗祖先原始而机警的性格。小山山头很少有人类出现。只有一回,一个荷锄的中年人出现了。 他住在垃圾场旁边的某栋公寓里,每天翻过山的鞍部去另一边的山脚种菜。这种人其实不少,可能刚刚从某个工作单位退休,但年纪也不是很大。大隐于市,寄情于菜畦的耕作。 我们姑且称此人为菜农。那天,菜农不知为何,绕出山径到山头来巡视,可能是要找找看有无药草。结果,惊醒了睡梦中的小冬瓜。小冬瓜远远就闻到那人的味道,站起来,机灵而紧张地大声“汪、汪”叫。过不久,菜农愈来愈近时,小冬瓜有些害怕,改变成低吠的“唉、唉”声,转而调头离去,从一处较为险峭的土壁半跑半滑下山。两只小狗听到低吠声,也本能地一个骨碌翻离土坑,奋不顾身地尾随其后,连滚带爬,消失于斜坡的草丛。 等菜农离去,它们再爬回来。结果,回家的路程就辛苦了许多。马铃薯还勉强跟得上母亲。那小不点却挫折连连,几乎陷在半途的一处断崖,还发出无奈的哀号声。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平坦的小路,钻过一些蕨叶的草丛,才绕回土坑。小不点哀号时,小冬瓜只顾趴在土坑休息,毫不动心。 假如小不点没回来,小冬瓜恐怕也不会过去帮助它。这是小不点自己必须做到的,假如它无法达成,它会和先前出生的兄弟姊妹一样,丧命于林子深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