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流动混合与燃烧
1星价
¥36.3
(3.7折)
2星价¥36.3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826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030682659 ; 978-7-03-068265-9
内容简介
随着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逐渐向工程化、实用化发展,对其核心的超声速燃烧过程及其稳焰装置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推进。凹腔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利于高效低阻燃烧的稳焰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本书以凹腔稳焰器的超声速流动混合与燃烧过程为研究背景,共分为六个章节,首先综述了超声速凹腔稳焰器流动混合与燃烧过程的近期新研究进展,随后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次系统研究了凹腔流动模式分析、燃料输运与混合、点火、火焰稳定与稳燃模式以及火焰闪回过程,充分展示了与凹腔相关的超声速燃烧等研究方向上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并对超声速凹腔稳焰器构型及其燃烧组织的设计准则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 1
1.2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流动与混合特性 3
1.2.1 流动特性 3
1.2.2 燃料喷注与混合特性 4
1.3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点火过程 6
1.3.1 引导点火 8
1.3.2 节流点火 8
1.3.3 热射流点火 9
1.3.4 等离子体点火 9
1.3.5 活性添加剂点火 10
1.4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火焰稳定与稳焰模式 10
1.4.1 火焰稳定 10
1.4.2 稳焰机理 11
1.5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火焰闪回过程 14
1.5.1 热壅塞诱发火焰闪回 15
1.5.2 自点火诱发火焰闪回 15
1.5.3 爆燃转爆轰诱发火焰闪回 16
1.6 本书篇章结构 1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凹腔中的流动模式分析 26
2.1 二维流动特性 26
2.1.1 二维流动算例设置 26
2.1.2 瞬态流场结构与分析 29
2.1.3 时均流场结构与流动特性 31
2.2 流动模式与剪切层增长模型 37
2.2.1 冷态流动模式 37
2.2.2 剪切层增长模型 43
2.3 本章小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凹腔中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49
3.1 燃料输运与混合流场结构特征 49
3.1.1 仿真工况设置 49
3.1.2 凹腔上游喷注混合流场结构特征 51
3.1.3 不同动量比下凹腔中的喷注混合过程 56
3.2 燃料喷注方案对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的影响 59
3.2.1 仿真工况设置 60
3.2.2 不同凹腔上游燃料喷注距离条件下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63
3.2.3 不同凹腔上游燃料喷注方案条件下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66
3.2.4 不同凹腔主动式燃料喷注方案条件下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70
3.2.5 凹腔组合式燃料喷注方案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71
3.3 凹腔突扩构型对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的影响 73
3.3.1 仿真工况设置 73
3.3.2 凹腔构型对燃料输运及混合流场的影响 75
3.4 本章小结 81
参考文献 82
第4章 凹腔中的点火过程 84
4.1 燃料喷注方案对强迫点火过程的影响 84
4.1.1 实验方案设计 84
4.1.2 聚能火花塞点火 86
4.1.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 91
4.2 凹腔构型对强迫点火过程的影响 94
4.2.1 实验方案设计 94
4.2.2 初始火焰形成与发展实验 96
4.2.3 强迫点火后燃烧室中的稳定火焰建立过程 100
4.3 强迫点火过程点火位置优化 102
4.3.1 实验方案设计 102
4.3.2 聚能火花塞点火 104
4.3.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 106
4.4 强迫点火模式分析 116
4.4.1 实验方案设计 116
4.4.2 强迫点火过程分析 117
4.4.3 强迫点火模式研究 122
4.5 强迫点火源作用过程 124
4.5.1 实验方案设计 124
4.5.2 强迫点火过程三维算例验证分析 125
4.5.3 强迫点火源作用过程二维仿真研究 128
4.6 本章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5章 凹腔中的火焰稳定与稳燃模式 136
5.1 凹腔上游喷注燃料的燃烧流场特征 136
5.1.1 实验工况与计算设置 136
5.1.2 后缘突扩凹腔中乙烯燃烧流场结构特征分析 142
5.1.3 后缘突扩凹腔中氢气燃烧流场结构特征分析 148
5.2 燃料喷注方案对火焰结构与燃烧强度的影响 151
5.2.1 实验工况 151
5.2.2 燃料喷注方案对火焰稳定过程的影响 152
5.3 凹腔构型对火焰结构与燃烧强度的影响 160
5.3.1 不同凹腔构型条件下的氢气火焰结构 160
5.3.2 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的乙烯火焰结构 164
5.4 凹腔中的稳燃模式 168
5.4.1 不同凹腔构型条件下的稳燃模式 168
5.4.2 后缘突扩凹腔中稳燃模式的动态切换 172
5.4.3 后缘突扩凹腔对稳燃模式的影响 176
5.5 本章小结 180
参考文献 182
第6章 凹腔中的火焰闪回过程 183
6.1 燃料喷注方案对火焰闪回过程的影响 183
6.1.1 不同燃料喷注压力 183
6.1.2 不同燃料喷注距离 186
6.1.3 不同燃料喷注角度 187
6.1.4 不同燃料喷嘴数量 189
6.2 凹腔构型对火焰闪回过程的影响 189
6.2.1 不同凹腔长深比 192
6.2.2 不同凹腔后缘倾角 193
6.2.3 不同氮气节流位置 193
6.3 边界层条件及多种扰动因素对火焰闪回过程的影响 193
6.3.1 仿真条件 194
6.3.2 凹腔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 197
6.3.3 边界层条件对火焰闪回的影响 198
6.3.4 多种扰动因素对火焰闪回的影响 200
6.4 火焰闪回诱发机制的理论模型 202
6.4.1 超声速燃烧火焰闪回诱发机制模型 202
6.4.2 超声速燃烧自点火与火焰传播竞争模型 206
6.5 本章小结 208
