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994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030599407 ; 978-7-03-059940-7
本书特色
本书在分析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重点阐述中国城市地理的资源资源、历史、经济、交通、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并进行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城市地理丛书》分册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分析中国城市地理学学科特征和中国城市地理总体特征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国城市地理在引进和吸收国外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理论,以及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交通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制度基础等,很后在进行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设想。
目录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前言
前言
**章 绪论
**节 城市地理学及其学科特征 1
一、城市地理学概念和内涵 1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三、城市地理学学科特征 4
第二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总体特征 5
一、研究内容广泛 5
二、研究理论有所创新 14
三、研究实践丰富 17
四、研究方法多样 19
五、学科交叉明显 21
六、研究队伍与机构稳定 23
第二章 中国城市地理的理论基础
**节 国外城市地理学理论引进 26
一、中心地理论 26
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8
三、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31
四、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32
五、空间扩散理论 3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 34
一、中国城市化理论 34
二、中国城镇体系理论 37
三、中国城市群理论 39
四、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42
第三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节 资源环境基本概念的认识 44
一、概念界定 44
二、要素组成 49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环境基础 50
一、自然环境基础总述 50
二、地形要素 51
三、水文要素 57
四、气候要素 60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资源基础 64
一、评价方法 64
二、生存要素占用 68
三、发展要素消费 81
第四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
**节 城市起源及夏商周的城市分布 90
一、城市起源 90
二、空间分布 92
第二节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时期的城市空间分布 95
一、封建社会初期(秦帝国时期) 96
二、封建社会中期(汉代至宋末) 99
三、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代) 106
第三节 近现代时期城市空间分布(晚清—民国) 110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时期 111
二、民国时期 114
第五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
**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118
一、基本概念阐述 118
二、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119
三、城市功能变化 120
第二节 人口集聚 121
一、人口城镇化发育水平 121
二、城镇空间扩展 124
三、城镇规模等级变化 127
第三节 财富集聚 129
一、城镇经济发展 129
二、人均财富积累 132
三、经济规模的结构变化 136
第四节 产业与就业集聚 138
一、城镇化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138
二、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 140
三、城镇职能与类型多元化 142
第五节 消费集聚 145
一、生产物质消费 145
二、生活资料消费 150
三、信息消费 152
第六节 污染集聚 153
一、城镇化与空气污染 153
二、城镇化与水污染 154
三、城镇化与固体废弃物污染 154
第六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交通基础
**节 交通发展对中国城市形成的作用 156
一、交通对中国城市形成的作用案例 156
二、水路交通促进城市形成的作用分析 158
三、陆路交通促进城市形成的作用分析 161
四、交通对中国城市形成的作用机制 163
第二节 交通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166
一、水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66
二、陆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69
三、交通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 171
第三节 城市群交通——交通促进中国城市发展的现代版 173
一、城市群交通对中国城市群形成的作用案例 173
二、交通促进城市群形成的作用分析 177
三、交通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作用机制 178
第七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基础
**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人口基础 180
一、人口数量和结构 180
二、人口分布格局及演化 184
三、城市人口分布 187
四、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 19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基础 195
一、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95
二、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演变趋势 196
三、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状况 201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205
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205
二、中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05
三、中国社会公共服务时空分异 212
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213
第八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基础
**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地域文化基础 214
一、地域文化解析 214
二、中国城市文化 219
三、中国城市文化基础 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多民族文化基础 224
一、中国民族分布 224
二、多民族文化城市 225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地与历史文化名城 232
一、世界文化遗产 232
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 234
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36
四、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240
第九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政治制度基础
**节 中国城市行政区区域格局 246
一、中国城市行政区的区域格局现状 246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行政区的区域格局变化 249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型行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252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制度变迁 256
一、城市发展初期 257
二、封建社会时期 257
三、近现代时期 264
四、当代时期 265
第十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
**节 中国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分区 270
一、城市自然地理分区 270
二、城市经济地理分区 27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及其城市区 276
一、城市发展综合实力 276
二、城市经济区组建方案 284
第三节 中国城市经济区 287
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区 287
二、长江上游城市经济区 289
三、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区 289
四、环渤海城市经济区 290
五、黄河上中游城市经济区 291
六、新疆城市经济区 291
七、珠三角城市经济区 292
八、海峡城市经济区 293
九、北部湾城市经济区 293
十、东北城市经济区 294
十一、西藏城市经济区 294
