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分析

包邮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分析

¥61.8 (7.9折) ?
1星价 ¥61.8
2星价¥61.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7368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19736804 ; 978-7-5197-3680-4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持续且深刻的现代性转型过程之中。伴随这一社会变革,中国法治也在经历一个国家法治与区域法治深入发展及其现代化革命的伟大进程之中。系统研究区域法治发展的基础理论,建立区域法治发展的话语体系,形成区域法治发展的分析范式,不仅有助于重视法治中国建设的区域实践,也有助于拓展法治中国建设问题研究的学术视野与空间格局,进而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发展。

目录

目  录
**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内涵
  一、地理学中的区域概念及其延展
  二、法学视野下的区域概念
  三、区域法治发展概念何以可能
  四、区域法治发展的规定性
第二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法哲学方法论准则
  一、引言
  二、“多样性统一”的命题(上)
  三、“多样性统一”的命题(下)
  四、“个别化方法”的分析原则(上)
  五、“个别化方法”的分析原则(下)
  六、小结
第三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分析框架
  一、问题的设定
  二、国家发展
  三、区域分析
  四、空间关系
  五、小结
第四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构成要素
  一、引言
  二、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法治发展
  三、中央与地方:区域法治发展的中国实践
  四、进一步的讨论:区域法治与地方法治
  五、基于跨行政区划的区域法治发展
  六、进一步的讨论:区域法治与区域法制
  七、小结
第五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引言:国家法治体系中的县域法治
  二、县域治理的传统体制
  三、县域治理的近代嬗变
  四、县域治理的现代转型
  五、县域治理的法治变革
  六、变革时代的县域法治发展
  七、余论:县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的基本逻辑
第六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
  一、引言:法治发展的文化意义与本章论题的重要性
  二、文化传统的思维类型
  三、区域法治发展与文化大传统
  四、区域法治发展与文化小传统
  五、小结
第七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功能取向
  一、问题的提出:发展与法治
  二、区域发展的法治需求
  三、区域发展的法治枢纽
  四、区域发展的法治秩序
  五、小结
第八章 区域法治发展的动力机理
  一、引言:法治发展的一条定则
  二、政府推动与区域法治
  三、社会演进与区域法治
  四、走向区域法治发展的新时代
  五、小结
结 语 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公丕祥 山东蒙阴人,1955年生,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1995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99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年),第三届江苏社科名家(2018年)。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出版个人专著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多篇。《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四卷本,总主编之一)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8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9年);《马克思的法律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019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