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府诗集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乐府诗集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书很好,没有破损的地方。

2023-11-13 21:50:4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182370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51823708 ; 978-7-5518-2370-8

本书特色

不同的人读诗词,能收获不同的感受。——戴建业 我们中国的诗歌从《诗经》、楚骚,到汉代五言诗的兴起,经过齐梁之间五言诗的格律化和七言诗的萌芽,到唐朝的时候,各种体裁都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叶嘉莹

内容简介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华民族很好文化遗产的又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题材广泛,语言朴实自然,情感自然淳朴,对后世诗词发展影响深远。本版由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编选而成,全书收录12卷100首经典乐府歌辞,57位诗人画家人物小传。插画选用以钱选、恽寿平为代表的中国历目前多位画家的作品,题材主要为花、鸟、兽、虫、鱼等活泼自然的万物生灵,烘托全书自然朴实、灵动活泼的感情色彩。

目录

  
  郊庙歌辞
  青阳
  燕射歌辞
  介雅
  鼓吹曲辞
  战城南
  有所思
  有所思(萧统)
  上邪
  将进酒(李白)
  将进酒(李贺)
  横吹曲辞
  陇头吟
  出塞
  前出塞九首(选一)
  关山月
  梅花落
  ……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后记  文\周兴陆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子夜歌》)音乐生于人心的波动。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音乐。人类须要音乐来抒发情感,沟通心怀,调谐节奏,净化灵魂。婴儿的**声啼哭就是他的音乐。但如果人人手舞足蹈而不依一定旋律节拍,就必然导致混乱。因此古代的先王重视制雅、颂之声以导之,以乐合礼,对百姓加以教化。礼乐教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重要内容。  随着春秋后期的礼崩乐坏,特别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原始儒家的乐教传统遭到了破坏。到了汉武帝时期,重建儒家的礼乐文明,乐府的设立是其中的重要举措。虽然在汉初就有将太乐泛称乐府的例子,但是作为朝廷掌管音乐的机关,乐府署的设立,始自汉武帝。汉代音乐的来源,一方面是由司马相如等人造为诗赋,由协律都尉李延年等合以音律,这是雅乐,由太乐署掌管。另一方面是采录各地方的民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汉书·艺文志》)。这是俗乐,由乐府署掌管。雅乐主要运用于郊庙祭祀、飨宴大射等重大的场合。采录俗乐,目的在于考察民风民情,了解当地政治治理的好坏。后世把乐府机关制作和采录的音乐称为乐府。  上层社会的爱好往往是背雅而趋俗,总的趋势是雅乐消亡,俗曲繁奏。如汉成帝时,郑声尤甚。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叡)尤其爱好俗乐,他们亲自创作清商曲(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推动了清商乐在魏晋以后的发展。王僧虔说:"今之清商,实由铜雀(按,指曹操建安十五年冬作的铜雀台);魏氏三祖,风流可怀。"(《宋书·乐志》一)乐府本来由诗与乐相互配合歌唱的。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所谓"诗为乐心,声为乐体"道出了乐府的这个特征。诗与乐的关系,分为两类:一是先有诗词,"选词以配乐",如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之类;一是先有音乐,"由乐以定词",如操、引、谣、讴、歌、曲、词、调。曹魏三祖,身为帝王,完全可以作了诗之后,请伶人配乐歌唱;但曹植、陆机等一般文人虽拟作乐府,但没有条件让乐工配乐,无诏伶人,事谢丝管,成了徒诗,不能合乐歌唱了。这是三国时期乐府的新现象,即许多文人爱好乐府,模拟创作,乐府成为文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唐宋明清都是如此,但多是徒诗、徒歌,不一定都配合以丝管音乐。  东晋和南朝时期,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南方民间音乐逐渐得到文人的重视,被采录至朝廷,上层文人多有模仿制作。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吴声歌曲,后是以江陵为中心的西曲歌,成为朝廷文人间流行的音乐,文人多有制作。南方乐曲的风格是多以歌唱爱情为主,热情大胆,欢快明丽。当时北方流行的乐曲风格要刚健雄壮得多,流贯着尚武的精神。  到了隋唐时期,政治上南北统一,文化人南北融合。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与南方本来的清商乐相结合,形成新的燕乐,在朝廷里有所谓"九部乐""十部乐"之称。乐府诗是唐代文人诗的重要门类,文人作乐府诗,本身一般不是为了配乐歌唱,但是当时还存在"选词以配乐"和"由乐以定词"。如取杜甫《赠花卿》谱入《水调歌·入破第二叠》,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成《阳关曲》。据《新唐书·李益传》载,李益、李贺"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这是选词以配乐。又《新唐书·刘禹锡传》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时,当地祭祀时歌《竹枝》,歌辞粗俗。刘禹锡"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这是"由乐以定词"。但大量的文人乐府诗是不配乐的。  在杜甫之前,文人创作乐府诗一般都用古题,内容与古题或有关或无关。如陆机的《猛虎行》似与猛虎没有直接的关系;李白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与题多少有些联系。至杜甫的"三吏""三别",则完全摆脱乐府旧题的束缚,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连题目都是创新的,白居易、元稹等就创作了许多不用旧题的"新乐府"(或曰"新题乐府")。杜甫、白居易、元稹、陆龟蒙、皮日休等的新乐府,虽然不用旧题,但是承续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精神,即关注现实、表现当下社会问题,以叙事为主,形式灵活,不忌俚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一脉精神传统,向上秉承了《诗经·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公羊传解诂·宣公十五年》),向下一直流贯于宋、元、明、清和近现代的诗歌创作之中。今人往往称之为现实主义精神,的确可以说,乐府诗的核心精神就是关注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古代文学留给后人的优良的文学精神传统,不可丢失。  对于乐府,历代著述家都较为重视,正史如《宋书》《晋书》《唐书》一般都有《乐志》或《音乐志》或《礼乐志》著录各代乐府。西晋时荀勖的《荀氏录》与崔豹的《古今注·音乐第三》都有涉及乐府诗的论述。刘宋时王僧虔《技录》、陈隋时期释智匠《古今乐录》、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等都是研究乐府的专门著作,可惜原书多已不存。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现存*完备精当的乐府诗总集。  ……

作者简介

   郭茂倩 宋代文人,字德粲,山东省东平县人,祖籍山西太原。 生卒年不详,曾任河南府法曹参军。多才多艺,通音律,善篆隶,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书中所收录的《木兰诗》与《焦仲卿妻》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周兴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教学于研究。代表作品:《中国文论通史》《吴敬梓诗说研究》《文心雕龙精读》《人间词话导读》《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唐贤三昧汇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