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741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42674159 ; 978-7-5426-7415-9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论文合集。“四史”学习教育专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交叉研究。可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参考的有益参考资料。

目录

推进上海“四史”红色故事有机融入思政课
对“四史”学习教育载体和素材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的历史启示
理想信念激励的百年征程
以史为鉴,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
试论瞿秋白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中的贡献
夯实执政之基,提升组织力的思考
延安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历程探究
“四史”学习:从理论自觉走向实践自觉
浅谈“四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汲取“四史”思想精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共产党宣言》与21世纪的中国
试论中华文明、大文化观与公民道德
都市的革命文艺:上海文化与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发生
于深化“四史”学习中了解百年档案管理史
“初心之地”上海的历史细节和当代呈现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历史沿革研究
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进步
教师专业的时代内涵与高师院校的现实职责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探求真理的坚强基石
理论讲师团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机制研究
以历史教育为载体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浅论“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考
爱国主义背景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德育实践研究
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高校“三全育人”协同工作
浅析长征精神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运用
新时代青年学习“四史”的意义与路径
从党的历史看知识管理视域下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美育和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理论经纬 第十辑》: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础与前提。正确认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走向农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忽视农民问题。瞿秋白则是党内*早认识到农民重要地位的领袖之一。  早在1922年,瞿秋白在**次旅俄期间,就根据俄国革命的经验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农民的辅助,不能有尺寸功效。”1923年6月,他在为中共“三大”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不得农民参加,革命不得成功”,因此,无产阶级应当“唤醒农民,与之联合”。在这里,瞿秋白已经初步地将农民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联系起来了。  1925年五卅运动的爆发使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的认识有了较大发展,瞿秋白对农民问题的论述也更加深刻。他指出: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基础,发动农民运动不用说耕田农有运动,便是减租减税运动——直接就是给地主土豪,间接给军阀帝国主义以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呼吁全党要“努力组织农民,发动农民运动”,使工人阶级“与农民携手”,“巩固地结成工农的革命联盟,强大革命的主力军”。①为了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彭湃和毛泽东先后组织并主持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瞿秋白积极支持和关注农讲所的进展,当看到毛泽东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所作的序言后,立即让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依照该文意见增添宣传内容。1926年8月,瞿秋白出席广东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讲演。讲课内容后来发表在《我们的生活》第四号上,在深入分析中国农民的状况后得出结论:“中国的国民革命是各阶级的,工人、农民、城市中的小商人(有时大商人也来参加),以及革命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各阶级的人们都需要这样的革命,这一个革命工作必定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了农民的一切苦痛才能说是国民革命成功”。①  基于以上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瞿秋白与毛泽东一样热情歌颂农民运动。他不仅为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还为毛泽东编辑出版的农民运动丛书写了序言,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1927年3月,为了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诋毁,毛泽东经过32天的考察,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振聋发聩的革命檄文。而当该文送至中央,把持中央大权的陈独秀、彭述之等人怕报告“有损与国民党的合作”,下令不准在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上全文刊载。*后,只在《民国日报》上刊载了一部分了事。时任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的瞿秋白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愤慨地说:“独秀、述之就怕这篇文章拿出去,进一步激起农民的‘越轨’行动,有损与国民党的合作。什么‘越轨’、‘合作’?这样的文章都不敢登,还革什么命?”“我赞成毛泽东这篇文章的全部观点。”随后,他让人把报告的全文送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一)》的书名帮助出版了单行本,并为之作序,热情赞扬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观点,号召中国的每一个革命者“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前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1922年,瞿秋白就开始产生“耕地农有”的思想,主张农民有自己耕种的田地的所有权。五卅运动以后,瞿秋白进一步坚决赞成“耕地农有”的主张,特别提出了“农民要田地”的要求。1926年,他在广州所作的《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民问题的具体办法:一是切实解决“农民经济的束缚”明定“耕地农有”;二是“武装农民,组织农民自卫军”;三是农民参加政权,“乡村政权归农民”;四是“严厉镇压一切买办地主阶级之反革命运动,剥夺其政权”。①  1927年5月初,他又明确指出“农民没有土地,便是如鱼失水。”②瞿秋白对于当时迫切需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认识是较为深刻的。他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提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的高度,指出:“要维持帝国主义军阀对于中国的统治和剥削”,“必是要农民享用土地的权利,保证农村经济的自由发展”,这是“筑成平民政权巩固的基础,然后国民革命才能成功。换句话说,便是国民革命应当以土地革命为中枢。中国没有土地革命,便决不能铲除帝国主义、军阀之统治和剥削的根基。”这表明瞿秋白对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和中国革命的症结所在,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以农村为主的中国革命道路思想,也已经处于孕育阶段了。在<>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高度重视农民和土地问题,不仅在实际工作中支持了农民运动的发展,而且还对农民和土地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述,加快了幼年的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客观上推动了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把革命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逐渐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

作者简介

张文潮,女,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现任旅游学院院长助理。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