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已无陈金芳.良霞.梅子和恰可拜

世间已无陈金芳.良霞.梅子和恰可拜

1星价 ¥13.8 (6.0折)
2星价¥13.8 定价¥2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13542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31354208 ; 978-7-5313-5420-8

本书特色

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从《阿Q正传》到《小二黑结婚》,从《李双双小传》到《烦恼人生》,中篇小说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折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变迁。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教授从一百多年间的中国中篇小说作品中精选的*具文学和社会价值的一百部中篇小说作品。丛书共30册,532.1万字,对1911年以来的中篇小说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并按照发表时间顺序编辑而成,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一部系统研究、编选中篇小说的具有排行榜意义的中篇小说选本。丛书收入了鲁迅《阿Q正传》、萧红《生死场》、巴金《憩园》、沈从文《边城》、铁凝《永远有多远》、贾平凹《天狗》、王安忆《小鲍庄》、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苏童《妻妾成群》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中篇力作,展现了百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巨大实绩。丛书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重要的中篇小说奖项。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创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世间已无陈金芳·良霞·梅子和恰可拜》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李凤群的《良霞》和董立勃的《梅子和恰可拜》三个中篇小说。 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提名奖。小说从“我”的视角,写“我”20多年间与陈金芳的交往以及陈金芳跌宕起伏的命运。陈金芳ZUI初出现时,刚从农村转学到“我”就读的初中,同学们都因她的土气和虚荣鄙视她,但由于“我”和她住在同一个大院,且在练琴时有她当听众,与她在心灵上有些相通。后来陈金芳家里发生了变故,她也因此步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帮顽主的“傍家”。多年后,“我”在一次音乐会上再次见到陈金芳,此时的她已是投资艺术品行业的成功人士,优雅、得体,穿梭在艺术家、商人之间,然而陈金芳发家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李凤群的《良霞》讲述了居住在江心洲上的良霞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很好漂亮,一心想嫁到城里,但却因“腰子上长了个东西”放弃了这个想法。手术后的良霞卧床不起,男友也离她而去,家庭生活从此蒙上阴影。良霞的父母也先后辞世,大哥二哥也因为她的拖累只能与门不当户不对的姑娘成婚。良霞从一个骄傲的“公主”沦落成了家庭的累赘。但经历多重磨难后,逐渐老去的良霞反而成了大哥二哥两个家庭里的“定海神针”。后来江心洲的人们都外出打工,唯有良霞在江心洲上默默守望…… 董立勃的《梅子和恰可拜》写的是19岁的女知青梅子从内地来到新疆支边,在一个清晨,她险些被队长强奸,受到惊吓的梅子仓皇离开场部,企图自杀,却被大学生黄成救下。慢慢地,两人相爱并有了孩子。黄成想与梅子过男耕女织的生活,但有一天黄成突然被人带走了,情急之下,黄成拜托恰巧路过此地的恰可拜照顾梅子,恰可拜也因为黄成这一次偶然的拜托,命运由此改变……

