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1374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44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17137405 ; 978-7-5171-3740-5

本书特色

我与仇媛媛老师并不相熟,但读了她的《与东坡为邻》,便立刻有了相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喜爱东坡的人,都是相熟的朋友。仇老师的文字,让我感动。她是真心热爱东坡,爱得很严肃,书中故事,俱有来处;爱得很细腻,东坡事迹,小大必举;爱得又很执着,她不惜扔下先生、孩子,专程住在儋州中和镇,与东坡作了半个多月的“邻居”。因为爱东坡,所以文字有情,用笔细腻,牵动人心;因为与东坡为邻,所以文采斐然,婉转悠扬。 我很热忱地向您推荐这本有情有义有华采的《与东坡为邻》,与东坡为邻,真的很幸福。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通读了东坡在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的诗文信札并做了一定的比较性研究后,又亲赴实地“与东坡为邻”,历时两年写成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内容分黄州篇、惠州篇、儋州篇,每篇又分两个部分:东坡彼时生活和作者当下体验。每到一处,作者自己解决一日三餐,以生活的姿态亲近作为生活家的东坡,让“为邻”不成为虚名,让“为邻”成为独特的旅行方式和一种人生方式。

目录

黄州篇 一、一蓑烟雨任平生 1.变法风云 2.赴黄途中 3.初到黄州 4.定惠院·海棠 5.临皋亭·南堂 6.以禅安身 7.东坡 8.雪堂 9.黄泥坂 10.以味觉入诗 11.邻里邻外 12.另类交往 13.出游 14.月下漫游 15.赤壁 16.《赤壁赋》的诞生 17.梦游 18.王闰之和朝云 19.也作媚词 20.文学心态 21.苦病 22.仁心有术 23.有个词牌叫“黄州” 24.苏东坡与黄州 二、黄州为邻记 1.找个游伴 2.结邻 3.雪堂迷踪 4.黄泥坂狂想 5.巧遇定惠院 6.赤壁失江 7.赤壁情结 8.歧亭有旧 9.西山有亭 10.兰溪沙路 11.有座绿杨桥 12.黄州结友 13.承天寺夜游 14.女王城夏至 15.沙湖道中 16.敬重原址 17.半是黄冈半黄州 18.黄州人的记忆 19.告别 20.别后即念 惠州篇 一、不辞长作岭南人 1.南迁惠州 2.罗浮山本 3.梅有信 4.朝云的好时光 5.美人如月 6.唯游是归 7.幽寻意自长 8.吏民一笑温 9.直把惠州作杭州 10.荔枝啖 11.日常*真 12.细和渊明诗 13.“悟”字了得 14.佛道是归 15.白鹤宜居 16.比“林”而居 17.伤逝 18.流惠于惠 二、惠州为邻记 1.我要去惠州 2.寓居水东朗曼 3.日啖荔枝三十颗 4.拜访白鹤新居 5.白水山“串行” 6.江郊行 7.能不游西湖 8.罗浮山下 9.水城悠哉 10.美食寻因 11.寻友有遇 12.永远的朝云 13.暂别惠州 儋州篇 一、天容海色本澄清 1.再贬海南 2.赴儋州中和镇 3.岛上生活 4.自我安顿 5.载酒问字 6.桄榔庵 7.东坡小圃 8.和陶 9.念念有亲 10.默坐 11.茶与酒与药 12.东坡美食 13.往来之人 14.春梦婆 15.几首欢快的诗 16.东坡小路 17.物爱 18.补天馀 19.离开儋州 20.东坡的总结 二、儋州为邻记 1.赴儋州中和镇 2.寓林家旅租 3.安顿好自己 4.载酒寻踪 5.桄榔庵在哪 6.庵居成小圃 7.我的饮食起居 8.走东坡小路 9.寻一座叫“儋耳”的山 10.漫游 11.海南的冬天,冷吗 12.去了趟儋州市 13.儋耳人 14.红红的诗联 15.别离 附录 由熟悉的诗句进入“东坡时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赤壁 谈到苏东坡,我们自然会想到《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东坡与赤壁已是不可分割的人文地理。 赤壁,原名赤壁矶,又名赤鼻矶,因断崖壁立,石色如丹,故名赤壁。赤壁在今黄冈市偏西,长江北岸。