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些些往事:宝瑟余音随笔集/创艺丛书第七辑

些些往事:宝瑟余音随笔集/创艺丛书第七辑

1星价 ¥23.0 (7.2折)
2星价¥23.0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8295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66829535 ; 978-7-5668-2953-5

本书特色

《些些往事(宝瑟余音随笔集)/创艺丛书》收录了《啊,庐山瀑布》《年初三杂忆》《钢笔的故事》《落星湾畔过年时》等作品。 作者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字,*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兴致盎然地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散文随笔集,作者通过撷取往事生活的片断,记录过往生活的点滴, 叙说对日常生活中所见之事的看法,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世事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书中部分篇章对方言俗语进行了讲解和说明,结合生活发现其新意与乐趣;文章还表达了对文艺批评、对原典阅读的看法,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个人的闲情逸趣,可读性强。

目录

形式美臆说 怀念老虎 下棋 打寨 尚方宝剑 说牛 异乡回忆 作文谈趣 夜宿庐山 啊,庐山瀑布 重读“木马计” 木头公仔 逃避观音桥 雨趣 逃难 社坛追忆 儿歌的变迁 乡村塾师和民办教师 远足 故乡的“枪手” 年初三杂忆 坐箩记 进“桃花源”记 花尾渡 小路山风瘦马 “半唐番”二伯父 放纸鹞 “出猫”略说 飞机榄 钢笔的故事 竹林旧事 故乡的泉水 蛇子冈 《弹歌》驰想 落星湾畔过年时 黄海章先生印象记 “那边坑”随想 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Heb6 blang6臆说 看舞龙 故园春晓 滕王阁感怀 记住东牯山 我看杨修之死 怎样读原典 说道 说生生 龙——,龙龙 死里求生 说仁 旧花果甜杨桃昧 明月向谁圆 值茶 噬呵 消夜 北雁南飞与倒泻箩蟹 “夜来香” 斩脚趾避沙虫 和尚与梳 鸡同鸭讲 鸭同鸡讲 抛浪头 拍拖 死牛一边颈 火遮眼 捞 发嗑疯 使铜银买病猪 化学 黑狗得食白狗当灾 听价唔听斗 扭纹柴 苏州过后有艇搭 着起龙袍唔似太子 口大、口细 画公仔画出肠 无尾飞砣 死瞰阕 风吹竹叶好过吹箫 打烂斋钵 做磨芯 食得咸鱼抵得渴 雪柜 蛊惑仔 博命 鬼佬 两头唔到岸 心肝蒂 生骨大头菜 煲有米粥 禽青 各处村乡各处例 拾人口水激 有有神心 狗上瓦坑有条路 矜贵 再说“矜贵”
展开全部

节选

  《些些往事:宝瑟余音随笔集/创艺丛书·第七辑》:每逢星期天,我窗下的内街就有小孩子群聚嬉戏,但从未听到他们唱过儿歌。想来也是,现在大人们经常可以“卡拉OK”一番,而可供孩子们唱的儿歌则太少了。我的童年是唱着儿歌长大的。“麻雀仔,叼树枝,叼上冈头望阿姨。阿姨梳只崩沙蝴蝶髻,摘朵红花伴髻围……”多么优美!“鸡公仔,尾婆娑,三岁孩儿学唱歌。唔使爹娘教导我,自己精乖无奈何。”又多么天真烂漫!一班小朋友坐在一起,可唱“排排坐,食果果……”结队出门,便唱“龙舟舟,出街游……”假如在月下,唱“月光光,照地堂……”就更合适了,那一呼百应的场景,清脆而热烈得直薄云霄的童声,常常使大人们中止了谈话,个个绽出笑容来。儿歌构成的文化熏陶,往往渗透着极可贵的因素。记得抗战时唱的《月光光》,末尾的词句是:“船沉底,浸死啪日本仔。一个浮头,一个沉底,你话好睇唔好睇!”很有时代感。而在我们的前辈,他们诅咒的则是“浸死啪红毛番鬼仔”。想来,这儿歌当作于鸦片战争后,透过它可见当时民众对帝国主义者的痛恨情绪如何感染着下一代。鸦片战争后,“红毛番鬼”还派来了大批传教士。平心而论,传教士中也确有怀济世之心的好人,但就整体来说,传教本身却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手段。有侵略就有反侵略的呼声,这呼声也由孩子们承接了,于是有儿歌唱道:“磨利刀,杀耶稣,杀死耶稣有鬼做!”唱词粗俗,绝对不会是凭儿歌创作获奖的文人的手笔,只在粗俗中直喷出高昂的反帝情绪。1944年,我在逃难途中暂住一小镇,长日无聊,一群小朋友到处乱钻,钻进一座教堂。牧师当即向我们分发宣传品,请我们去听他布道。我们一哄而走,出了门,有人带头唱:“磨利刀。”其他人便放尽喉咙大唱:“杀耶稣,杀死耶稣有鬼做!”读者诸君,你们此刻在平心静气地阅读会觉得我们可笑吧:该杀的是日本兵,怎么又闹着去杀耶稣呢?怎么又对牧师喊打喊杀呢?今天确实太幸福了!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人民军队,这几十年,跟超级大国也过过三两招,并没吃亏。这个军队给诸君提供了平心静气区别对待外人的资本,而半个世纪前的中国,还是块被外人宰割的砧板肉啊!原谅我们吧,朋友!随着战争的胜利,儿歌也变了。抗日战争胜利没几年,《月光光》的结尾就被唱成:“浸死啪红毛番鬼仔,一个浮头,一个沉底,一个匿埋门扇底,偷钱去买油炸鬼。”变得油腔滑调了。再后来,兴起唱“肥佬个头,大过五层楼”,越发离谱。更后,则小孩一律唱大人歌,儿歌几乎被扑灭了。现在,一些热心人重新推广《落雨大》等儿歌,.录成的盒带唱得颇优美,可惜影响似乎并不大,我就从未听到窗下的小朋友们唱过。……

作者简介

  余福智,祖籍广东省开平县,1936年出生于广州。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执教三十余年,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诗论、广府方言有一定研究,著有《美在生命》《寻找原装庄子》《唐诗底蕴》《中华文化传统散论》《唐诗粤韵之美》。在中华诗词网上,发表多篇作品,并以《宝瑟余音》结集,曾主持佛山电视台《粤讲粤过瘾》节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