目录

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

李凤群《良霞》

董立勃《梅子和恰可拜》


展开全部

节选

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 1 那年夏天,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第三次来华演出,我的买办朋友b哥囤积了一批贵宾票,打算用以贿赂附庸风雅的官员。没想到演出前两天,上面突然办了个学习班,官儿们都去受训了。他的票砸在手里,便随意甩给我一张:“不听白不听。” 演出当天,我穿着一身体面衣服,独自乘地铁来到大会堂西路。正是一个夕阳艳丽的傍晚,一圈水系的中央,那个著名的蛋形建筑物熠熠闪光。苍穹之上,飘动着鸟形或虫形的风筝。穿过遛弯儿的闲人拾阶而上时,我身边涌动着的就是清一色的高雅人士了,个个儿后脖颈子雪白,女士镶金戴银,一些老人家甚至打上了领结。检票进入大厅的过程中,我忽然有点儿不自在,感到有道目光一直跟着自己,若即若离,不时像蚊子似的叮一下就跑。 这让我稍有些心神不宁,频频四下张望,却没在周围发现熟面孔。走到室内咖啡厅的时候,忽然有人扬手叫我,是媒体圈儿的几个朋友。他们凭借采访证先进来,正凑在一起喝茶、讲八卦。我坐过去喝了杯苏打水,和他们敷衍了一会儿,但目光仍在鱼贯而入的观众中徘徊。 “瞎寻摸什么呢?这儿没你熟人。”一个言语刻薄的秃子调笑道,“你那些‘情儿’都在城乡接合部的小发廊里创汇呢。” 这帮人哈哈大笑,我也笑了。片刻,演出开始,我来到前排坐下,专心聆听。琴声一起,我就心无旁骛了。 大师与一位斯里兰卡钢琴家合作,演奏了贝多芬和圣桑的奏鸣曲,然后又独奏了几段帮他真正享誉全球,获得过格莱美奖的电影音乐。压轴曲目当然是如泣如诉的《辛德勒的名单》。一曲终了,掌声雷动,连那些装模作样的外行也被感染了。前排的观众纷纷起立,后排的像人浪一样跟进,当帕尔曼坐着电动轮椅绕台一周,举起琴弓致意时,许多人干脆喊了起来。 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声音格外凸显。那是个颤抖的女声,比别人高了起码一个八度,连哭腔都拖出来了。她用纯正的“欧式装    范儿”尖叫着:“Bravo!Bravo!” 那声音就来自我的正后方,引得旁边的几个人回头张望。我也不由得扭过身去,便看见了一张因为激动而扭曲的脸。那是个三十上下的年轻女人,妆化得相当浓艳,耳朵上挂着亮闪闪的耳坠,围着一条色泽斑斓的卡地亚丝巾。再加上她的下巴和两腮棱角分明,乍一看让人想起凯迪拉克汽车那奢华的商标。 初看之下,我并没有反应过来她是谁。直到她目光炯炯地盯着我时,我才蓦然回过神来。这不是陈金芳吗? 音乐会散场的时候,陈金芳已经在出口处等着我了。此时的她神色平复了下来,两手交叉在浅色西服套装的前襟,胳膊肘上挂着一只小号古驰坤包,显得端庄极了。虽然时隔多年不见,但她并未露出久别重逢的惊喜,只是浅笑着打量了我两眼。 “你也在这儿。” “够巧的……” 说话间,她已经做了个“请”的手势,往大剧院正门外走去。我也只好挺胸抬头,尽量以“配得上她”的姿态跟上。出门以后她问我去哪儿,我说过会儿我老婆来接我。她看看表,表示接她的人也还没到,刚好可以找个地方聊聊。聊聊就聊聊吧,尽管我实在不确定能跟她聊点儿什么。 大剧院附近的茶室和咖啡馆都被刚散场的观众们挤满了,我们步行了半站地铁的路程,才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对面找到一家云南餐厅。走路的时候,她一直没跟我说话,高跟鞋坚定地踩着地面,回声从长安街一侧的红墙上反射回来。落座之后,她又重新看了看我,然后才开口:“你也变样了。” “那肯定,都十来年了,没变的那是妖精。” “不过你还真不显老。”她抿嘴笑了,“一看就挺有福气,没操过什么心。” “还真是,我一直吃着软饭呢。” “别逗了。” “你不信?那就权当我在逗吧。”我略为放松下来,恢复了固有的口气,同时点上支烟。 她又问我:“现在还拉琴吗?” “武功早废了。” “过去那帮熟人呢,还有联系吗?” “也没了。他们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们。” “这倒像你的风格。”她沉吟着说。 “我什么风格?” “表面赖不叽叽的,其实骨子里傲着呢。” 这话说得我一激灵。类似的评价,只有我老婆茉莉和几个至亲对我说过,没想到陈金芳对我也是这个印象。要知道,我自打上大学以后就再没见过她呀。我不禁认真地观察起这位初中同学来,而她则毫不避讳地与我对视,两只小臂横搭在桌子上,那架势简直像外交部的女发言人。 很明显,陈金芳在等着我向她发问,比如问问她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曾经干过什么事儿,眼下又在忙什么之类的。然而对于那些曾经生活在窘迫的境遇里,如今则彻头彻尾地改头换面的故人,我一贯不想给他们抒情言志的机会。倒不是嫉妒这些人终于“混好了”,而是因为他们热衷表达的东西实在太过重复。无非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顾影自怜,外加点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就算把自己“煽”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也藏不住他们眉眼间那恶狠狠的扬眉吐气。