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东方编译所译丛: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新书--东方编译所译丛: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1星价 ¥92.2 (7.2折)
2星价¥92.2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699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208169951 ; 978-7-208-16995-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的编者使用了欧洲传统的研究范式,即注重思想源流的叙事方法,梳理了各个理论或定律的演化过程,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理论的推进实际上应该是由后继的研究者对前人所提出的理论进行质疑、辩驳、验证、修正等而获得的。因此,掌握*基础的理论与定理,不仅是学科从业人员的必需,也是学科学习者的入门之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本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政治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传之久远的经典定律、理论、命题,以及基本的思维结构。这些定律和理论横跨政治学的各个次领域,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表现出持久性和重要性。由于这些定律和理论并无国界,因而它们对全世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目录

译者前言/1

**章 绪论 斯坦因·拉尔森/1

第二章 冰点论:民主国家政党体制的稳定性

斯坦因·拉尔森/30

第三章 根据选票结果分配席位的立方法则 科拉·斯特拉姆/49

第四章 迪韦尔热定律:多数选举制导致两党制 斯坦因·库勒/62

第五章 联盟理论中的规模原则:*小化获胜联盟法则 科拉·斯特拉姆/77

第六章 原初状态:论正义的原则 斯里·格洛彭/87

第七章 因果漏斗:历史如何影响行为 乌拉·里斯特哈尔格/101

第八章 囚徒困境:理性选择的悖论 特乌·米特伯/117

第九章 多米诺理论:若**张牌倒下,其他牌就跟着倒下 尤恩·霍维/133

第十章 均势原则:国际关系中的稳定与权力 扬·埃里克·福瑟姆/144

第十一章 “顺风车”效应与“落水狗”效应:论影响选举竞争的机制 谢尔·海因斯/161

第十二章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制度兴起的前提条件 约翰·埃里克·卡尔森/178

第十三章 彼得原理:组织的兴衰 斯坦纳·阿斯克维克/190

第十四章 中间选民定理:各政党及其决策向中间靠拢的原因 莱夫·海拉恩/204

第十五章 廷斯滕定律:社会中心的重力作用 劳里·卡弗宁和基莫·格洛伦/224

第十六章 戴维斯的J曲线:革命何时爆发 皮尔·塞勒/235

第十七章 大众社会假设:有组织社会崩解的后果 埃克哈特·瑟默曼/246

第十八章 权力集中与转移理论:民主国家权力、价值冲突理论 托尔瓦德·格拉恩/261

第十九章 “冲突交叉”论:论冲突线和组织成员资格的交叉 奥德比尔恩·克努森/283

第二十章 寡头统治铁律:关于组织中的民主问题 斯坦因·厄格里维克·拉尔森/300

第二十一章 帕金森定律:关于工作量与雇员数量的增长 奥丹·奥佛多尔/319

第二十二章 机构设立的规律:关于组织机构的形成、稳定和维持 阿尔夫·因格·杰森/332

第二十三章 全方位型政党 维基·兰道尔/349

第二十四章 梅氏定律:政党的观点模式 玛丽娜·戴姆克/363

第二十五章 马克思的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的力量 托斯坦·耶勒姆/377

第二十六章 伊懋可定律:就业剩余和经济发展 奥恩韦德·纳德克维特那/394

第二十七章 选举经济周期:金钱与选举结果 特乌·米特伯/405

第二十八章 瓦格纳定律:与经济进步相联系的公共收入份额

扬·埃里克·格林德海姆/420

第二十九章 趋同论:世界变得更为相似的动力学 斯坦因·厄格里维克·拉尔森/434

第三十章 依附论:经济欠发达的动态原因 海尔格·维埃姆/451

第三十一章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论:全球竞技场上为领先而展开的国家间竞争 厄温德·厄斯特鲁德/467


