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6167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47616703 ; 978-7-5476-1670-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现代社会,母亲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仅仅是母亲和妻子,还要身兼职场角色、教育角色,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多重角色叠加,可能导致母亲的压力共振,使母亲焦虑,甚至可能崩溃。《不做“焦虑妈”:当代父母心理成长》一书指导父母,尤其是母亲如何统筹兼顾身上的多重角色,分享新时代育儿理念和家庭观念,帮助父母,尤其是母亲,正确应对家庭和工作中的重重压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家长学校“智慧父母成长手册”之一,丛书关注父母的成长启迪和智慧生成,侧重传递家庭教育与指导中“爱”“情”“智”“养”“权”的意识激发和能力培养,从家庭之爱、情绪管理、学习能力、过度教养、权利边界五个方面,让家长在阅读和学习中积聚能量,生成智慧,指导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成长为“智慧父母”。适合广大家长阅读。本书从当下家庭中母亲角色构成及其他角色相互冲突的事实出发,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故事描述和分析,提出缓解母亲焦虑的教育策略,展现了当代父母尤其是母亲管理情绪的智慧和谋略。
目录
总序
序
**章 职场角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白骨精”:高效管理法在家水土不服
夹心层:夹缝中生存
全职妈:别被牺牲感压垮
“斜杠妈”:女超人的彪悍人生
第二章 家庭角色:摆平就是水平
“丧偶式”育儿与“猪队友”
祖辈带娃:让我欢喜让我忧
二宝驾到:一碗水如何端平?
保姆:*熟悉的陌生人
第三章 教育角色:教育4.0时代的亲职迭代
教育决策者:摇号时代的纠结
学习主导者:五项全能,臣妾如何做到?
家校关系:你弱,我强?
媒体角色:别人家的孩子
第四章 女性角色:三八“女神节”快乐
女性与母性的兼容与冲突
“冻龄妈”:少女态,年轻态?
老公出轨,说明我魅力不够?
闺密,我挺你!
第五章 自我角色:成长与超越
传承:原生家庭“背锅”?
控制:“怪兽父母”,亲子反目成仇?
依附:“妈宝男”的妈,养出“白眼狼”?
重构:伟大母亲的“人设”崩塌
后记
节选
媒体角色: 别人家的孩子 案例: 微信群,新的“赛马场”?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等应用软件成为家长们开展教育、了解信息、寻找参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朋友圈晒娃、公众号遛娃、班级群“鸡娃”,远至天边、近在眼前的形形色色的“别人家的孩子”,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引发新的焦虑。 班级群花式晒娃。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停课不停学,上海的幼儿园每周通过网络向家长推送科学育儿的内容,指导幼儿家庭活动。为了了解并展示孩子居家活动的情况和成果,部分幼儿园通过班级群请家长定期上传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这本来是交流的好平台,没想到班级群里的花式晒娃,引发一轮又一轮焦虑。比如小班的小姑娘,已经熟练地认识100多个汉字,另外一名男生能够熟练地用英文讲解一本十几页的绘本,一年四季、动植物的单词十分熟练。还有一个小姑娘已经可以用很复杂的英文句式造句。手工作品“橘子变变变”环节,有些家长说,在经历多次失败,用了十几只橘子后,成功造出了橘子房子,让正常用橘子皮做贴画的父母在膜拜中油然而生“我没有尽全力去为孩子付出”的愧疚感。 而在中小学配合远程直播管理的班级群里,老师一上课就有家长拼命送花,老师发通知,家长列队敬礼、附和等,班级正常的通知信息被“淹没”。日常的班级群中,讨好刷屏型、群里吵架型、集赞投票推销型、炫富型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使得中小学班主任和教师不得不成为协调秩序、化解纠纷的“客服”,背离了班级群的初衷。 面对海量信息的冲击,如何筛选班级群里的信息?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娃那么牛,如何避免非理性的攀比?班级群里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日益变味,家长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都对自媒体时代家长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很多家长焦虑。 分析: 信息时代“移民”面对的挑战 知识生产与传播超出个人极限,信息过载造成筛选障碍 信息时代,得益于网络传播方式与知识生产方式的迭代,社会生产知识的速度远超出个人学习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穷尽哪怕一个小领域的所有知识和技能。个人精力、能力、财力有限,有效筛选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以英语学习为例,网上海量的资源中有很多免费的资源。在疫情期间,不仅国内停课不停学,很多微信公众号开放了免费服务,而且国外,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不少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为了方便民众居家学习也推出在线绘本、科普书籍阅读等免费的在线开放服务。网络上有主播号召大家“薅羊毛,领福利”,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推送这些免费的资源。这当然是个很好的福利,但同时,如何在这些海量的资源里面筛选出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资源,对家长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家长自己外语水平都不足以登录国外网站去阅读这些材料,如何替孩子把关?同时孩子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如何选择*佳的读物?资源拓展带来的额外成本和筛选压力,造成家长的焦虑。 传媒角色重构,“传受一体”带来挑战 在大众传播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传递主要是由专业组织机构来实施的,如书籍的出版背后,有专业群体来撰写、传递权威的知识,再如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均由专业采访和编辑人员以及背后的专业团队创作,由组织机构把关,然后传递给公众。但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传播与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如何甄别信息的真假,理性判断信息是否存在偏颇,对家长来说是个新挑战。 信息时代这种传媒角色的改变,不仅对家长,而且对孩子的媒介素养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美国甚至将信息素养作为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予以重视,作为基础性的素养进行强调。对家长来说,作为信息时代的“移民”,如何在海量信息和喧嚣的新媒体环境里面保持定力、减少焦虑,就显得非常重要。 信息公开带来的显性与隐性竞争压力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宇宙中的神奇物种,叫“别人家的孩子”。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比较,“张三家的孩子英语又考了98分”“李四家的娃钢琴赛得了国际一等奖”……这个“假想敌”,让家长和孩子都焦虑万分。