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大清皇陵之迷雾中的慈禧陵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75543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07554311 ; 978-7-5075-5431-1
本书特色
亲历,亲见,亲闻,亲探! 清朝陵寝专家徐广源先生审定! 一本书读懂慈禧陵的建筑规制及格局跨越150余年,揭秘慈禧陵营造、被盗始末及地宫开启、清理之谜100余幅珍贵图片,大量史料档案,直击慈禧陵考古现场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徐鑫先生自幼生长在清东陵脚下的马兰峪镇,成年后在清东陵工作,作为守陵人他对清朝陵寝的熟悉程度无人能及。 谁是东陵大盗案真正的盗墓者?慈禧为自己的陵寝怎样进行风水选址?营建慈禧陵地宫时有什么秘闻?为什么说慈禧陵寝比紫城还豪华?开启慈禧陵地宫时发生了什么样的风波?慈禧陵地宫清理和慈禧遗体的近况如何?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了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对于清东陵的各陵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走访了很多当年的守陵旗人,取得了许多手珍贵资料,对于各类历史谜团,作者一一加以考证和辨别,历时多年,撰写而成。本书在内容上尽量体现真实、详细,并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力图将读者带回当年慈禧陵所有事件的现场。
目录
**章 帝国的落日 / 01
慈禧之死 / 03
女人、太监、大清国 / 11
第二章 平地一声雷 / 33
路透社:抓住了一个军官 / 35
逃兵供出了实情 / 43
开来了一支军队 / 46
皇陵深处响起了爆炸声 / 50
第三章 横空出世 / 63
清东陵:天赐佳壤 / 65
慈禧:这个方案比较满意 / 72
陵址:一个艰难的选择 / 83
非同一般的建筑 / 90
第四章 *豪华的女人墓地 / 101
陵墓位置的尊贵 / 103
两个女人的较量 / 107
重修陵寝 / 115
不入主流的困惑 / 127
第五章 追踪历史密码 / 131
进入皇宫的女人 / 133
慈禧:满人?汉人? / 138
“老佛爷” / 148
第六章 再现宫廷凶险 / 151
慈禧生儿子,一步登天 / 153
小两口双双毙命 / 161
想起了死在井里的珍妃 / 176
光绪帝:病死?他杀? / 183
第七章 风声、雨声、脚步声 / 195
两份珍贵的日记 / 197
军事法庭:虚张声势 / 209
第八章 陵园“探宝”大行动 / 217
执着的守望 / 219
从盗洞口爬进了地宫 / 225
遗存的文物和保护 / 233
两份藏宝图的推断 / 245
揭开*后的面纱 / 248
第九章 意外的发现 / 255
慈禧:一具完整女尸 / 257
一盘录像带的故事 / 265
尾章 / 273
参考书目 / 277
节选
慈禧陵不仅装饰豪华奢侈,还出现了如下的一些特点,与其说是特点,不如说是谜团,是人们目前的困惑。 其一,龙多凤少。据统计,三殿的彩画、石栏杆上、御路石上和所有柱子上,共有龙三千五百五十条,凤却只有二百四十一只,数量相差悬殊。在皇后陵内,特别是在曾两朝垂帘听政的慈禧的陵内,龙凤数量比例如此失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其二,凤占主位。在三殿的内外装修上,但凡有凤的地方,凤总是占主体位置,而龙则占附属位置。比如望柱,凤在柱头上,而龙在柱身两侧。栏板上,凤在前面飞,回首引领,而龙在后紧紧跟随。御路石,凤在上而龙在下……这些独特的设计理念是否与慈禧垂帘听政有关系呢?如果含有此意,是慈禧的旨意还是承修大臣的献媚取宠呢? 其三,没有凤的绘画。无论在隆恩殿内,还是在东西配殿内,无论梁枋、天花板上,还是墙壁、柱子上,绘画的全是龙,完全是龙的世界,竟没有一只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四,龙头朝下。太和殿内的六根柱子上的盘龙也好、崇陵隆恩殿内四根钻金柱上的盘龙也好,天安门前后的华表也好,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前檐石柱上的盘龙也好,明清两代皇陵的圣德神功碑亭外四角的华表上的盘龙也好,都是龙头在上,龙尾在下。可是重修后的慈禧陵三殿的六十四根柱子上的镀金铜盘龙却都是龙头在下面,龙尾在上面,真是独出心裁,寓意何在?