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0450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19045012 ; 978-7-5190-4501-2
本书特色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些重要论述,既是针对当下文艺面临的任务与现实状况提出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思想的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文学理论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元理论”性质的著作,直面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困局,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维度讨论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问题框架、性质功能、对象方法、发展路径以及现实问题,深入解析当代影响较大的文学理论,理论思考和案例分析有机结合,努力为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一种建设性的思路。
目录
绪论
**章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生成与话语对象的演化
**节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生成
第二节 文学理论话语对象的演化
第二章 “文学理论”命名与学科系统
**节 “文学理论”命名
第二节 文学理论学科系统
第三章 文学理论作为科学
**节 科学内涵的历史分化
第二节 文学理论科学
第三节 对象与方法的特殊性
第四章 文学理论的功能及其科学性表征
**节 文学理论的功能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表征
第五章 文学理论的历史性和意识形态性
**节 文学理论的历史性与历史意识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
第六章 文学理论的“出走”与“回归”
**节 文学扩容与文化研究
第二节 理论重建与创新的可能
第七章 中国早期现代文学理论科学性的独特探索
**节 语言革命论与文学理论科学性
第二节 文学进化论与文学理论科学性
第三节 学科系统化与文学理论科学性
第四节 新范畴构建与文学理论科学性
第八章 文学定义方式的嬗变与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
**节 文学定义:从反映论到审美论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金永兵(1973-),安徽寿县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党委书记兼副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外文艺理论、美学研究。著(含合著)有《文学理沦本体研究》、《后理论时代的中国文论》、《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等,主编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