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915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48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62291572 ; 978-7-5622-9157-2

内容简介

本书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解决与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探讨如何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服务。

目录

绪论
**编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形成
**章 陶行知的生平和教育实践
**节 战斗的历程光辉的一生
第二节 陶行知教育实践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形成
**节 生活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生活教育的理论来源与思想基础
第三节 生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编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生活即教育”
**节 “生活即教育”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生活即教育”的涵义与实质
第三节 “生活即教育”的评价
第四章 “社会即学校”
**节 “社会即学校”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社会即学校”的涵义与实质
第三节 “社会即学校”的评价
第五章 “教学做合一”
**节 “教学做合一”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
第三节 “教学做合一”的实施条件
第四节 “教学做合一”的评价
第六章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的关系
**节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生活教育与实用主义教育的关系
第三编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根本原则和具体主张
第七章 民主教育
**节 民主教育的性质与目的
第二节 民主教育的方法与原理
第三节 民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第八章 全民教育
**节 平民教育
第二节 乡村教育
第三节 女子教育
第四节 幼儿教育
第五节 民族教育
第六节 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
第七节 高等教育
第九章 全面教育
**节 陶行知的德育观
第二节 陶行知的智育观
第三节 陶行知的体育观
第四节 陶行知的美育观
第五节 陶行知的生产劳动教育观
第十章 终身教育
**节 “终生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终生教育”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终生教育”的评价
第四编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评价与借鉴
第十一章 陶行知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节 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不朽贡献
第二节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
第十二章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现实意义
**节 生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营养来源
第二节 生活教育能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董宝良,1954年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毕业。在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先后任教育系副主任、教育科研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等职,兼任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