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之基本
读者评分
5分

茶之基本

原汁原味而又通俗易懂的《茶经》读本,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溯本求源,见解独到,多方面揭秘《茶经》的思想密码。

1星价 ¥27.2 (4.0折)
2星价¥27.2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Iri***(二星用户)

还没有看,希望物有所值

2023-10-21 09:26:5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1460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53814605 ; 978-7-5538-1460-5

内容简介

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茶经》是关于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后世茶书的开源之作;共十篇,全面记述了唐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与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方法等。知名茶文化作家周重林,精研茶学15年,功底深厚,详细参考古今中外版本40余种,勘校精良,带来原汁原味而又通俗易懂的《茶经》读本。除对原文的精心译注之外,还有对每个章节主题的深入延伸探讨,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溯本求源,见解独到,多方面揭秘《茶经》的思想密码。搭配古代茶具、茶画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了解古代茶具的特点和构造,感受茶雅传统,汲取古人饮茶智慧。

目录

前言
茶人的修养——来自陆羽《茶经》的启示
一之源
原文译注
大茶树过去长满华夏大地
瓜芦是不是茶?
茎还是蕊?
百川学海本《茶经》有什么讲究?
茶从土话变洋话
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
不要随便“约吃茶”
“精行俭德”便是君子之茶
喝茶的好处是什么?
二之具
原文译注
“直过民族”读《茶经》的优势
没有竹,茶要如何是好?
杀青的艺术
三之造
原文译注
采茶的时间
赏茶饼的八个等级
笋与牙、茶花与茶果
四之器
原文译注
鼎力喝茶
伊公羹学问有些大
陆子茶来路不明?
喝茶的好处有什么根据?
六边形的圆形会不会有些奇怪?
陆羽的追求就在那些器具中
漉水囊来源于寺院
茶人用瓷的偏见
五之煮
原文译注
蛤蟆背
“漆科珠”难倒智者无数
烧水的常识
加盐是为了甜
古典时期的朦胧美
隽永是茶味的**个表述
茶性俭,不宜广
茶之用水:洁、冽、细、漫、新、活
从唐代开始的茶水战争
六之饮
原文译注
茶祖是谁
清饮与混饮
七之事
原文译注
对隐者的追忆
茶不如奶吗?
八之出
原文译注
中国茶区分类简史
九之略
原文译注
十之图
原文译注
《茶经》的“经”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茶经》的“经” 我们今天谈陆羽,一定不要只看到茶,还应看到更多。过去太重视茶,往往忽略了茶之外的很多东西。比如《茶经》的这个“经”。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里就说,陆羽写本玩茶的书,怎么会好意思叫“茶经”呢。 茶经的“经”*开始并不是今天通俗意义上的“经典”的“经”,也不是“经史子集”的“经”,陆羽的《茶经》按照当时的理解应该是“经纪”的“经”,“经纪”就是安排的意思。 “茶经”就是让茶有秩序。经的本意是经线,我们经常说的经纬,指的是经线与纬线,线做好了,往织布机上一摆,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现在介绍一个地方,经常要说经度多少、纬度多少,就是确定位置。 经纬自然也就是指天地万物的秩序,在古代中国,特别用来指治理天下。就像六书,一开始也不是什么“经”,可是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变成“经”了。后世不断有人添加,出现了九经、十三经等。今天我们看唐代的这本《茶经》,只知道其经典的一面,反而淡忘了其“经纪”的一面,所以要特别指出来。 过去写的《山海经》《周易》等是指传记,是解释以前的事情。 《茶经》有一些章节很重要,但是过去没有注意,像《九之略》、《十之图》。陆羽的出身、茶在南方是什么样子、生长在哪些地方、出产地是哪些、茶是怎么做的、怎么评饮茶,这些都是讲得比较多的,但是《九之略》和《十之图》的讲解,我在所有书上看到的比较少。谈了半天茶怎么沏、怎么制作,到《九之略》的时候,开始看环境。如果环境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能忽略,逐渐减少,但到了大户人家又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宫廷茶具,就说明了这点。