参考文献
索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前言
前言
**章 绪论
**节 城市地理学及其学科特征 1
一、城市地理学概念和内涵 1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三、城市地理学学科特征 4
第二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总体特征 5
一、研究内容广泛 5
二、研究理论有所创新 14
三、研究实践丰富 17
四、研究方法多样 19
五、学科交叉明显 21
六、研究队伍与机构稳定 23
第二章 中国城市地理的理论基础
**节 国外城市地理学理论引进 26
一、中心地理论 26
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8
三、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31
四、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32
五、空间扩散理论 3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 34
一、中国城市化理论 34
二、中国城镇体系理论 37
三、中国城市群理论 39
四、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42
第三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节 资源环境基本概念的认识 44
一、概念界定 44
二、要素组成 49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环境基础 50
一、自然环境基础总述 50
二、地形要素 51
三、水文要素 57
四、气候要素 60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资源基础 64
一、评价方法 64
二、生存要素占用 68
三、发展要素消费 81
第四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
**节 城市起源及夏商周的城市分布 90
一、城市起源 90
二、空间分布 92
第二节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时期的城市空间分布 95
一、封建社会初期(秦帝国时期) 96
二、封建社会中期(汉代至宋末) 99
三、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代) 106
第三节 近现代时期城市空间分布(晚清—民国) 110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时期 111
二、民国时期 114
第五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
**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118
一、基本概念阐述 118
二、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119
三、城市功能变化 120
第二节 人口集聚 121
一、人口城镇化发育水平 121
二、城镇空间扩展 124
三、城镇规模等级变化 127
第三节 财富集聚 129
一、城镇经济发展 129
二、人均财富积累 132
三、经济规模的结构变化 136
第四节 产业与就业集聚 138
一、城镇化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138
二、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 140
三、城镇职能与类型多元化 142
第五节 消费集聚 145
一、生产物质消费 145
二、生活资料消费 150
三、信息消费 152
第六节 污染集聚 153
一、城镇化与空气污染 153
二、城镇化与水污染 154
三、城镇化与固体废弃物污染 154
第六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交通基础
**节 交通发展对中国城市形成的作用 156
一、交通对中国城市形成的作用案例 156
二、水路交通促进城市形成的作用分析 158
三、陆路交通促进城市形成的作用分析 161
四、交通对中国城市形成的作用机制 163
第二节 交通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166
一、水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66
二、陆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69
三、交通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 171
第三节 城市群交通——交通促进中国城市发展的现代版 173
一、城市群交通对中国城市群形成的作用案例 173
二、交通促进城市群形成的作用分析 177
三、交通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作用机制 178
第七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基础
**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人口基础 180
一、人口数量和结构 180
二、人口分布格局及演化 184
三、城市人口分布 187
四、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 19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基础 195
一、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95
二、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演变趋势 196
三、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状况 201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205
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205
二、中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05
三、中国社会公共服务时空分异 212
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213
第八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基础
**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地域文化基础 214
一、地域文化解析 214
二、中国城市文化 219
三、中国城市文化基础 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多民族文化基础 224
一、中国民族分布 224
二、多民族文化城市 225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地与历史文化名城 232
一、世界文化遗产 232
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 234
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36
四、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240
第九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政治制度基础
**节 中国城市行政区区域格局 246
一、中国城市行政区的区域格局现状 246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行政区的区域格局变化 249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型行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252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制度变迁 256
一、城市发展初期 257
二、封建社会时期 257
三、近现代时期 264
四、当代时期 265
第十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
**节 中国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分区 270
一、城市自然地理分区 270
二、城市经济地理分区 27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及其城市区 276
一、城市发展综合实力 276
二、城市经济区组建方案 284
第三节 中国城市经济区 287
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区 287
二、长江上游城市经济区 289
三、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区 289
四、环渤海城市经济区 290
五、黄河上中游城市经济区 291
六、新疆城市经济区 291
七、珠三角城市经济区 292
八、海峡城市经济区 293
九、北部湾城市经济区 293
十、东北城市经济区 294
十一、西藏城市经济区 294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醉眼看建筑
¥6.9¥23.0 -
不穷之景园林情韵
¥8.7¥28.0 -
古今中外桥梁
¥20.4¥68.0 -
冷眼看建筑
¥9.9¥24.0 -
庭院造园艺术——浙江传统民居
¥15.9¥59.0 -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大家小书
¥15.4¥28.0 -
汉宝德谈现代建筑
¥13.1¥39.8 -
走向新建筑
¥22.3¥42.0 -
禅都物语---京都历史建筑图说
¥13.2¥49.0 -
人气小店设计解解剖书(八品)
¥13.3¥39.0 -
中国舞蹈史话-大家小书
¥8.4¥22.0 -
图解日式茶室设计
¥39.2¥98.0 -
建筑园林文化趣味读本
¥17.9¥56.0 -
译文经典空间的诗学/译文经典/(法)巴什拉
¥25.4¥43.0 -
西泽立卫对谈集
¥14.4¥48.0 -
宋《营造法式》研究史
¥45.5¥99.0 -
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艺术
¥13.3¥29.0 -
走遍华夏-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城
¥11.4¥38.0 -
中国城池史
¥23.3¥48.0 -
景观园林设计10原则
¥14.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