这里江水深碧,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离黄州守居和东坡住的临皋亭,也只有数百步。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山水“可居可游”,住在大江边的东坡,每天都可以浩浩乎飘飘乎于长江之滨,纵情享受风月之所赐。 没错,“遇风浪静,辄乘小舟至其下”,对赤壁,东坡情有独钟。据东坡言,赤壁上有两只鹘鸟筑巢,壁间还有两条蛇,这是有人亲眼见到的。 就不知这猛禽与蛇是怎样地相生相克了。奇险,这是东坡喜欢的。你能想象东坡在赤壁下,在小舟上,是怎样的神情,他一定是凝神观望,感受江流之浩浩,崖壁之崔嵬,并汲取山川之浩气。 东坡是得了山水精神的,宋代米芾的长子米友仁说:“山水心近自得处高也。”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人只有站在心的高处,才能得山水的精神。能得山水精神的人是高人,山水精神是山水的形而上,是大自然的哲学。人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处,才能试着去领悟自然;只有站在心的高处,才能与自然沟通。 静静地发呆之后,东坡便舍舟登岸,访徐公洞去了。相传三国时期,人们发现赤壁山峭壁处有一溶洞,名士徐邈曾在此洞居住修行。徐邈是魏晋蓟人,初为尚书郎,他嗜酒如命,是当时“志行高洁,才博气猛”的名士。后人将此洞取名“徐公洞”。东坡来访时,没有见到洞穴,只是山体显得深邃而已。 游完“徐公洞”,东坡便开始捡拾那些温莹如玉的细石,石色有深浅红黄,纹如手指上的螺纹,他先将得的几百枚献给了佛印,后又将得的几百枚给了参寥,这个上面已经写过。这些都是细节,黑格尔说:上帝惊叹细节。我们在这些细节里,窥见了东坡精神的饱满丰实。 经典的赤壁之游开始了,这是很长时间的互相浸润后,产生的精神激荡。 这一天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的晚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是一个初秋的明月夜,为这次泛游,大家作了一番准备:酒食杯盏,关键是酒,要够沉醉;洞箫一支,月下江上吹箫,单想象便美感无限;诗词歌赋,这是存在他们心里的,无须准备,随时就有。于是这月夜下的小舟,满载着美酒、辞章,满载着箫声、问答,融入了这水光接天的赤壁夜景中。催生惊世名篇的时机到了,这“变”与“不变”的水与月,正在东坡的大脑中孕育着一场喷发,终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携着东坡的辞采哲思,喷发成那响亮的《赤壁赋》,东坡的人生观,再一次迈向旷达。 当代研究苏东坡的学者梅大圣说:“借赤壁风光,用道家思想作形上超越,在黄州又一次暂时走出无法解脱的人生苦闷循环圈,把本是苦涩的悲歌,奏出了旷达调。” 为什么我们都会强调“再一次”“又一次”,因为想通难以一劳永逸,有些烦难总会不停地来袭,或者它就深潜在你的内心,需要你不停地排解,不停地开释。所以你不必疑惑为何在前一篇里已转向旷达,后一篇里仍在努力超脱。 旺盛的喷发,常常是持续的。时隔三个月,东坡与人再次夜游赤壁,又一篇《赤壁赋》诞生。这次的游赏加入了历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他们瞄上了攀岩,这个前面写过。还有一奇,就是夜半时分遇到了玄裳缟衣,掠舟而过的孤鹤,东坡又将这一情景移植到梦里,梦见一道士与自己对话,原来道士就是夜半横江而过的那只鹤。后一篇《赤壁赋》是前一篇“羽化登仙”的情景再现,如果说前一篇是着眼于怎么在现世将自己安顿好,那么后一篇就是超离现世,在神仙境界里逍遥于四方,这是通过神幻的描写来诗化作者的人生沉思,以审美造型呈示于艺术,传示给读者。 两篇赋互相映衬,共同表现作者谪居黄州时深沉的心理。但两篇的风格和思想又有很大的不同。前一篇“赋”的特征要明显一些,后一篇近似散文;前一篇辞采犹如绽放的芙蓉,惊采绝艳,后一篇就像半敛的菡萏,句短意长;前一篇入世,后一篇出世。就像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先结的那个饱满一些,而且是结在现世里的。 关于同游赤壁的二人是谁,因受了《核舟记》的影响,我之前认为是黄鲁直(黄庭坚)和佛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佛印绝类弥勒”,这些都是《核舟记》里的描写,事实上不是他们。 