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原著第3版)

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原著第3版)

1星价 ¥30.0 (7.9折)
2星价¥30.0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8270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8
  • 出版时间:2016-02-01
  • 条形码:9787112182701 ; 978-7-112-18270-1

本书特色

  《肌肤之目》自1996年首版问世,便成为经典的建筑理论著作。它提出了一个深远的问题,为什么在五种基本的感官里,只有一种感官——视觉,在建筑文化和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数码占据主导地位和电子图像的全面普及,这一问题比此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出版时还要更加紧迫和具有现实意义。尤哈尼·帕拉斯玛论述,对其他四种感官的压制,导致了我们建成环境的整体平庸,也常常削弱了一座建筑的空间体验和建筑可以去激发灵感、邀人参与、改善整体生活的能力。
  对每一位初次习读帕拉斯玛经典文章的学生来说,《肌肤之目》是一种启示,它极具说服力地为建筑文化提供全然崭新的见解。第三版新加入了建筑作家和教育家彼得·迈克凯恩斯(Peter MacKeith)的文章,以便读者更深入理解帕拉斯玛思想的来龙去脉。这些文字将帕拉斯玛的个人传记与建筑思考的概要相结合,后者包括其起源,与北欧及欧洲古今思想的关系。这篇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帕拉斯玛从根本上对待建筑人性、深刻、敏感的态度,并使读者更加了解他。这些配图来自帕拉斯玛的草图和他自己的摄影。新版也加入了世界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撰写的前言和帕拉斯玛亲自修改过的简介。

内容简介

《肌肤之目》自1996年版问世,便成为经典的建筑理论著作。对每一位初次习读尤哈尼·帕拉斯玛经典文章的学生来说,《肌肤之目》是一种启示,它极具说服力地为建筑文化提供全然崭新的见解。《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原著第3版)(精)》新加入了建筑作家和教育家彼得·迈克凯恩斯(Peter MacKeith)的文章,以便读者更深入理解帕拉斯玛思想的来龙去脉。这些文字将帕拉斯玛的个人传记与建筑思考的概要相结合,后者包括其起源,与北欧及欧洲古今思想的关系。这篇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帕拉斯玛从根本上对待建筑人性、深刻、敏感的态度,并使读者更加了解他。这些配图来自帕拉斯玛的草图和他自己的摄影。

前言

  当我身处多雨的纽约,坐下来写这些话语,我想起赫尔辛基早冬白色的新雪和湖面上的薄冰,回忆起芬兰寒冬中的往事:那儿,人们每年都会在北方厚厚的冰面上开辟临时捷径。几个月后,冰层渐渐融化,仍有人斗胆在冰面上驾车而猝然落水。我几乎能想象那*后一瞥,白色的破冰之间失事的汽车在下沉,黑色的湖水慢慢灌了进来……芬兰的美真是一种悲意而神秘的美。
  我与尤哈尼·帕拉斯玛分享关于建筑现象学的思考是在1991年8月间,当时我初访芬兰,出席在于韦斯屈莱(译者注:芬兰小城,阿尔瓦·阿尔托的故乡)举办的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研讨会。
  1992年10月我们再次在赫尔辛基相遇,当时我正在那里参与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竞赛工作。我还记得我们谈到了梅洛·庞蒂的著作,其内容可以被用来解释或指导建筑中体现的空间序列、质感、材料和光影。我还能回忆起这次对话发生在一次午餐中,在一艘停靠在赫尔辛基港的巨大木船的甲板下,当木船在港口部分冻结的冰块间轻微地来回摇摆时,团团热气从我们的菜汤上方旋转腾空。
  我体验过尤哈尼·帕拉斯玛的建筑,从他在罗瓦涅米(译者注:芬兰拉普兰省省会)精彩的博物馆加建到芬兰西南部土库群岛一个引入瞩目的石头小岛上的木制夏季别墅。在这些地方,空间带给人的感觉、声音和气味与它的外观一样重要。

目录

序言

触摸世界 第三版导言

**部分
视觉与知识
视觉中心主义批判
自恋与虚无的眼睛
口头和视觉空间
视网膜建筑与塑性的遗失
视觉图像的建筑
物质与时间
抵制阿尔伯蒂之窗
新视觉与感官的平衡

第二部分
以身体为中心
多重感觉的体验
阴影的重要性
音响的亲密感
静默、时间和孤独
气味的空间
触摸的形状
石头的味道
肌肉和骨骼的图像
行为的图像
身体的确认
身体的模仿
记忆和想象的空间
一座感官建筑
建筑的任务

