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协同演化的视角)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协同演化的视角)

1星价 ¥35.9 (7.8折)
2星价¥35.9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181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7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21818161 ; 978-7-5218-1816-1

内容简介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作为核心要素日益凸显,土地升值是城市版图扩张的必然结果,伴随土地升值还有农民对产权认知的强化。因此,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不仅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意愿,而且也是基于内生动力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地制度,学术界存在分歧。有的主张,在不改变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和变革土地经营方式来实现农地制度的创新;有的主张,通过变革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来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土地制度。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有的主张实行国有化,有的则认为应当实行土地的农民个人占有制或私有制。在经营方式改革方面,占地位的是,继续完善和健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有人主张应把家庭经营提升为集体化经营或合作化经营;在个别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则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引入土地制度的创新实践中,构建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全新模式。在政策实践层面,各地都不乏农地制度创新的案例,但基本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并未全面推行。一方面是农地制度创新的强烈需求引致了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地制度变迁的复杂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变迁方向仍然是当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看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审视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更加全面的视角。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农地制度变迁关乎城镇化红利的分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乃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题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换句话说,农地产权制度设计得当与否,直接关乎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质量,甚至整体经济改革的进程。因此,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基本取向和动力机制。本书运用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回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化过程,阐释路径依赖的形成机理。本书将重心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地制度变迁、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者间协同演化机制的探索,并以演化的视角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进行了批判式继承。很后,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内生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文献综述

历史篇
**章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
一、制度和产权的定义及功能
二、路径依赖理论的源起
三、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四、超越锁定与路径创造
第二章 中国土地制度形成及其演化路径
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土地制度概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农地制度
三、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依赖路径形成机理分析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
二、土地流转与土地市场培育
三、土地制度变迁及产权的强化
第四章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与方向
一、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现实基础:巩固家庭经营制度
二、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则:强化农地产权
三、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向
……

现实篇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雁,女,瑶族,桂林旅游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管理。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目。在《经济问题探索》、《贵州社会科学》、《管理学刊》等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教材2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