展开全部

节选

第四章 迪韦尔热定律:多数选举制导致两党制 斯坦因·库勒 一、 译文及简要解释 [对选举制度的影响]我们可以表述如下:一次多数票选举导向两党制的发展。在本书所界定的所有方案中,这毫无疑问是*接近于真正社会学定律的一个。 在迪韦尔热看来,两党制是两大独立政党为政府权力而斗争,并轮流掌权的制度。当然,一个完全“纯粹”的两党制是很难想象的,但进行有成效的、一般的可操作化是可能的。比如,我们可以定义一种制度为两党制,假如两个*大政党为自己赢得确定的高百分比(如90%)的议会授权,或者选举中所投下的选票。迪韦尔热未进行这样的操作化。他提供了对影响政党制度发展的许多因素的一个考察,例如历史传统、社会与经济结构、宗教和地理分界线等。这些因素具有根本性的特征,但选举制度可与刹车或油门相比拟(Duverger 1969, p.205)。然而,在那本书中,这些因素后来或是“被拒绝、忽视,或是降为边缘性角色”(Wildavsky 1963, p.370)。迪韦尔热拒绝了有数个解释变量的多因果研究途径,反之聚焦于选举制度对政党结构和政党制度强大的独立影响。他的观点是选举结构影响政党数目、政党规模、政党联盟和代表。尽管他就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几种看法,但他唯一明确揭示了的是简单多数选举制的影响。 二、 背景 自从实行自由选举以来,活跃的政治家们都在进行选举制度的具体形塑。然而,有关选举制度的政治后果的更为严肃的研究途径和分析却姗姗来迟,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包括布朗艾斯(1932),赫门斯(1941),沙特施奈德(1942),达米(1951),迪韦尔热(1950, 51),利普森(1953),基(1958),巴特勒(1963),雷(1967),罗肯(1968),厄温(1977)。当迪韦尔热进行他的工作时,有关选举制度的政治后果不存在系统的、进行过经验验证的知识。与迪韦尔热所提出的相接近的一些想法,在各种地方久已被讨论过,或许是在1869年由亨利·德鲁普首次进行的(Riker 1994)。里克尔认为,“正如科学定律通常的情形那样,类似的论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讨论,其精微程度提高”(p.20),因而,“学者对迪韦尔热定律和迪韦尔热假设的接受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p.26)。 迪韦尔热的名字跟定律相连这一事实来自他是运用该词的首位作者。尽管迪韦尔热未能提供非常系统的根据,仅通过提出他的假设而奠定了进行与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的政治后果有关之研究的牢固基础。从那时以来,该定律得到了经验验证,在理论上得到改进,使之成为以如何解释选举结果为中心的若干假设独一无二的来源。 莫里斯·迪韦尔热1917年出生于法国的昂古莱姆,1955年至1985年间为巴黎大学教授。他关于政党的著述迥然不同于政党研究传统的思想流派。在迪韦尔热之前,支配政党研究的问题是(cfr.Englemann): 1. 某些政治运动的历史是什么? 2. 是什么个性给了不同类型的政治运动以支持?(超凡魅力领导人的传记。) 3. 有关的政治运动在各个时候提出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迪韦尔热发现人们很少注意研究选举制度的影响。迪韦尔热可被视为使政党成为政治学的一个系统研究的先驱之一(另参见早先米歇尔斯和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的著述),终身致力于以政党为对象的研究,并将其发展为科学(“国家学”)。迪韦尔热《政党》一书的目的是勾画一个一般的政党理论。该书有两个部分:**部分讨论了政党的内部结构——其组织、成员和领导;而第二部分则进而讨论了政党制度本身——不同政党的力量、形成特定数目政党的原因、不同类型的政党联盟,以及政党与政权及政府决策的关系。 迪韦尔热后来就不同的政治机构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论文,但只有本书所评的书引起了读者特别的兴趣。1994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迪韦尔热定律:40年之后”(Duverger 1994),其中他批判地反思了他早先“暂时的”和“不准确的”“定律”表述。(*初是作为提交给1945年在波尔多举行的一次会议的论文,后于1951年发表)。在该文中,迪韦尔热试图就他的“定律”是什么意思,以及选举制度导致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方式提出较温和的看法。他宣称,他并没说选举制度是以“机械和自动的”方式运作的,而是说它们“只是在该制度的方向上发挥压力;是其他诸种力量中行为的一种力量,有些是反方向运作的”(Duverger 1994, p.71)。后来,迪韦尔热关注于表达这样的思想,即选举制度“倾向于导致”两党制,而非表述为它们直接“导致”两党制。(1994, pp.70—71) 讨论迪韦尔热定律的相当大量的文献核心为以下二者的区分:一个被称为“迪韦尔热定律”(多数选举制导致两党制),另一个是“迪韦尔热假设”(比例代表制(PR)导致多党制)。盖恩斯也认为必须把定律的效应看作一个动态过程的结果:“该定律描述的可能是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选举才能达到的一种平衡”(Gaines 1999, pp.835—837)。萨托利则使用了迪韦尔热**定律和第二定律这样的标签,但坚持把它们分开。同时,他较深入地讨论了它们的“决定性”程度,即我们是否有“一种因果关系”或“一个必要条件”。(Sartori 1994, pp.48—52)

作者简介

斯坦因??U.拉尔森 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政治学、民主理论,主要著作包括:《民主理论的挑战》《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