参考文献 209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 1
1.2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流动与混合特性 3
1.2.1 流动特性 3
1.2.2 燃料喷注与混合特性 4
1.3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点火过程 6
1.3.1 引导点火 8
1.3.2 节流点火 8
1.3.3 热射流点火 9
1.3.4 等离子体点火 9
1.3.5 活性添加剂点火 10
1.4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火焰稳定与稳焰模式 10
1.4.1 火焰稳定 10
1.4.2 稳焰机理 11
1.5 超声速凹腔稳焰器中的火焰闪回过程 14
1.5.1 热壅塞诱发火焰闪回 15
1.5.2 自点火诱发火焰闪回 15
1.5.3 爆燃转爆轰诱发火焰闪回 16
1.6 本书篇章结构 1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凹腔中的流动模式分析 26
2.1 二维流动特性 26
2.1.1 二维流动算例设置 26
2.1.2 瞬态流场结构与分析 29
2.1.3 时均流场结构与流动特性 31
2.2 流动模式与剪切层增长模型 37
2.2.1 冷态流动模式 37
2.2.2 剪切层增长模型 43
2.3 本章小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凹腔中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49
3.1 燃料输运与混合流场结构特征 49
3.1.1 仿真工况设置 49
3.1.2 凹腔上游喷注混合流场结构特征 51
3.1.3 不同动量比下凹腔中的喷注混合过程 56
3.2 燃料喷注方案对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的影响 59
3.2.1 仿真工况设置 60
3.2.2 不同凹腔上游燃料喷注距离条件下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63
3.2.3 不同凹腔上游燃料喷注方案条件下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66
3.2.4 不同凹腔主动式燃料喷注方案条件下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70
3.2.5 凹腔组合式燃料喷注方案的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 71
3.3 凹腔突扩构型对燃料输运与混合过程的影响 73
3.3.1 仿真工况设置 73
3.3.2 凹腔构型对燃料输运及混合流场的影响 75
3.4 本章小结 81
参考文献 82
第4章 凹腔中的点火过程 84
4.1 燃料喷注方案对强迫点火过程的影响 84
4.1.1 实验方案设计 84
4.1.2 聚能火花塞点火 86
4.1.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 91
4.2 凹腔构型对强迫点火过程的影响 94
4.2.1 实验方案设计 94
4.2.2 初始火焰形成与发展实验 96
4.2.3 强迫点火后燃烧室中的稳定火焰建立过程 100
4.3 强迫点火过程点火位置优化 102
4.3.1 实验方案设计 102
4.3.2 聚能火花塞点火 104
4.3.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 106
4.4 强迫点火模式分析 116
4.4.1 实验方案设计 116
4.4.2 强迫点火过程分析 117
4.4.3 强迫点火模式研究 122
4.5 强迫点火源作用过程 124
4.5.1 实验方案设计 124
4.5.2 强迫点火过程三维算例验证分析 125
4.5.3 强迫点火源作用过程二维仿真研究 128
4.6 本章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5章 凹腔中的火焰稳定与稳燃模式 136
5.1 凹腔上游喷注燃料的燃烧流场特征 136
5.1.1 实验工况与计算设置 136
5.1.2 后缘突扩凹腔中乙烯燃烧流场结构特征分析 142
5.1.3 后缘突扩凹腔中氢气燃烧流场结构特征分析 148
5.2 燃料喷注方案对火焰结构与燃烧强度的影响 151
5.2.1 实验工况 151
5.2.2 燃料喷注方案对火焰稳定过程的影响 152
5.3 凹腔构型对火焰结构与燃烧强度的影响 160
5.3.1 不同凹腔构型条件下的氢气火焰结构 160
5.3.2 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的乙烯火焰结构 164
5.4 凹腔中的稳燃模式 168
5.4.1 不同凹腔构型条件下的稳燃模式 168
5.4.2 后缘突扩凹腔中稳燃模式的动态切换 172
5.4.3 后缘突扩凹腔对稳燃模式的影响 176
5.5 本章小结 180
参考文献 182
第6章 凹腔中的火焰闪回过程 183
6.1 燃料喷注方案对火焰闪回过程的影响 183
6.1.1 不同燃料喷注压力 183
6.1.2 不同燃料喷注距离 186
6.1.3 不同燃料喷注角度 187
6.1.4 不同燃料喷嘴数量 189
6.2 凹腔构型对火焰闪回过程的影响 189
6.2.1 不同凹腔长深比 192
6.2.2 不同凹腔后缘倾角 193
6.2.3 不同氮气节流位置 193
6.3 边界层条件及多种扰动因素对火焰闪回过程的影响 193
6.3.1 仿真条件 194
6.3.2 凹腔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 197
6.3.3 边界层条件对火焰闪回的影响 198
6.3.4 多种扰动因素对火焰闪回的影响 200
6.4 火焰闪回诱发机制的理论模型 202
6.4.1 超声速燃烧火焰闪回诱发机制模型 202
6.4.2 超声速燃烧自点火与火焰传播竞争模型 206
6.5 本章小结 208
参考文献 209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图解新能源汽车 原理·构造·诊断·维修
¥96.0¥128.0 -
服装裁剪入门及板样70例
¥11.3¥19.9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38.1¥128.0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地下金属矿山灾害防治技术
¥26.5¥75.0 -
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中绿色物流的枢纽选址与路径规划:英文版
¥57.2¥78.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5.6¥48.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65.6¥9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117.6¥168.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 -
科学论证:逻辑与科学评价方法:log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
¥89.6¥128.0 -
河南省水资源——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144.0¥200.0 -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农村水环境共治模式研究
¥61.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