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

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

1星价 ¥40.8 (5.6折)
2星价¥40.8 定价¥72.8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195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20719551 ; 978-7-5207-1955-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校文史哲学生、教师,文史哲研究领域从业者,哲学和思想爱好者等1.本书是汉语学术界**次从雅斯贝尔斯德文原著出发,以德、英、日文的研究著作为基础,对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观念与中国做系统研究的专著。 2.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积二十年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内容简介

与黑格尔的阶段发展式哲学史不同,雅斯贝尔斯是以一种“哲学的世界史”来看待欧洲以外的哲学的。他在“轴心时代”的理念基础之上,否定了黑格尔所认为的人类精神发展从印度、中国,经希腊、罗马,向日耳曼的这一发展顺序。相比较而言,黑格尔的哲学史观是欧洲中心的,是保证精神式的封闭发展史,是从希腊、中世纪发展到近代哲学的线性过程。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 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这是去欧洲中心的,不论通过苏格拉底,还是通过佛陀或孔子,都可以达到统摄。黑格尔哲学史尽管是从低级向不错发展的,但却是一种被研究对象的静态哲学;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则是动态的、从康德那里接续而来的做哲学(philosophieren),是一种无始无终的永恒哲学(philosophia perennis),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哲学(Weltphilosophie)。因此,相对于黑格尔所认定的“起点”和“孩童时代”的东方哲学,雅斯贝尔斯从中看到的则是其无限接近“统摄”的根源性思想。

目录

引论: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走向雅斯贝尔斯 ——德国哲学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 一、理想化了的中国——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二、平庸化了的中国——黑格尔绝对精神体系中的中国 三、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的认识 **章 论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哲学史的世界观念 ——以《大哲学家》为中心的研究 一、“思想移民”的时代 二、“主客体分裂”与“澄明” 三、“世界哲学” 四、“轴心时代” 五、哲学的世界史视野 六、哲学的世界史之考察方式 七、“主观心理学”的方法 八、结论 第二章 雅斯贝尔斯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一、对东西方的界定 二、西方通过东方定位自身 三、东西方之间的互补 四、东西方之间的动态关系 五、破除西方在面对东方时的傲慢态度 六、结论 第三章 论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中的全球史观念 ——以《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 一、时代背景 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发展 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在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定位 四、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及“交往”的观念 五、“轴心时代”的意义 六、技术时代与世界哲学的观念 七、对未来的展望 八、将传统化为己有 九、结论 第四章 从轴心文明到多元现代性 ——半个世纪以来汉语世界有关轴心时代的讨论 一、20世纪70一80年代两次有关轴心时代的国际会议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倬云与杜维明对“轴心时代” 理论的介绍 三、雅斯贝尔斯著作译本中的“轴心时代” 四、中国学界对“轴心时代”的批判 五、轴心时代中与中国相关的史实再探讨 六、有关第二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 七、《二十一世纪》对“轴心文明与二十一世纪”的讨论 八、21世纪第二个十年对“轴心时代”的解读 九、结论 第五章 范式的创造者 ——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认识的资料来源 二、孔子——范式的创造者 三、孔子的思想 四、孔子的人格 五、影响史 六、结论 第六章 道及统摄 ——雅斯贝尔斯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对老子思想认识的资料来源 二、史陶斯的《老子》译本 三、道与统摄 四、结论 第七章 哲学的信仰 ——雅斯贝尔斯对佛教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与佛教*早的接触 二、欧洲哲学传统与人类的中心问题 三、哲学的信仰与佛教 四、与佛陀一起做哲学 五、佛教——关于人的学说 六、实存之澄明 七、大哲学家王国中的佛陀 八、佛陀的教义与“统摄” 九、“统摄”与涅槃 十、对学院哲学体系的解构与佛教之缘起 十一、科技、存在及佛陀的典范意义 十二、佛教与自由、超越 十三、和平主义与大乘佛教 十四、对雅斯贝尔斯所使用文献的几点评价 十五、结论 第八章 雅斯贝尔斯在中国的接受史及出版其中文著作集的构想 一、民国时期对雅斯贝尔斯哲学的译介 二、1988年以后中文学界对雅斯贝尔斯的译介 三、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及其哲学在日本 四、德文版《雅斯贝尔斯全集》与中文版《雅斯贝尔斯 著作集》的构想 结论 一、哲学的世界史遗产 二、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 三、与中国一起做哲学 四、从“隔历”走向“圆融” 五、展望 参考文献 事项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与中国一起做哲学 雅斯贝尔斯希望建立一种跨文化的哲学世界史。他对中国哲学的关注,其实是对当时欧洲主流哲学界对非欧洲哲学漠不关心的一种反动。实际上,在自**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当代的处境中,欧洲由于对外部世界的漠视,导致其哲学处于封闭状态,这也使他们对欧洲内部的问题无法进行深入的反思。尽管很多西方学者开始向东方寻找西方危机的解决之道,但整体来讲,主流的哲学界对欧洲以外哲学的体认,依然相当薄弱。因此,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的努力显得格外突出。中国和印度哲学之所以值得这两位哲学家关注,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对于中国和印度哲学的摄取,并非是让西方典籍无法阅读,反而通过这些对于欧洲人来讲陌生化的概念的使用,更能促进欧洲的自我反省能力,我想这也应当是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的理路所在吧。雅斯贝尔斯对中国和印度哲学的关注,说明他已经开始意识到,借助于对哲学的认识,逐渐完善欧洲思想所缺乏的一种跨文化的潜能。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因深刻探索了印度和中国的哲学,而借此建造了欧洲哲学与异己哲学之间的桥梁。并且唯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他的“哲学的世界史”的构想。 这种迂回之方法,也同样为中国提供了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诠释的路径。这是一种极具远见的面向未来的对欧洲以外的哲学与文化的认识。 如果我们从民族哲学发展到比较哲学来看的话,间文化(intercultural)的对比之中,亦即以自身与异己的比较为中心。而跨文化(transcultural)则真正形成了文化间的动态交错关系,并且是以当下的共同问题意识作为出发点的。 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的建构,特别是他对孔子、老子和佛教的研究,都结合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是运用欧洲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哲学的解读,有着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奠定了当时学界理解欧洲之外的哲学的学术兴趣。作为实存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着自己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有着源自德国哲学传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东方思想的独特理解。深处西方的学术和文化语境中,雅斯贝尔斯通过对异质哲学的介绍和分析,为西方理解自己的文化,为自己哲学的定位提供了他者的坐标。雅斯贝尔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在欧洲哲学与东亚哲学间建立的一座桥梁。因此,在这些研究中,绝不仅仅是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一些知识,更包含了以他的哲学来对非西方哲学的处理方式。即便是对中国学者来讲,雅斯贝尔斯研究时的思考路径和研究方法,也是不应当忽视的,这些研究可以促使中国学者积极反思自身的学术传统以及研究视角的局限。

作者简介

李雪涛,1965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德国汉学、德国哲学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著有《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思想断章》等,编有《德国与中国:历史中的相遇》《民国时期的德国汉学:文献与研究》等,译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佛像解说》等,并主持翻译了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另发表“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等论文15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