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

包邮初心

1星价 ¥13.9 (3.7折)
2星价¥13.9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60979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216097901 ; 978-7-216-09790-1

内容简介

本书从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和四大资智聚汉工程、精准扶贫一线,选择30位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人物和优选群体,介绍他们的优选事迹。包括黄旭华(中船重工719所所长,中国核潜艇之父,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群(中船重工七六0所副所长,因抢救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牺牲,获书记指示号召全国学习)、裘法祖(同济医院医生,中科院院士,“中国外科之父”)、李德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病危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全国很好教师”)等。每篇文章由标题、人物献词、主体通讯、照片组成。

节选

  《初心:三十五位在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奋斗故事》: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业内人都称他为“钢铁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评价:“崔老本身就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崔岜用60年党龄、70年教龄,为国家钢铁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根据《“勤奋励志助学金”评选规则》,获得该助学金的条件之一是“学习勤奋努力”。崔崑说:“根据我一生的工作体会,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崔崑年少时,家乡济南被日寇占领,全家返回到老家济宁,崔崑辍学三年。1940年全家又返回济南,崔岜考入济南齐鲁中学高中部。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伪政权接管。1943年夏他高中毕业,父亲鼓励他离开沦陷区,到大后方去继续读书。经过半年的准备,打听好路线,1944年春他离开家,步行穿过位于河南商丘附近毫州的封锁线,适逢日本侵略军进犯中原,他匆促赶到洛阳。洛阳火车站已不售票,他爬上了火车头侧面的平台上,经过几天的时间才到西安。沿路火车头冒出的黑烟已把他熏成了黑人。以后辗转到了成都,穿过5省,历时80多天。1944年秋,崔崑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46年武汉大学迁回武汉,1948年他留校任教。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脊梁,而高性能的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但当时的武汉大学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1951年秋武汉大学派他去哈尔滨工业大学,随苏联专家学习至1954年。1958年华中工学院(1953年院系调整时武汉大学机械系并入新建立的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安排崔岜前往苏联著名的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两年的留学生涯使他有机会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课程、实验室的建设、研究生的培养,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尽可能利用先进仪器和设备开展研究,为回国后的专业建设和从事特殊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0年,崔岜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岜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带着同事们自己动手做。4年后,终于建成了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那时电力供应不足,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夜间上班是常态。”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风云回忆,因为没有控温自动化技术,当年崔岜常常通宵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紧盯着仪表数字,丝毫不敢懈怠。  熬夜之后,白天崔岜还要照常上课。*终,崔岜和课题组成员一同研发了低铬模具钢,含铬降低到4%,代替原用的含12%铬的高碳高铬模具钢,节约了我国当时较为稀缺的铬,模具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崔崑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研制成8种新型模具钢,解决了许多企业的生产难题。  崔崑介绍,教研室建立之初,经广泛调查,他了解到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模具钢,当时国内生产的模具钢已不适应工业发展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凭着决心,崔岜将模具钢作为科研方向,研发了一种含铌基体钢,在国内外尚无先例。进入生产实践环节,崔岜在哈尔滨轴承厂住了三个月,带着学生和工人师傅一起,日夜守在实验现场,在不同产品上反复实验,*终达到课题攻关要求。这一新型钢很快在汽车、电子、航天等行业推广,后被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一家无线电厂需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该模具形状复杂,上有数千个小孔,国内生产不了,只能从国外进口,每副模具约1万美元,一年要进口100多副。崔岜与钢厂合作,经反复实验,研制了一种易切削模具钢,解决了难题,用他们的钢生产的模具每副只需约7000元人民币,该厂每年可节约100多万美元的外汇。这种新型钢获广泛应用。此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而当年一等奖空缺,二等奖仅4项。他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均为**发明人。他负责研制的钢种在上百家企业获得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四种钢列入了2014年发布的《工模具钢》国家标准。  1981年,他领导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成为全国高校该学科首批六个博士点之一。崔岜也成了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崔崑一直强调:“我不想培养次品和废品。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但都有志于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刘宁回忆,当年求学时,崔老师让研究生参与到他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基金等项目中,学生得以快速成长。“严格要求、鼓励创新、学以致用,这是恩师的教学原则。今天,我也这样要求学生。”  由于崔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88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