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别人家的孩子”,只能靠新闻或者口口相传小范围传播,到了信息时代,朋友圈、班级微信群快速、大范围地传播着此类信息。能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对比他们的长处,不仅加剧了竞争焦虑,而且容易导致自己育儿不自信。 如知名微信公众号主笔伊森妈说,一读者群里大家又在聊一“神娃”: 一年级已经在爸妈指导下读了《狼图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荒野的呼唤》……还不会看图写话,但2天能写1800字,能背出1000首古诗……大家表示: 昏昏欲睡的下午被“吓”醒了。 策略: 在自媒体时代提高信息素养 理性区分媒体世界与现实世界 我们头脑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其实是不完全一致的,这已经成为传播学界的一个共识。这中间是什么在发挥作用?是由于媒体在现实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我们眼中的世界,是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网络等勾勒出来的这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但家长们要了解,媒体在提供内容的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已与真实的世界有所差异。更不用说,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受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会产生很多偏差。 不少家长在发朋友圈显摆生活状态和网上晒娃时,难免有夸张成分和遗漏成分。比如说只展示了娃在钢琴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但并没有讲这个比赛的级别和娃练琴的艰辛,往往会给其他家长造成误导。因此,作为媒介主体,家长首先要理性区分媒体世界和现实世界,不要被歪曲事实和价值观的自媒体所裹挟,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焦虑感。 要警惕意见领袖商业绑架、贩卖焦虑 一批意见领袖打着公益传播的幌子,实施商业营销的目的,已成为当下一个普遍的问题。所谓意见领袖,是指某一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如社会的意见领袖,就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公众。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担任着社会意见领袖的职能,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的是,相当一部分意见领袖背后其实有商业逻辑。比如说很多育儿网站打着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幌子,传播逻辑思维、全脑开发、创新教育等理念,但文末马上放一个链接卖课程和书籍。同时,针对家长的一些课程的普及和推广,也用大量负面案例“贩卖焦虑”以制造商机。建议家长仔细甄别公益性的意见领袖与进行商业运作,有“带货”任务的意见领袖的不同的传播意图,筛选真正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模式和产品。 用好“意见的自我达成效应” 心理学领域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促进行为的改变,进而实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在传播学领域中,类似的原理叫“意见的自我达成”。这其实是把双刃剑,家长如果总用“别人家的孩子”去刺激自家的娃,说“你这不行、那不行”,那孩子很可能真的就不行;但家长如果经常鼓励孩子,说“你有你的特长与亮点,一定也能行”,就可以减少孩子的焦虑,推动孩子实现“意见的自我达成”。上海开放大学董丽敏副教授给家长们送出“三比”方法: 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孩子、激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积极向上。”
作者简介
李爱铭,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文学硕士,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师、育婴员。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平台专家、《上海教育》专栏“教育铭言”作者、阿基米德专栏作者、上海新闻广播“教子有方”等栏目直播嘉宾、上海家长学校讲师、上海托育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讲师等。 主持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上海市妇联家庭文明建设课题、学前与托育行动三年计划编制等多项课题。论文与研究报告多次入选儿童发展与青春期家庭教育国际研讨会、第五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国际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在线开放教育:COVID-19疫情期间的应急措施与创新实践》等。多次主持国际研讨会及上海市育儿加油站等大型论坛。 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成人在线学习等。曾任《解放日报》记者、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教育新闻奖、上海新闻奖、上海教育新闻奖等。
-
故事药丸
¥32.3¥75.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1.3¥42.0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1.2¥36.0 -
孩子与学校
¥9.0¥30.0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9.4¥38.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1.6¥35.0 -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5.6¥52.0 -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14.9¥55.0 -
致父亲
¥22.4¥68.0 -
学习没有那么难(全3册)
¥32.0¥89.0 -
看见孩子 洞察、共情与联结
¥38.4¥59.0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
¥22.5¥50.0 -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11.5¥35.9 -
自驱型成长
¥17.2¥35.0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021版
¥12.4¥46.0 -
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
¥17.1¥42.8 -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察觉力的孩子
¥28.3¥48.8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12.2¥45.0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25.6¥42.0 -
世界之最 (精装彩图版)
¥34.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