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326567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03265679 ; 978-7-5032-6567-9
本书特色
★作者沪居二十年的时光手札 老城厢、百乐门、电车,行经的园林、海上名人故居,还有闺秀、植物、美食,以及习画、写字、女红……林林总总,都落到了日子的肌理里,触手生温。 ★珠灰笔调下的别样海上 “灰”是情绪心境的底色,但有了微明闪烁的“珠”,就不是庸常的琐碎,而有情有致有趣且有品了。繁华魔都,在这样的笔调下,漆光褪尽,岁月的光影在纸面上流溢。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沪居生活的散文结集。作者沪居二十余年,密切关注海上风情的点点滴滴。既从文化着眼,又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细致微观,讲所经眼的海上事物——老城厢、百乐门、电车等,行经的园林、海上名人故居,还有闺秀、植物、美食,以及习画、写字、女红……她对这些林林总总的海上物景,感受丰富异常,使文章有岁月的光影在纸面上流溢。
目录
序言
珠灰色的鱼丽/ 汪凌
**辑 >>典藏风情
002 老城厢
007 金粉豫园
011 古猗园
017 丁香花园
022 沪上“西园”
027 复旦曦园
031 苏州河风情
039 百乐门旧梦
042 福州路断章
050 漫步新天地
055 情系五角场
061 行走平凉路
067 典藏世博
074 有轨电车
080 感悟上海路
082 桥的传奇
085 怀旧电影院
第二辑 >>感旧往事
090 上方花园往事
096 傅雷故居
103 尚贤坊的爱情
110 白先勇的上海
115 杨绛的蒲园往事
120 民国闺秀葛福灿
126 凤仪园的寻梦人
131 雪梅清阁
137 风华厉国香
142 海派启蒙程乃珊
148 海上顾绣
153 海上故事
157 格致的女性
162 做个书香女子
第三辑 >>四季书笺
168 书屋怀想
172 气质言几又
176 文庙书街
179 学画遐思
186 白玉兰
189 夹竹桃
192 茉莉花
195 潮水之春
199 仲春时节
202 暮春笔记
205 落英缤纷
208 夏至闲居
212 消夏书
216 多丽之秋
221 秋尽
225 腊雪帖
230 一枝梅
233 新年的龙华
第四辑 >>四时滋味
238 春天的马兰头
242 园林边的点心
245 回忆面
247 白茶缘
跋 / 251
节选
杨绛的蒲园往事 今人不见旧时月,今月曾照旧时人。初夏,去合众书院参加淳子读书会,海派女作家的讲述温婉有致,她讲述的海派闺秀,一派风情,听了让人怡养性情。会后有心在长乐路附近闲逛,就在不远之处的570 弄,有一处蒲园,是杨绛一家曾在民国时的住所,使我徘徊良久。 民国版的上海建筑一直清晰如昨。沁园村是一曲小令,是江南少妇;静安别墅庄重典雅,是海派闺秀。蒲园是青青苍蒲,有文人气质。真是浓妆淡抹,皆成妙景。建筑师心内自养有一番灵气,借建筑表达自己的艺术之思,让行人目不暇接,如行山阴道上。 蒲园意蕴淡远,如菖蒲般青翠清目,清淡的底色衬托着杨绛先生年轻时的往事。 清幽夏日,行走在长乐路上,体会古人笔下浓荫匝地的感觉。长乐路一如既往的安静,红砖镶嵌于粉肉色的墙上,古旧的楼房散发的香艳带点过去的俗气,暗红色的屋顶、灰色或黄色的外墙和偶尔牵着狗走过的路人,交织成一片静好岁月,将午后的时光浸润,富于艺术气息。蒲园倒是清新自然的。文人画家,毕竟不比明星、政要,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是却始终散发着一股幽香。 长乐路在旧上海叫“蒲石路”,是一条有人物、有故事、有历史的路。上海毕竟是海纳百川之上海,居于其间,永远有那么多隐秘的褶皱待人去发现。合众书院底蕴深厚,它是在一九三九年上海沦陷时期,由叶景葵、张元济等人发起成立的私人图书馆。抗战时期,图书馆聘请时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的顾延龙先生主持馆务。胡适、于右任、钱锺书、顾颉刚等学者均是该馆的长期读者。一九四一年,它迁至现在长乐路与富民路交界路口的新馆。 钱锺书一家曾于一九四九年早春寄居蒲园某宅之三楼,钱杨二人的生活,依稀有着《浮生六记》情味。时间缓缓流淌,一九四九年早春,杨绛、钱锺书带着上中学的女儿钱瑗,寄居于蒲石路的蒲园,在一幢楼房的三楼安家。钱锺书称为“且住楼”。和此前将辣斐德路的居所取名“槐聚庑”一样,是出于传统文人的某种癖好,在“南下与北上”(钱理群语)一片乱纷纷之际,钱锺书也面临着“去与留”的艰难选择。“且住”一词,表露了他处于两难境地的内心矛盾和无奈。 蒲园是一个优雅安静的西班牙式小区,旁边有一家很好吃的鸡肉包子铺。只要有客人来,杨绛就会请阿姨去买来招待客人,她在北京生活多年,还记得那包子皮薄、肉嫩、汁水多。那年,傅雷住在不远处的重庆南路169 弄巴黎新村4 号,杨绛、钱锺书晚饭后常常到傅雷家夜谈,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梧桐树枝丫浓密,把道路两旁的老房子遮掩起来,许多往事似乎愈加徘徊缠绵,风般旋绕,不肯离去。