只要看看《艺术人生》或者《致富经》之类的节目,你就会发现电视里全是这些玩意儿。 于是,我故意说:“你现在不拿烙铁烫头了吧?” 她愕然了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 “上学的时候哇。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我记得你在很长时间里只剩一条眉毛了。” 出乎我的意料,陈金芳既宽厚又爽朗地笑了:“你还记得呢?现在我也想起来了。后来我只好往眼眶上贴了块纱布,骗老师说是骑自行车摔的。” 她的反应让我很不好意思。那种失态的挑衅更印证了我的肤浅和狭隘,而此时的陈金芳则显得比我通达得多。接下来,我便不由得说出了自己原本不愿意说的话:“你可真是大变样了……刚才我都不敢认你。” “也就表面变了,其实还挺土的。” “这你就是谦虚了,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已然惊为天人了吗?”我舔舔嘴唇,几乎在阿谀她了,“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更加令我意外,陈金芳反而对自己避而不谈了。她简短地告诉我这两年“刚回北京”,正在做点儿“艺术投资方面”的事儿,然后就又把话题引回了我身上。她问我住在哪儿,具体在什么地方上班,又感叹我把小提琴扔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我则被弄得越来越恍惚,也越来越没法把对面这个女人和多年前的那个陈金芳对上号。 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聊了许久,普洱茶第二次续水的时候,陈金芳的电话响了一声。她看了看短信说:“我得走了。” 我也欠身站起来:“那回头再聊。” 我给她留了自己的电话,而她则递给我一张头衔相当繁复的名片。我陪着她走到街上,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豪华越野车。这两年有点儿钱的文化人或者有点儿文化的有钱人都喜欢买这种车,前不久还有一位音乐人因为醉驾被抓了典型,出事儿时开的就是这一款。陈金芳走向副驾驶座的时候,已经有一个身材高挑、二十出头的男人下来为她打开了车门。那小伙子穿着一件带网眼的紧绷T恤衫,遭受过膑刑的牛仔裤里露出两个瘦弱的膝盖,看上去倒像某个高级发廊的理发师傅。他对陈金芳颔首,压根儿就没看我,重新发动汽车之后绝尘而去,气流搅得路边的落叶旋转着纷飞了起来。夜风渐凉,再下两场雨,就要入秋了吧。 过了十几分钟,茉莉恰好也加完班,从国贸那边过来接我了。回家的路上,她问我晚上的音乐会怎么样,我随口说“还成”。我又问她今天忙不忙,她说:“这不明摆着嘛。”然后车里就陷入了沉默。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们之间没什么话可说。 借着立交桥上彩灯的光芒,我偷偷把陈金芳的名片拿出来看了一眼。刚才没有看清,现在才发现,她的名字也变了。陈金芳已经不叫陈金芳,而叫作陈予倩了。她的变化真可谓是内外兼修哇。 …………

作者简介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借命而生》《心灵外史》《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节节*爱声光电》《我妹》,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营救麦克黄》《特别能战斗》《不许眨眼》等,译作有《猜火车》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提名奖等。 李凤群,1973年生于安徽无为。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曾获江苏省第三、四届紫金山文学奖、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文学新星奖、“2013年度青年作家奖”等。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作品百万字。著有《大风》《边缘女人》《如是我爱》《非城市爱情》《背道而驰》《大江边》《颤抖》等多部作品。 董立勃,1956年生于山东荣成,成长于新疆兵团农场。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新疆大学客座教授。发表出版过30余部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和14卷文集。主要作品有《梅子和恰可拜》《白豆白麦》《箫与刀》《流沙如水》《大路朝天》《暗红》《烧荒》《青树》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和翻译介绍到国外,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及选刊和年选。曾获《当代》“小说*佳奖”、新疆政府“天山文艺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