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蒋亦元传:农机巨擘

蒋亦元传:农机巨擘

1星价 ¥68.4 (5.8折)
2星价¥68.4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13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8,447页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030691361 ; 978-7-03-069136-1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从书”之一,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撰写,收录了觅渡少年、金陵英才、扎根东农、访学苏联、服务农垦、风雨前行、攀越尖峰、科研学风、教研有道、学科建设、桃李盈枝、伉俪相携、院士情怀、壮心不已。

内容简介

《农机巨擘:蒋亦元传》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农业工程专家蒋亦元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蒋亦元院士致力于多种农业机械的创新研究,倡导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在收获、耕作、清选、畜牧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学贯中西,言传身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工程高级人才。他的科教人生亦是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的缩影。

目录

目录
总序 /i
自序 /v
**章 觅渡少年 (001)
一、家世 (003)
二、逃难 (005)
三、复考 (009)
第二章 金陵英才 (015)
一、南国之雄 (017)
二、改学农机 (020)
三、师从林查理 (024)
四、五人小组 (032)
五、学生助教 (035)
六、就业选择 (037)
第三章 扎根东农 (041)
一、初绽芬芳 (043)
二、任苏联专家助教 (045)
三、边研究边学习 (048)
四、试做农机毕业设计 (051)
五、留学之前 (055)
第四章 访学苏联 (059)
一、师从列多希聂夫 (061)
二、遍访各大农机研究院所 (063)
三、抱着怀疑的态度学习先进技术 (069)
四、冒进的试验 (079)
五、业余生活 (083)
第五章 服务农垦 (087)
一、乳牛散放饲养机械化探索研究 (089)
二、小麦断穗脱粒机研究 (105)
三、亚麻种子清选机械研究 (111)
四、逐秸器基本参数间规律研究 (114)
五、平台式逐秸器理论的创立和验证 (117)
六、为全国农垦工程师讲授美国新农机 (121)
第六章 风雨前行 (129)
一、暴风骤雨 (131)
二、研制悬挂式水田筑埂机 (135)
三、发现定理缺陷 (140)
四、检验和改进墨菲定理 (146)
五、反思墨菲定理 (155)
第七章 攀越尖峰 (159)
一、挑战千年难题 (161)
二、一代样机一鸣惊人 (168)
三、访学美国 (179)
四、二代样机田间试验失败 (183)
五、三代样机创造辉煌 (190)
六、四代样机仍在路上 (208)
七、由割前脱粒收获技术派生出的新技术 (223)
八、国际评价 (234)
第八章 科研学风 (239)
一、值得提倡的科研成果评语写法 (241)
二、一次率直的学术交流 (243)
三、既欣赏又严格 (248)
四、发表创新性观点时应有的态度 (250)
五、“德识才学”的准则 (253)
第九章 教研有道 (257)
一、治学原则 (259)
二、培养研究生的特色 (264)
三、外语学习的楷模 (269)
四、教师的成长 (273)
五、以归纳推理为主,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279)
第十章 学科建设 (283)
一、助力学科创建 (285)
二、可否取消学科的辩论 (293)
三、再访苏联和俄罗斯 (295)
四、心系学科发展 (302)
五、倡导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 (308)
第十一章 桃李盈枝 (313)
一、蒋亦元效应 (315)
二、师以生荣 (318)
三、严师出高徒 (324)
四、感谢伙伴们 (327)
第十二章 伉俪相携 (333)
一、知遇贤妻 (335)
二、执手同行 (336)
三、真爱无言 (341)
第十三章 院士情怀 (347)
一、古诗词与科学研究 (349)
二、音乐点亮生命 (357)
三、坚持体育锻炼 (360)
四、身心皆在病痛外 (362)
第十四章 壮心不已 (365)
一、省长的嘱托 (367)
二、院士工作站 (371)
三、耄耋之年 (378)
参考文献 (383)
附录 (385)
后记一 (437)
后记二 (443)
展开全部