杨绛在上海的故居有好几处,拉斐德路钱家、霞飞路来德坊娘家,都留有她形容清瘦的姿影。蒲园却如清幽兰花一样吸引了我。杨先生年轻时的轻盈步履、幽兰馨香的微笑以及她那高雅气质和风度,一下子摄住了我的目光…… 蒲园因法国军官蒲石(Rue Bourget)以纪念为命名,由中国**代女建筑师——张玉泉设计,为西班牙式,一九四二年竣工,刚建成就抢购一空。现在的蒲园是民宅,住宅不算多,很是幽静。人走在弄堂里,穿行在阳光中,挹取清香满衣裳,体会着闹中取静的趣味。 读过杨绛写的《我们仨》,秀慧的笔势孕育着温存的学养,是民国文人淡泊疏朗的文风。后来与《杨绛传》的作者罗银胜老师多次交流,能更深地感受到她冲淡其人、丰盈其文,是个温文尔雅的书卷气人物。 想到杨绛,就想到“不官不商有书香”这句话。她原本性情如兰,守静功力了得。她与钱锺书一对璧人前半生传奇浪漫,后半生颠沛流离,是君子品行的镜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环境恶劣,杨绛和钱锺书的生活虽清苦粗安,但他们不改其乐。他们创作不辍,并与旧友新朋相处甚欢,这其中包括傅雷、王辛笛、刘大杰、曹禺、李健吾、唐弢、柯灵、郑振铎等人,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朋友相聚吃饭不仅是赏心之事,也是口腹的享受,文化和知识原是这样点点滴滴累积和传播的。 不久,钱锺书被清华大学聘任为外文系教授。从此,杨绛举家离开上海,定居北京,她和上海的缘分也就暂告一段落。但有一首以“蒲园且住楼”为题的七言律诗,被编入《古意(袷衣寥落卧腾腾)》,依然让人记起那时小园高阁的生活情状: 袷衣寥落卧腾腾,差似深林不语僧。 捣麝拗莲情未尽,擘钗分镜事难凭。 槎通碧汉无多路,梦入红楼第几层。 已怯支风慵借月,小园高阁自销凝。 这首精短律诗颇有玉溪诗风,深微细密、浑厚蕴藉,描摹当时羁居沦陷区的生活情状,惆怅而有韵致,既真且挚,分明是且住楼内飘出的一缕古淡馨香。 杨绛的一款书法,被小小地印在《我们仨》的底封上,细腻温润,一望而知,出于学养有素者之手。这样的字,飘着满纸古雅的墨香,足以让后来人低回不已。它以从内容到形式的古韵优雅,给人平添了几多爱好古诗词、追慕古典美的情愫。董桥收到杨绛的来信,面对她的那手温润小书,整洁挺秀的小字,是喜不自禁。他曾说过,写小楷的女子真迷人!张充和如是,杨绛先生亦如是。她的小楷风致远胜于功力,韵味十足,流露出一种业已成为过去的雅致——属于过去那个时代才有的雅致、风华、才情。尺牍虽小,却包罗万象,弥足珍贵,是我们窥看古今艺文之士日常生活的潜望镜。 有段时间,日子过得简静而空茫。友人一再约稿,要我写写杨绛先生。起因大概是我曾写过杨绛先生的一篇小文。以前涉世浅薄,不知分寸,偶然写写;现在岁数渐长,知晓深浅,*终是婉拒了。随着时光流逝,她终将成为我读书生涯里值得致敬的人物,可望而不可即,只能隔岸远远地观望。 从杨绛的个人命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不论时代的兴衰,知识分子的选择是很有限的。比起鲁迅和郭沫若等建功立业的斗士型文人,杨绛只是那个时代承受寂寞的文化耕耘者,她并不想“独善”和“兼济”,她以自己的方式,以不卑不亢不媚的态度投入这个时代,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给时代留下干干净净、深深浅浅的足印。 守得安静,才有精进如今,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着这个时代。 ……
作者简介
鱼丽,原名鲍广丽。中国作协会员,文汇出版社副编审。出版有《闺秀笔记》(全三册)、《茶经:煎茶滋味长》《胭脂聊斋》等作品五六种。
-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10.7¥25.0 -
走着瞧
¥12.6¥35.0 -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
¥16.3¥39.8 -
我的非洲之旅
¥17.3¥29.9 -
博物行记
¥13.5¥45.0 -
浪迹:电影与旅行
¥28.9¥49.0 -
树上人生
¥22.9¥42.0 -
而我只想去巴黎
¥30.6¥68.0 -
醉乡漫步
¥9.4¥16.0 -
西行漫笔-一个远足者的异国寻觅
¥13.9¥29.0 -
世界知识地图-大字版
¥8.9¥19.8 -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一
¥42.2¥88.0 -
东京人情味小吃-挑剔老饕的200+美食之选
¥15.3¥45.0 -
中国的地形-壮美画卷
¥18.1¥42.0 -
留园
¥4.4¥10.0 -
漫步巴黎
¥18.0¥60.0 -
袖珍中国交通地图册
¥2.7¥8.0 -
唐蕃古道秘境
¥23.4¥58.0 -
拙政园
¥4.1¥10.0 -
柬埔寨
¥33.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