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64223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5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6422328 ; 978-7-5164-2232-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生态文明建设人员本书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①梳理EPR的相关研究文献,构建生产文明建设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法律体系与政策体系的研究框架。②主要介绍瑞典、德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EPR制定背景、立法进程、制度建设与实践情况,比较分析各国实施EPR的经验,并分别从EPR法律体系与结构、制度与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对我国的借鉴之处。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念与目标定位。④主要分析了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别在基础性立法、专项性立法与地方性立法的现状。⑤分析了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配套制度体系现状,并对这些配套制度设置与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
内容简介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物质消费日益丰富的同时,由于过度开采造成资源枯竭,大量产品消费致使后消费阶段废物大量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废弃产品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得以诞生。作为一项新的废物管理制度,EPR旨在通过规定以生产者为主要责任主体的责任者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造成的环境影响负责,特别是通过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置与循环再利用等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生产者责任延伸概念于1988年由瑞典学者托马斯教授提出以来,EPR制度历经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在瑞典、德国、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地区的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作为发展中国家,追求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的愿望与日益重要的、满足低环保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确保国家自然资源长期可持续性的需要是我国面临紧迫的挑战之一。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传统发展模式导致我国面临传统的工业污染与消费型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消费后废弃物双重污染问题。为此,我国遵循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下的,基于源头治理、制度治理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是我国基于资源环境问题,为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目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推行循环经济,控制自然资本消耗减量化,提高其经济效能,实现单位经济产出的环境影响小化的必需的制度载体。
目录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安排
2相关基础理论
2.1 外部性内部化理论
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3 环境权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生态文明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析
3.1 生态文明概述
3.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概述
3.3 生态文明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关系
3.4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践考察与启示
4.1 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践考察
4.2 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践的基本启示
5生态文明建设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目标定位与原则
5.1 传统的生产者责任理念与局限
5.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本位
5.3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目标定位与原则
6生态文明建设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法律体系建设
6.1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立法现状
6.2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6.3 以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立法体系
7生态文明建设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政策体系建设
7.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政策体系现状
7.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7.3 以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政策体系
8结 论
附 录
附录1——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节选
1.1 研究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高度发展,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类物质产品消费极大丰富的同时,由于过度开采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大量产品消费后阶段废弃物的大量产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由开始关注废弃物的末端治理,企业的清洁生产与全过程管理,再发展到源头预防与全过程治理;在此过程中,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都无法根本上解决对废弃物填埋、焚烧所产生的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作为一项新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得以诞生。EPR旨在通过规定生产者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负责,特别是对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循环再使用、废置等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国家,追求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确保自然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及日益重要的广大民众良好生态需求是我国面临的*为紧迫的挑战之一。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片面追求高经济增长率的传统的激进式的发展方式导致我国目前既面临传统的工业污染问题,又面临社会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后消费阶段的废弃物问题。为此,我国遵循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下的,基于源头治理、制度治理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工业社会及其文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催生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同时也促成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一应对废弃产品问题的制度措施的诞生。生态文明与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具有共同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现实背景与历史渊源。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具有客观发展的现实需求。 为尽快解决产品消费废弃后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先后提出了多项EPR相关政策与立法,这些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实施,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目前,EPR制度所涉及的范围已经覆盖到电子产品、汽车、包装物等领域。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EPR制度在设计理念、立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在应对废弃产品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或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此背景下,通过跟踪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EPR制度结合起来,在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考察我国EPR制度建设与实践的现状,辨析EPR制度的功能本位,提出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与国情的EPR目标定位,检讨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理念、价值、立法、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和具体方案,为进一步促进我国EPR理念的进步、立法的健全、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创新,在实践上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郑艳玲,女,1978年10月生,河北故城人,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博士生,现为衡水学院副教授,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骨干,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主要参与完成教育部1项,主持、主研完成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人才工程资助项目等14项,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河北省“三三三”三层次人才,衡水市管优秀拔尖人才。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图解新能源汽车 原理·构造·诊断·维修
¥89.6¥128.0 -
服装裁剪入门及板样70例
¥11.3¥19.9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袖珍实用色谱
¥13.1¥45.0 -
小家电使用与维修
¥4.3¥11.5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低空无人机集群反制技术
¥82.6¥118.0 -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广州公交服务再提升探索与实践
¥57.0¥80.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
¥39.0¥69.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65.6¥95.0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117.6¥168.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步步图解万用表使用技能
¥34.8¥49.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 -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农村水环境共治模式研究
¥61.8¥78.0 -
高定旗袍制版技术
¥52.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