节选

**章觅渡少年 一、家世 常州是一座具有3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城古邑,古称“龙城”,亦曾有延陵、晋陵、尝州、武进、中吴等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称常州,它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 自古以来,常州之地人文荟萃,常州之民多璀璨之星,在波澜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名家辈出,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还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这里亦商亦儒的古朴民风,成就了常州人踏踏实实、潜心于学的气质与姿态。 常州人聪明能干,透着一股灵气和才气。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札,负责《永乐大典》总体编纂都总裁的陈济,清代语言文学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龚自珍,《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再加上“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精英和革命家,其家乡都是常州。从这里走出的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医学家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亦闻名遐迩。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高学术称号,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队伍的*高水平和荣誉,迄今,在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常州籍院士达60余名,位列全国前茅。 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就是“龙城骄子”之一,他把农业机械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冲破了国际公认难题的束缚,发明了国际首创的“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这一贡献,在解决落粒损失大、对作物状态适应性差和不能收获严重倒伏水稻的问题上取得了革命性与阶段性进展。 无独有偶,1928年正是戊辰龙年,蒋亦元就出生在这一年11月17日。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苏常州,便是他世代先祖繁衍生息的地方。蒋亦元出身既非名门望族,又非书香门第,其祖辈世代从事农商,由于始终勤俭持家、经营有方,家道日盛。蒋亦元的祖父蒋寿衡本是农民,由于非常勤劳节俭,善于经营,后成为地主,济寒赈贫,乐善好施。父亲蒋济民受过平民的普通教育,继承家产,学即经商,亦仅投资一些企业或商店而已,规模都不大。由于他对待农户比较有善心,在土地改革及“文化大革命”中均未受到大的冲击。 父亲蒋济民对儿女没有过高的期望,如要求儿女当个学者或专家似乎要求过高,只求孩子能好好读书,诚实做人。他教育孩子*常用的话就是:“好好读书,否则回乡种田去!”母亲吴静婉是一位普通家庭妇女,一生生活简朴,没有读过多少书,始终操持家务。受到常州城源远流长的地方文脉和读书风气熏陶,加上外公的言传身教,母亲成为一位可敬的贤妻良母。这个家庭,思想开明而不守旧、作风民主而不压抑,给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了宽松、良好的环境。 外公吴仲甫是清末年间的秀才,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在蒋亦元的记忆中,外公虽不苟言笑,却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他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如做学问要严谨,待人要真诚等。和善慈祥的外婆更是一位好心肠的长辈,无论什么时候,亲友邻居有求于己,她都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鼎力相助。 父亲蒋济民和母亲吴静婉先后育有9个子女,按年龄大小排序分别是:元元、亦元、鼎元、科元、常元 “元”字为辈分,“元、亦、鼎、科、常”等字是排行次序。 1948年10月,蒋亦元与家人合影,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母亲吴静婉、父亲蒋济民,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蒋亦元、弟弟蒋鼎元 蒋亦元儿时与长辈和兄弟姐妹合影 二排右二:外公吴仲甫,左二:外婆,右一:蒋亦元,左一:弟弟蒋鼎元,三排右起依次为:父亲蒋济民、姨丈(抱子)、舅舅、舅妈、姨妈、母亲吴静婉 二、逃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蒋亦元一家宁静的生活随之被打破。在万般无奈的形势下,全家人舍弃了在常州的四进房屋,开始了到处逃亡的生活。 为了不引起注意,蒋亦元一家分几路逃难,他跟父亲和母亲一连数月躲在船上,不敢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而祖父、祖母、姑母、表弟躲避在远离武进县(今武进区)一个叫作茅山的地方,家人离散。在社会急剧动荡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地实行“三光”政策,中国人民家破人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战争、逃亡、疾病和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致使蒋亦元兄弟姐妹九人*终活下来的只有他和弟弟两个人。携家流亡的人群、横尸遍野的街巷、断壁残垣的景象,强烈地撞击着少年蒋亦元幼小的心灵。 可贵的是,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并且常常要根据战时的情况随时变换求学地点,蒋亦元却始终没有中断读书。无论辗转到哪里,他的家人都会寻机让他在逃难地就学。为此,蒋亦元先后就读于武进县觅渡桥小学、嘉泽镇小学、厚余镇小学和常州市织机坊小学。6年的小学时光,蒋亦元竟有4次转学的经历。他永远忘不了随时从耳畔划过的枪炮声,忘不了日军飞机呼啸而过的场景,更忘不了背着简单行李躲避于船上生活的逃难岁月 虽然少年时的蒋亦元还不能完全懂得这些苦楚的缘由,但师长们的教诲和亲身的经历使他深深体悟到祖国正遭受着凌辱的现实,慢慢懂得了要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家国面貌的道理。 1937年逃难期间,9岁的蒋亦元曾在老家——武进县嘉泽镇富墅村,也即祖父的发家之地度过很长一段时间。2011年,蒋亦元应江苏常发集团之邀,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工作之余,在常发集团陆伟部长等人的陪同下,便访故乡,想要到记忆中的嘉泽镇富墅村去看一看。时隔74载,当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陪同人员根据手机导航几经辗转后,终于到达目的地附近。在广阔的田野里,只见有一位农民正在浇水,向他表明来意后,他热情地放下农活为蒋亦元一行人引路。攀谈中得知,这位农民名叫蒋金伟,非常巧合的是,他竟然是当年蒋亦元家佃户的儿子。原来,蒋亦元和蒋金伟的父亲年少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如今他们两人恰巧相逢在一起,真是莫大的缘分。蒋亦元与他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富墅村。这里面貌已经大不相同,谷仓变成了高楼,仅有晒场、池塘依旧如故。据称,这里的房屋和池塘很快将被夷为平地,用于建设国际苗木展览中心。眼前的景象不禁勾起蒋亦元儿时的回忆,他遂即兴作诗一首,表达自己对往事的无尽怀念。 富墅行 别梦依稀咒逝川,七十余载塘依然。 独坐木盆掌作桨,稚子不谙深浅险。

作者简介

石岩,女,汉族,党员,硕士研究生,1981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3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同年就职于东北农业大学至今。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是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宣传和研究蒋亦元院士的事迹与精神。2013~2015年受中国科协委托,负责蒋亦元院士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工作,先后百余次采访院士本人,留存下大量音视频资料,同时细致收集、分类、整理、建目并数字化了院士的手稿、工作日记、图纸、专著、论文、、信件等珍贵资料数千份。出版有图书《颗粒归仓的梦想:蒋亦元传》《金豆为伴:王金陵传》,报告文学《言传身教秉铎声火尽薪传不了情——纪念刘达先生诞辰百年》、通讯《大学精神——东北农业大学“五老”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功勋奖启示录》等在《光明日报》整版刊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