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包邮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1星价 ¥50.4 (7.0折)
2星价¥50.4 定价¥7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896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62289623 ; 978-7-5622-8962-3

内容简介

  《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在评述国内外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融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借助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从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这一视角切入,阐明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内涵,考察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此外,《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还参照国外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情况,进行普适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目录

绪论
一、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三、研究目标和拟突破的重点及难点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章 公众参与文保理论研究
**节 公众参与文保的概念
一、公众
二、参与
三、公众参与
四、公众参与文保
第二节 公众参与文保的条件和原则
一、公众参与文保的条件
二、公众参与文保的原则
第三节 公众参与文保模式
一、国外公众参与文保模式
二、国内公众参与文保模式
第四节 公众参与文保的限制性因素
一、公民文化
二、公民个性及受教育程度
三、政治的社会化程度
四、信息渠道及参与途径

第二章 我国公众参与文保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节 文献综述与提出问题
一、文献综述
二、提出问题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二、理论模型
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公众人口统计学分析
二、我国公众文保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我国公众文保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调查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我国公众参与文保行为选择机理
**节 经济人假设与文保行为选择
一、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命题
二、经济人参与文保核算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三、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分析
第二节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与文保行为选择
一、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二、文保态度及形成过程
三、文保态度向文保行为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博弈论与文保行为选择
一、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二、博弈论在文保中的应用
第四节 外部性理论与文保行为选择
一、外部性的概念及分类
二、外部性矫正及在文保中的应用

第四章 欧美国家公众参与文保的经验与启示
**节 美国公众参与文保的经验
一、民间组织引领
二、完善法律保障
三、政府信息公开
四、税费政策激励
第二节 意大利公众参与文保的经验
一、完善法律保障
二、严格专业执法
三、重视遗产教育
四、保障参与渠道
第三节 法国公众参与文保的经验
一、推进法制化管理
二、支持民间组织发展
三、设立文化遗产日
第四节 欧美国家公众参与文保经验的启示
一、加强文化遗产社会教育
二、完善公众参与文保法律制度
三、建立公众参与文保激励机制
四、疏通公众参与文保渠道

第五章 我国公众参与文保机制构建
**节 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机制构建
一、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概念
二、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目标
三、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内容
四、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公众参与文保法律机制构建
一、知情机制:降低公众参与文保信息成本
二、表达机制:降低公众参与文保机会成本
三、诉讼机制:降低公众参与文保侵害成本
第三节 公众参与文保激励机制构建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及理论
二、构建文保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三、公众参与文保选择性激励机制
第四节 公众参与文保渠道机制构建——以民办博物馆为中心
一、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必要性
二、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三、国内外民办博物馆发展环境差异分析
四、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对策构建

第六章 楚纪南故城遗址区内居民文保行为实证研究
**节 楚纪南故城遗址保护现状
一、2010年之前楚纪南故城遗址保护历程
二、2010年之后楚纪南故城遗址保护规划
第二节 楚纪南故城遗址保护区内外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
一、遗址区内外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
二、遗址区内外居民生活满意度比较
三、遗址区内居民行为特征
第三节 楚纪南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遗产管理体制不畅
二、遗址保护政策的限制
三、利益主体的多重博弈
第四节 楚纪南故城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特区
二、对楚纪南故城遗址保护行为进行补贴
三、运用征税、罚款和政府管制等手段对破坏行为进行惩治
四、全力建设楚纪南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第七章 专题研究: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能力测评
一、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概念
二、耦合协调度理论
三、我国文保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能力测评
五、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能力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
六、结论及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国超,男,1973年出生,河南西平人,2008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攻读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方向博士;2011年进入武汉轻工大学工作,现为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武汉市社科基金课题各1项,参与完成部级以上课题6项,主持在研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1项;在《东南文化》《浙江学刊》《福建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等转载。2014年以来,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挑战杯·青春在沃”竞赛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