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区发展的中国模式

包邮旅游景区发展的中国模式

1星价 ¥50.0 (7.4折)
2星价¥50.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2663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79页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03266393 ; 978-7-5032-6639-3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介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基础作用,旅游景区转向全域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探索旅游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对我国旅游实现集约化发展,建设集约化旅游大国有重要意义。本书试图在中国景区发展丰富鲜活实践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景区旅游发展的中国探索、中国道路或者说中国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教授团队在多年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和研究经验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政策相呼应,结合官方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系列内容,在对旅游景区的相关概念与主要类型进行概要介绍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成就、经验模式及未来方向;并从发展概况、保护措施、取得成效等视角对8类自然资源型旅游景区、5类人文资源型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利用模式进行分析;*后遴选40个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和梳理,力图全面剖析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规律、经验和模式。

目录

**章 旅游景区的相关概念与主要类型
**节 旅游景区相关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自然资源型各类景区资源概念
第三节 人文资源型各类景区的概念
第四节 其他新形态景区的概念
第二章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成就、经验模式及未来方向
**节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轨迹、现状及成就
第二节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经验及模式特征
第三节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方向与思路
第三章 自然资源型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节 国家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四节 森林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五节 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六节 地质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七节 国家沙漠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八节 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四章 人文资源型旅游景区保护与利用模式
**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二节 博物馆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三节 红色旅游景区保护与利用模式
第四节 主题公园开发与利用模式
第五节 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利用模式
第五章 中国旅游景区典型案例模式
**节 中国著名山水景区典型案例分析
第二节 中国著名人文景区典型案例分析
第三节 古城镇村类旅游景区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节 旅游度假区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节 主题公园类典型案例分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石培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历任原中国旅游研究院创始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地区经济所室主任。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负责执笔人,参与编制“十三五”规划,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专家组长、执笔人,参与起草国务院系列旅游文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中国旅游大辞典》项目负责人,主编《中国旅游研究三十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