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1星价 ¥43.7 (7.4折)
2星价¥43.7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70821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108070821 ; 978-7-108-07082-1

本书特色

青铜器为何在早期中国具有重要地位?青铜冶铸技术早再哪里发现,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青铜礼器为何是文明的标志?青铜文明为什么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概念?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国的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书梳理龙山时代晚期到商代前期的考古材料,为大家讲述青铜如何在中国发现,并对后世礼乐中国产生的影响。本书是“解读早期中国”系列第三本。在《何以中国》和《大都无城》之后,考古学者许宏将视野扩大到史前东亚大陆核心地区,以青铜为着眼点,对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进行了梳理。充分发挥考古学材料的优势,一眼看尽青铜对早等

内容简介

礼乐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青铜礼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载体和标志,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许宏在本书中,梳理了中国距今六千多年至三千多年从原始铜合金到红铜、青铜的考古发现,捋清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一千多年青铜技艺发展的脉络,勾画了东亚大陆青铜文明画卷的卷首,追溯“青铜中国”的肇始。

目录

引子 从司母戊大鼎说起 一 时空界说 东亚·东亚大陆·中国·中亚 甲骨文·殷墟文化·公元前1300年 何人用铜,如何用铜 二 青铜潮前锋大扫描 “原始铜合金”初现期(公元前4700-前2100年) 仰韶时代 寥若晨星 红山人用过铜吗? 龙山前期 朦胧探索 多种合金尝试期(公元前2100-前1700年) 西北华北 高地先亮 中原出彩 东南空寂 龙山时代 东北无铜 高地前沿 繁星密布 中原持续 互动创新 三 核心区域及其冲击波 先导二里头(公元前1700-前1550年) 青铜大邑出中原 众星捧月看周边 蓬勃二里岗(公元前1550-1300年) 早期承前 礼制初成 晚期波峰 四方推展 四 潮头外缘大扫描 推波有活水:西北至北方 晋陕地区 河套地区 甘青地区 观潮此处佳:燕山至东北 直接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 渐次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 无缘青铜时代的区域 各区域青铜时代上下限的梯次 潮平两岸阔:大黄河三角洲 太行山东麓平原 海岱及周边地区 韵味看余波:长江中下游 江淮-江南地区 长江中游左近地区 微澜漫西南:川渝藏地区 五 观潮的断想 “青铜时代”:从遗存到概念 谁先进入青铜时代? 谁的青铜时代? 时空遐思:对二维边界的探究 东亚“铜石并用时代”献疑 半月形地带与“中国弧” 潮余拾贝:器物身世趣话 谜一样的兽面铜牌饰 巫术之镜,妆容之镜? 长身战斧与环首刀 喇叭口耳环与臂钏 渐远渐变的倒钩铜矛 权杖受阻于神奇“弧带” 附录一 余绪寻踪:“重器”纵览 (一)中原地区 (二)西北至北方 (三)南方地区 附录二 东亚大陆使用铜器的考古学文化一览(公元前3000-前1200年) 注释 主要考古资料存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许宏,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19年担任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从事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他是公众考古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多年来进行考古学普及型知识读物的写作,有“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包括《何以中国》《大都无城》《早的中国》等;近年来参加《十三邀》等节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