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瓦疏篱是故乡

包邮黛瓦疏篱是故乡

1星价 ¥19.8 (5.0折)
2星价¥19.8 定价¥4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368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9
  • 出版时间:2020-09-02
  • 条形码:9787559436863 ; 978-7-5594-3686-3

本书特色

★乡愁在岁月里萦回,炊烟在心头上缭绕,乡居生活的场景,民情民俗的画卷。 ——著名作家,储福金 ★饱蘸乡愁的心灵札记,人生旅途的情感档案。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专家,马季

内容简介

  《黛瓦疏篱是故乡》既是一部里下河水乡古镇饱蘸乡愁的风情画卷,风雨家园生活章回的素描,亦是作者募然回首的心路历程。

目录

*是那一抹难舍的乡愁
母亲的怀抱
父亲的故事
我的祖父祖母
我童年的小学
恰是无忧年少时
儿时的玩伴
难得的美味
感知鸡蛋的温度
老周巷情思
未曾远去的歌声
黛瓦疏篱是故乡
迟到的入学通知书
多梦的季节
青春做伴好读书
老师的礼物
难忘那顿忆苦饭
别样的课堂
点点师恩化春雨
人间草木几多情
街道铁事
飘扬的旗帜
小小舞台也精彩
小厂里的年轻人
师傅教我要忍耐
在公社广播站的日子
追忆票证时代
震颤的土地
那年的高考
大淖河水不了情
春天里的邂逅
年华似水西湖瘦
代后记:青春里的一个童话
展开全部

节选

  《黛瓦疏篱是故乡》:  早就说好陪同一位作家朋友去看看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一古镇临泽,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车沿着京杭大运河高高的堤岸向北急驰,至界首子婴闸折向东去,顺着子婴河蜿蜓流淌的方向一路前行。朋友用他那热切而又好奇的双眼凝神扫视窗外的风景。我想告诉他,当年的我怀揣青春的理想,就是从这条路走出了小镇。看着他那么专注的神情我不忍打搅他飞腾的思绪。我们要去探寻的古镇,有我友人心中向往的秘境和神韵,有我童年的忧乐、少年的情怀……  童年记忆里的小镇四面环水,北面是后河,南面是前河,西面一条大河与东西走向的前河和后河交汇在一起,东面也是河,我不知道这些河水从哪里流过来,又要流到哪里去,只知道是这清清的河水滋养着小镇的繁华和生机。从镇北跨过后河大桥就是后街。后河清澈见底,两岸住着人家,青砖黑瓦,矮墙高台,依旧是原来的横样。我幼时住的房子还在,当时四周墙壁的下半截是青砖砌成,上面是结实的土坏,屋顶盖着齐刷刷的小芦柴秆,朝北对着后河排铺榻子门,打开门就能见到路上匆匆的行人,河里穿梭的小船。现在复建的安乐寺曾是粮囤密布的粮站,到了丰收的季节,后河边粮站的大码头船碰船、人挤人,运粮卖粮的船只互相争抢着空当,川流不息。不时也有娶亲的轿子船,放老鹅的捕鱼船从家门口经过,总引得我伸长脖子好奇地张望,直到船儿远远地消失在我的视野里。盛夏是后河*欢腾的时节,清晨的雾气还在水面蒸腾,汰洗衣被的妇人们就来到码头,开始一天的劳作。她们赤脚站在水里,一边劳动一边谈笑,将衣被放在石阶上,挥动着手中的槌衣棒上下起落,发出清脆的声响,快乐就在这淋漓水色中播撒开来,我童年的梦境也常在这喧闹声里醒来。后河的午后是*沸腾的时刻,住在河边人家的小伙子们卸下自家的门板,扑通一声跳进河里,一下子溅起高高的水花,搅得整条河波浪翻滚,冲刷得两岸的杂树和小草在涌浪里起伏,偶尔惊得鱼儿跃出水面,顿时引来一阵阵尖呼。隆冬的后河又是一番景象,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只有靠着码头的水面被早起的人砸开了洞口,方便大家取水洗菜。镜子般的河面惹得胆子大的孩子们开始在冰面上行走,一时稍不留神就会摔一个重重的斤斗,冰面也随之发出破裂的脆响,岸上的大人们见了,发出急切的吆喝和训斥,溜冰的孩子吓得赶紧缩回到岸边,冷冷的冰面又恢复了平静。  冬天的夜晚,后河边呼啸的西北风好像更厉害一些,总是从屋子的各个角落和门窗的缝隙中钻进来,像锥子般扎在脸上。经历风雨侵蚀的门板在磨损得宽松的门槽里晃动着,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我们就搬来板凳、小桌抵在门后面,像捍卫城门的勇士,拼足气力去奋力狙击肆虐的北风。儿时对后河边老屋子*深刻的印象,是大雨天的屋顶处处漏水,家里散乱地放满了大大小小接水的盆子,有时在熟睡中也会被滴在脸上冰凉的雨水惊醒。如今住过的旧屋早已成了水泥砖瓦的房子,样貌虽然依旧,但不知今日成了谁家院落。家乡的水多,街巷更多。三街六巷,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名的,密密匝匝。前河后河与街巷将镇子与乡下的界线划得很分明,所以镇里的居民都说自己是三条街上的人,提到镇子边边上的人家,都要在称呼前面被冠上一个明确的地标:说是老坝头陆大、王二家的,吴坝口张三、李四家的,东头泰山庙的,李家田的,口气里分明有一种隐隐的自傲。  后河大桥头的徐家铁匠铺在后街的*北面,坐东朝西对着后河边,生意特别红火。从早到晚,铺子里的炉子总是冒着呼呼的火苗,青烟弥漫。看着铺里的老大左手握一把长长的铁钳从炉火里夹出烧得红红的铁料放在铁墩上,不断精确地变换着角度和位置,右手执一把铁锤不停地来回敲击。铁墩发出有节奏的当当声响,红红的铁料随着锤起锤落,逐步延展成刀、剪、锄、耙的模样。这时,掌锤的老大细细察看着手里的活计,沾满汗珠的脸上总会露着满意的神色。  ……

作者简介

  葛桂秋,江苏高邮人。出生、成长于里下河水乡,曾当过文书、工人,在公社广播站做过编辑兼播音。长期在县级机关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并担任行政职务。热爱文学,勤于写作,散文随笔发表在报纸期刊及网络平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