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下卷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下卷

1星价 ¥40.3 (7.2折)
2星价¥40.3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72969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0729698 ; 978-7-5507-2969-8

本书特色

深圳用近40年的创造,书写了一部鲜活而独特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口述史是青春的记忆,是城市的史诗,是改革的见证,能够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上的独特优势,肩负起当代文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能够给后来者带来可靠的精神力量,推动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再出发。

内容简介

全书收录了百位或参与深圳重大决策制定,或亲历重大事件,或在自身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建设者,秉承“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原汁原味复盘各界人士见证和参与深圳建设的重要细节和精彩故事,揭示深圳40年的成功发展经验,展现各行各业建设者的飒爽英姿,真实而具体地再现历史,是研究深圳发展史重要而生动的**手资料。 本书的出版价值在于,真实记录深圳各行各业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如实展现深圳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提炼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深圳性格。口述者不仅见证了深圳的速度,更厚植了深圳创新发展的基因,他们的奋斗拼搏精神值得后来者学习与借鉴,记录他们的经历,并进行提炼、总结和传播,不仅是为了留存纪念,更要让人们铭记历史,进而去展望和构建未来。借口述者的“亲历、亲见、亲闻”传承改革开放精神,呈现很多不为人知的“深圳**次”,内容真实而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目录

下卷

王 坚

在帮助残疾人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陈伟峰

用脚步丈量深圳这座伟大城市

高 敏

在深圳全力以赴完成生命的托付

韩湛宁

我愿意成为它的一部分

严昊智

见证深圳出口贸易的每一步跨越

张 翔

把青春献给这座志愿者之城我感到很幸福

何沐阳

我在深圳实现音乐梦想

苏曼华

深圳是一座蕴藏宝贵素材的创作“富矿”

应天齐

深圳对当代艺术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周国丰

为推进核电智能装备自主创新贡献力量

许楷楠

当好环保志愿者,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阮双琛

打造高水准技术大学,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孙文平

参与并见证深圳手机行业的创新发展

杜玉涛

让基因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李泽湘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让创意变成创业

刘卡丁

用智慧科学的设计为深圳地铁添砖加瓦

马蔚华

与招行共辉煌,为公益献力量

陈湘生

重塑城市,建世界*好的地下空间

陈汶祥

将满腔热情献给港口维修事业

张 娜

做一名善良且公正的法律守护者

薛 铮

为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贡献力量

费英英

我是1500 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

任志录

通过考古研究证明深圳有悠久历史

肖礼理

像爬山虎一样努力向上生长

张春丽

在深圳实现大学梦,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吴 淳

在心血管内“修隧道”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张小梨

将优质专业的心理服务带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李传梅

包容有爱的深圳改变了我的人生

何忆义

“神奇小子”励志故事感动深圳人

潘 昊

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朱清时

打破常规建设一流大学,助力深圳教育改革发展

陈茹

我愿用做慈善的方式回报深圳这块热土

曾柳英

20 多年默默做好事传播正能量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王坚: 在帮助残疾人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壹 完成学业来到深圳就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定会留在这里,留在这座靠自己努力能够闯出一片天的城市。 来过一次后就对深圳念念不忘 我从小对医学特别是中医比较感兴趣,上大学时很自然地选择了这个方向。1982 年至1987 年,我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就读。1987 年7 月,本科毕业后我**次来到深圳,从此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 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哈尔滨出发先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到北京,然后赶当晚的火车出发前往广州,经过30 多个小时到达后,还要转乘汽车才能到深圳,一路上特别费劲。那时来深圳的原因很简单,就想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了解情况,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准备。 深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热”:一是7 月份深圳的天气特别热,是北方人完全无法想象的热;二是深圳的整体氛围很“热”—随处可见来回奔忙的年轻人,大家交谈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工作和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整个城市充满活力。那时我就坚定地认为深圳是自己以后生活、工作*理想的城市,一定要来深圳打拼。 在深圳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回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继续攻读针灸专业的硕士。3 年后硕士毕业,我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了近两年。1992 年,我攻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博士研究生,直到1995 年完成学业。那时我已经成家,但内心一直想到深圳发展,为了这个“深圳梦”,我毅然决定南下深圳迎接未知的挑战。 无论如何都要留在深圳 我多方打听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恰巧了解到福田中医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正在筹建。这对我来说是个特别好的机会,跟自己的专业很对口,很快我就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顺利来到深圳,开始参与这所医院的筹建工作。 我满怀憧憬和激情来到深圳,但万万没想到刚开始的生活会那么艰难。 跟我**次来深圳一样,1995 年第二次来深圳也是在酷热难耐的7 月份。因为医院还没建好,我们十几个人就住在附近的铁皮房里。白天铁皮房里热得人根本待不住,感觉自己像掉进了锅炉,四面的热浪不断朝你涌来。深圳的暴雨说来就来,一下雨整个铁皮房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感觉随时会塌下来。还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场景是,经常能看到硕大的老鼠来回穿行,有时候晚上睡觉,老鼠就从脚边穿过,我们经常被吓醒。 当时我爱人也暂时放弃老家的工作跟我一起来到深圳,她是先来深圳再物色合适的工作,我们相当于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无论条件多艰难,都要在深圳生存下来。那时,我内心坚信深圳是一座靠自己能力打拼就能够闯出一片天的城市,来了就从未想过离开。 贰 很多人问我从医学博士到“园长”,会不会觉得可惜?我觉得一点都不可惜,因为这就是我喜欢做的事。 勇于接受全新的挑战 我在福田中医院工作了大概两年半,恰逢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正在筹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帮助残疾人康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所学的针灸专业,但也意味着我要从医疗系统转到残联系统,我的心理斗争很激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我认为这份工作既能帮助残疾人,又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于是决定接受全新的挑战。 刚开始,我主要在单位下设的深圳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工作,为深圳的一些聋儿提供听力康复训练,那时很多针对残疾人的工作不完善,实际中面临着不少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同时推动中心发展,我们决定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现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全面开展业务上的合作。 为此,我们把中心名称改为“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首先,他们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身体存在某一部分的缺陷,需要大家的帮助,所以叫“特殊需要儿童”。其次,为什么要强调“早期”?因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越有利于他们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应该是全国较早取这个名称的,后来陆续被很多类似机构采用。 2001 年,我真正开始深入接触残疾人工作。在承担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当时来看,全国范围这个领域起步都比较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对这些特殊需要儿童的认知还有待提高,一些技术产品和配套设施也跟不上。 …………

作者简介

戴北方,男,汉族,1956年8月生,广东惠州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深圳市政协主席。 林洁,女,汉族,1963年4月生,广东英德人,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深圳市政协党组书记。 王璞,男,汉族,1957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法学学士学位。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