一个门把手,一次握手

译后记
注释
索引
图片出处说明
展开全部

节选

《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原著第三版)》:
  显然,传统文化的建筑实质也与缄默的身体智慧有关联,而并非视觉与概念的掌权。传统文化中的建造,就像一只鸟儿通过身体的活动而确定鸟巢形式一样,也是由我们的身体来主导的。世界各地的本土化乡土建筑似乎诞生于肌肉与触觉的感官,而不是眼睛。我们甚至可以将本土建造中,从触觉领域到视觉统治的转变,视为一种塑性与亲密感的遗失,随之遗失的还有本土文化背景中各种感官大融合的特征。
  哲学思考中所指出的视觉优先权现象,在西方建筑的发展中也一样明显。古希腊建筑,有着视觉纠正的精致系统,为了取悦眼睛而彻底加以改进。然而,视觉特权并不一定意味对其他感官的排斥,就像古希腊建筑呈现出的触觉的敏感,物质性与真实的重量感;在这里眼睛引起并刺激肉身和触知感。视觉感官也许包含甚至加强其他感觉的形式;视觉中我们无法意识到的触觉元素,在历史建筑中尤其重要并被强烈表达,但可惜的是在我们的时代被严重忽视了。
  自从阿尔伯蒂以来的西方建筑理论,基本都在讨论视觉感官、协调与比例等问题。阿尔伯蒂有这样的论述:“绘画只不过是约定好距离、固定了中心以及在特定光线下的视觉金字塔的交汇。”这论述描述了在建筑思考中也被视作工具的透视法则。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在视觉图像无处不在的时代来临之前,这种有意识的对视觉原理的关注,也没有自动导致对其他感官坚决与刻意的遗弃。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视觉在建筑实践中征服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结果就渐渐出现一个脱离身体的观看者的概念。这个观看者通过排斥其他感官,尤其通过对视觉技术的扩张和图像的大量繁殖,而脱离了与环境周遭的实体关联。就像M.W.瓦托夫斯基所讨论的:“人类视觉本身就是人工制品,由其他人工制品所制造的,我们称之为图像。”
  在现代主义者的写作中强烈表达出了视觉统治的特征,例如柯布西耶的描述:“只有当我能看见的时候我才存在于生活中”;“我坚持做一个顽迷不醒的视觉的人——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于视觉之中”;“一个人需要看清事物才能理解它”;“我劝你睁开双眼吧。你睁开眼睛了吗?你练习过睁开双眼吗?你知道怎样去睁开双眼吗?你是否常常、永远和好好地睁开它们吗?”;“人们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建筑的创造,在距离地面5至6英尺的高度”;并且,“建筑是一个有塑性的东西,我所说的正是通过眼睛的度量与所见而产生的‘塑性’。”这使早期现代主义理论中双眼的优先权清晰地呈现。更进一步有格罗皮乌斯的宣言:“他们(设计者)必须适应科学事实中有关光学的知识,由此建立理论基础以指导双手创造形式,并且建立客观的根基。”莫霍里-纳吉也说:“视觉的卫生,可见的健康正在慢慢渗透。”这些都证实了现代主义思想中视觉的中心角色。
  柯布西耶著名的信条:“建筑是把许多体块在光线下组装在一起的熟练、精准而壮丽的表演”,毋庸置疑地定义了一种眼睛的建筑。然而,柯布西耶是一位拥有着塑性双手的杰出艺术天才,他对物质、塑性及重力有着浓烈的感知,所有这些使他的建筑并未堕入感知极少主义。尽管柯布西耶反对笛卡尔的视觉中心论,但他的作品中却存在着对手同对眼睛同样的盲目崇拜。在他的草图和绘画里表现出一种健硕有力的触觉元素,而且这种触觉敏感性也被融入到他的建筑关注中。然而,这种减少感官的偏向导致了他城市规划的破坏性。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由一种正面的透视感官主宰着,但正是他独特的秩序、结构、重量、细部以及工艺感却极大地丰富着建筑视觉范式。此外,一个建筑作品的伟大也正是因为它成功融合了那种对抗着、矛盾着的张力及暗示。为了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参与,建筑作品需要具有一种介于蓄意与无意之间的张力。“在每个案例中,(设计师)需要同时给出相反的解决方案,”阿尔瓦·阿尔托如是说。我们通常不应该从表面价值来解读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说辞,因为它们往往仅表达了一种意识表面的合理性或辩护,它们可能与更深层但却真正给予作品生命力的无意识的意图存在着激烈的矛盾。

作者简介

  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i Pallasmaa),芬兰杰出的建筑师和建筑思想家之一。他曾经的头衔包括:赫尔辛基工业艺术学院院长;赫尔辛基芬兰建筑博物馆馆长;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兼主任。他同时在全球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帕拉斯玛曾写作和编辑三十余部著作,其中包括《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Academy,1995 and John Wiley & Sons,2005),《思考之手:建筑存在与具身的智慧》(John Wiley & Sons,2009)以及《具象化的图像:建筑的想象和意象》(John Wiley & Sons,2011)。
  
  彼得·迈克凯恩斯(Peter MacKeith),是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设计与视觉艺术研究生院建筑系副教授及副主任。他在芬兰和美国设计界具有学术地位且从事相关实践工作,并对芬兰和北欧建筑进行了广泛的写作和演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