令人疑惑。 其五,丹陛石之谜。慈禧陵重修时,把本来很精美的丹陛石也给废掉了,埋进了陵外的垃圾堆,直到1965 年才重见天日。有细心人发现,这块丹陛石与后来重新雕刻的丹陛石相比,除了雕刻手法改用透雕,边框上部增加了团寿字、石榴、佛手、桃之外,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原来丹陛石海水江崖上的小动物不见了。为什么新雕刻的丹陛石取消了这只小动物呢?难道真的像前面所说是因为这只小动物叫“守宫”,慈禧下特旨让取消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慈禧不是有点掩耳盗铃、此 处无银三百两了吗?据专家考证,丹陛石上的这只小动物根本不叫“守宫”,应该叫“蜥蜴”,是萨满教中的一种吉祥物。它口吐祥云,十分可爱,给人带来吉祥。在丹陛石上刻蜥蜴十分普遍。在清陵中,泰陵、昌陵、慕陵、定陵、惠陵、昭西陵、慈安陵的丹陛石上都雕有这种蜥蜴。泰陵的丹陛石上竟雕了三只。不仅皇陵的丹陛石上雕蜥蜴,在孝陵神功圣德碑亭的水盘上、慈禧陵神道碑亭的水盘上、慕陵神道碑亭的券脸石上也都雕有这种小动物。不仅皇陵石雕刻中有这种小动物,清西陵永福寺的牌楼门的石柱上和北京紫禁城慈宁宫、慈宁门的丹陛石上也都雕有蜥蜴。这充分表明这种小动物是吉祥的象征,根本就不是上面所说的那样。既然这只小动物是吉祥的象征,为什么在重雕慈禧陵的丹陛石时取消了这只吉祥物呢? 其六,下马牌之谜。清朝陵制,凡皇帝陵和皇后陵,每陵都设下马牌a 一对,分立于陵前两侧。与慈禧陵同时修建的慈安陵下马石牌,牌面上的汉字是“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汉字,而慈禧陵的下马牌上镌刻的汉字却是“官员至此下马”,少了“人等”两个汉字。慈禧陵下马牌上的汉字少了两个字,满文字符*后少了一个小月牙符号。更奇特的是,其上的蒙古文反倒比慈安陵下马牌多了两个字符,并且蒙古文*后少了一个小菱形符号。同时建造的两座皇后陵,既然规制都一样,为什么下马牌上的字却不一样呢? 统治大清帝国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留给人们诸多的困惑、谜团,其中不仅仅是其陵寝,更多的是隐匿在历史痕迹里面的慈禧这个女人的生活信息和宫廷惨案。
作者简介
徐鑫,男,满族,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人。自幼爱好历史,对清朝陵寝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起在清东陵工作,长期致力于清朝陵寝的研究、保护和发掘。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出版《悬念康熙陵》《大清皇陵私家相册》及《守墓笔记》清帝陵卷系列等二十余部专著,其中清帝陵卷系列影响深广。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中国通史
¥16.3¥45.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7¥58.0 -
安史之乱
¥24.1¥68.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30.2¥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32.5¥59.0 -
万历十五年
¥16.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中国历史常识
¥23.4¥49.8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30.2¥6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2.4¥49.8 -
显微镜下的大明
¥29.6¥52.0 -
三国史话
¥13.6¥42.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5¥29.8 -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8.9¥24.8 -
刑罚
¥27.7¥59.0 -
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30.7¥58.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23.9¥46.0 -
日本历史
¥21.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