《前赤壁赋》写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客有吹洞箫者”“客曰”“客喜而笑”,等等。东坡没说几个客,但至少一个。《后赤壁赋》明确了是“二客”“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盖二客不能从焉”等。 之所以说不是黄鲁直,因为东坡从未写到他来过黄州,再者我查了黄庭坚的年谱:1080 年,黄改知吉州太和县(江西泰和县),一路上他经过彭泽,到庐山游历,又宿浔阳江口。若继续乘舟上游,就到黄州了,浔阳江口离黄州并不太远,但他没去见东坡,1081 年春黄庭坚到了太和。 1083 年12 月,黄庭坚又移监德州德平镇(在今山东省),几年间没看到他有黄州的行程,只是在庐山有食笋诗寄赠东坡。想想也是,黄庭坚受到了“乌台诗案”的牵连,跟苏轼同时被贬,政治应该有诸多的不允许吧。当时苏辙也被贬江西,离黄州不算太远,但除了那次送兄长家人至黄,之后几年他们兄弟都没能相聚,只有诗词唱和、书信往来,这跟贬谪的禁令有关。 佛印与东坡的交往开始于黄州,大约是在元丰三年(1080)六七月间。 1082 年正月东坡曾到庐山拜访佛印(不知怎么被允许去的),佛印也多次派人看望过东坡,至于这期间佛印是否到过黄州,东坡诗文没有记载。而前赋里的吹洞箫者,后赋里的举网捕鱼之客,都不太可能是佛印。 两篇赋里,东坡对客故意虚化,就像汉赋里的“子虚乌有”先生,这便于他下文展开主客问答,客也是东坡,是他思想的另一面,这是行文的需要。而现实中的客,从他别的游赤壁的文字里,可以见到一些眉目。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十九日,这天是东坡生日,距写《后赤壁赋》已过去两个月。为了庆生,东坡与二客置酒赤壁矶下,这里交代了二客是郭、古二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黄州市民郭药师和家有一亩竹的古耕道,他们是东坡*亲密的游伴,踞高峰,俯鹊巢,他们又重复了《后赤壁赋》里的动作,乐此不疲。这次还有一个人,很艺术地出场,在东坡他们酒酣之际,闻笛声起于江上,大家都赞这笛声有新意,非俗士所奏,一打听原来吹笛的是进士李委,他听说东坡生日,便作了新曲《鹤南飞》献上。 李委真深得东坡之意,东坡属意的形象就是道的化身“鹤”,而他不正是南飞了吗? 东坡让李委来到近前,只见李委头戴青巾,身穿紫裘,腰挂长笛,清俊、高贵、文艺,接下来自然是继续吹曲,众人皆饮满醉倒。 还有一次是李委秀才来向东坡告别,不知怎么又称之为“秀才”了。 这一天是元丰六年(1083)八月五日,他们又载酒饮于赤壁之下,李委照例吹笛,这时风起水涌,大鱼皆出,“舞幽壑之潜蛟”,山上的栖鹘也惊起了。东坡坐念梦德、公瑾,感觉就像昨天,当然是指“七月既望”那一天。 这样二赋中的客就多少有点眉目了。 说到《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都说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至于黄州赤壁是不是三国周郎赤壁,东坡也怀疑过,但他又说“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他根据赤壁附近有华容镇,便判断差不多是吧,但又不敢肯定。是不是,不影响他怀古,何况黄州、西山这一带曾是吴国的重镇,东坡宁可当它是周郎赤壁,这样在心理上他感觉跟仰慕的英雄是同在的。故国神游,他需要这个磁场。我估计东坡并不想证实“不是”,而是希望它就是。 赤壁是以审美对象进入东坡视阈的,无论是景还是人事,显现的都是崇高之美。如果说细致的生活之美、柔弱的花草之美,充实了东坡的“凡心”,那么大江赤壁、三国英雄的壮美,又扩充了他的“壮心”。壮心不已,是东坡精神世界的基调,他以词的形式把它进行了发挥,而赤壁是他借以发挥的具象。 东坡游赤壁,游的是一颗壮心,是被朝廷强行贬抑而不得不收敛的壮心,他也给自己一万个理由抛开,但面对赤壁,面对奔流的大江,那颗心便又开始雄壮。 赤壁,隐喻的是一段光荣与梦想。

作者简介

仇媛媛,安徽寿州人,教师。爱自然,爱智慧,爱一切美的人和事物。生活的空间很小,超越的愿望很强。有书,有远方,不够的话,还有想象。出版的散文集子有《飞絮飘影》《大观园群芳谱》《走在文化边上》《来生做一株木樨花》等。潜心教学,静静写字,不媚俗,不迎合,自在坦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