我有过一段很规范的茶日子。出门的时候,要带易武地区十年以上的解块老茶,日式的茶叶铜罐,宜兴西施紫砂壶,四个柴烧杯,饭盘大的电磁炉,从京都购回来的老铁壶,一个水质监测仪,一杆象牙小秤,四块桌巾,加上一套长衫、两套茶人服,非要一个大行李箱不可。去的地方,也都是名山大川。为了喝一泡茶,大家真是不远万里来相会,一年就飞成了3 家航空公司的金卡会员。有一天,早上还在敦煌数沙子,下午便在北京讨论用农夫山泉泡茶的适宜与否,晚上已经在广州酒楼大快朵颐。现在好了,各地泡茶工具都备齐了,美轮美奂的茶馆越来越多,再也不用那么操心。我的意思是,陆羽在他那个时候,也会有人觉得他很“装”,很做作,不就是喝茶么?陆羽的回答也许是“就是为了喝茶才得这样啊”。就因为大部分人只会把茶放进粥里,放进壶里,放进杯里,所以陆羽才发明了一套又一套的工具,来把我们从俗世中拽拉出来。 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陆羽说的就是我们喝茶需要找个主题,做海报(挂画),邀约人,认真对待,喝了还不算,还要作画、作诗,把这一天的经历写出来。我们每周举办的“茶业复兴”沙龙不就是这样?有人泡茶,有人送茶,还有人专门照相,有人主持,有人讲话,还有人记录,*后还要发表。美好的茶事活动存下来,并广而告知,这就是陆羽在《茶经》里告诉我们的。 需要说的一点是,从宋代开始,画画就职业化了。你是我的制作人,我就把我的画给你,我是名义上的作者,但是钱是归你的,你按个章就是你的。画传到日本后,因为字与画是分开的,经过不同人的手笔,就被剪成小画,剪成两半,字是字,画是画,适用于不同茶室的风格。 “目击而存”,我怀疑漏了一个字,如果是“目击而道存”的话,就是形容人悟性高,眼睛相看,便知彼此心志,表示不必再以言语去沟通,也用来形容个人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人们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不过,有没有这个字都不影响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目击而道存”语出《庄子??田子方》,这个故事值得讲讲。 温伯雪子往齐国去,途中寄宿于鲁国。鲁国有个人请求见他,温伯雪子说:“不可以。我听说中原的君子,明于礼义而浅于知人心,我不想见他。”到齐国后,返回时又住宿鲁国,那个人又请求相见。温伯雪子说:“往日请求见我,今天又请求见我,此人必定有启示于我。”于是出去见客,回来就慨叹一番,第二天又见客,回来又慨叹不已。他的仆人问:“每次见此客人,必定回来慨叹,为何呢?”回答说:“我本来已告诉过你,中原之人明于知礼义而浅于知人心,刚刚见我的这个人,出入进退一一合乎礼仪,动作举止蕴含龙虎般不可抵御之气势。他对我直言规劝像儿子对待父亲般恭顺,他对我指导又像父亲对儿子般严厉,所以我才慨叹。”孔子见到温伯雪子一句话也不说,子路问:“先生想见温伯雪子很久了,见了面却不说话,为何呀?”孔子说:“像这样的人,用眼睛一看而知大道存之于身,也不容再用语言了。” 《世说新语??栖逸》中,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籍归,遂著大人先生论,所言皆胸怀闲本趣,大意谓先生与己不异也。观其长啸相合,亦近乎目击道存矣。” 陆羽除了喝茶外,*喜欢干什么?就是长啸与号啕。陆羽是一个读了很多书、以陆子自居的人,想以茶去教化天下,又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经常喝茶中途就拂袖而去,大有魏晋名士风范。 喝茶是日常行为,仪式感很重要。很多人不清楚佛家体系的教义,佛经多难啊,但是不断地磕头,不断地转珠子、念阿弥陀佛,也能够成佛,所以形式大于教义,这是我的理解。 喝茶也是这样,你端起杯子,不断端起杯子,茶味自在其中。更何况,你参加茶会,要报名,要签到,要看课件,要听山山水水的介绍,要记录从**泡到*后一泡的口感变化,要拍照,要发微信微博,这些都是“经”的部分。但还是陆羽说得好啊,“目击而存”,茶好不好,还是要接触一下,遇到好的茶就像遇到一位得道高人,喝一口看一眼心便热乎起来。即便不是,遇到一位赏心悦目的人,也是极好的。 还是喝茶好。

作者简介

周重林 著名茶文化学者,云南茶文化研究领军者。代表作有《茶叶战争》《普洱熟茶教科书》。参与撰写文章入选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